聶繼軍
2011年,中國手機市場風云變幻。蘋果iPhone4引爆的銷售狂潮余熱未盡,三星、摩托羅拉、黑莓、HTC不遺余力的奮力角逐,更有以“聯想樂Phone”和“小米”為代表的眾多內地本土品牌的蜂擁而出。
從最初的黑白屏到藍屏、彩屏、高清彩屏再到2011年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高分屏,從作為單一的通信工具到增加了游戲、藍牙、拍照、多媒體功能,再到2011年常常被冠以“移動互聯網終端”……這一系列事件和現象讓“手機”成為了2011年媒體和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高度關注點。
回顧整個2011年,對中國手機市場而言,可謂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年”。
革命風暴之蘋果造勢
中國市場上新款手機層出不窮,但從來沒有一款能像蘋果iPhone4能帶來如此大的轟動。
2011年4月底iPhone4在中國大陸市場開始發(fā)售。雖然價格高達四五千元,但這絲毫沒有讓中國消費者望而卻步。為先睹為快,眾多的蘋果迷們不惜在蘋果體驗店門前徹夜排隊。即使如此,許多人也一機難求。
大屏幕、全觸屏、高分屏、多點觸控,再加上乳白色的簡約外觀設計,僅此已讓消費者感受到了顛覆式的全新體驗,癡心不已。
面對著多年以來中國手機市場的飽和競爭,如果說“價格戰(zhàn)”成為家常便飯的各大手機品牌是在向消費者苦苦“乞討”,那蘋果無疑如同江洋大盜一樣在肆意“搶劫”,而且“搶”得消費者是如此的心甘情愿。
冰火兩重天,其他手機品牌怎能不眼紅?怎能不心動?蘋果不但點燃了消費者,也點燃了整個中國手機市場。緊隨iPhone4之后,便是市場上三星、摩托羅拉、黑莓等品牌最新智能手機的不斷面試,無論是在性能還是在外觀設計上,都希望能與蘋果一比高下。
因為蘋果為之一振的除了三星等國際品牌,還有眾多中國本土品牌。是蘋果讓他們相信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格局不是不可撼動,不是無利可圖而是潛力無窮。嗅到商機的中國本土手機品牌開始大爆發(fā):聯想、海爾、海信、TCL等電腦和家電生產商再次發(fā)力手機市場;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也轉戰(zhàn)手機市場,雄心勃勃;甚至互聯網企業(y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也聯合手機生產商,推出了各自的智能手機品牌。
一時間,2011年的中國手機市場,蘋果高高在上,獨領風騷;三星、摩托羅拉等品牌強勢追趕,不遺余力;中國各個本土品牌結合自身優(yōu)勢,各顯神通。中國手機市場迎來了智能手機的快速推進年。
革命風暴之技術躍進
2011年,當海爾、海信、聯想等企業(yè)再次放手角逐手機市場,不免讓人擔憂他們是否會重蹈以前巨額虧損,不得不剝離手機業(yè)務的覆轍。
2011年前的中國手機市場,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品牌的老大地位穩(wěn)如泰山,并形成了從高端機到低端機的全面布局;波導、夏新等本土品牌也只能在中低端機市場微利生存,更有無數山寨機的渾水摸魚。整個中國手機市場的品牌競爭格局已經牢牢固定。
因此,縱使海爾、聯想等企業(yè)其他業(yè)務在國內已是數一數二,但作為手機行業(yè)的新手,面對著當時的中國手機市場格局,也只能是更多的無奈。
然而,智能手機2011年所掀起的手機技術的突破性變革,為中國本土手機品牌贏得了一場重新搶占市場的機遇。
打破以往靠硬件制勝的競爭法則,性能卓越的軟件和操作系統應用,實現手機與互聯網更好的結合成為智能手機的技術關鍵。在這場新的技術變革面前,過去的市場老大如果不能適應變革,市場地位難保;新興品牌如果能趁勢而起,一舉奪得霸主并不是沒有可能。諾基亞和蘋果現在的境遇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在這個新的起跑線上,誰能最先拿出具有競爭力,最能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誰就將重新主導市場。對于低迷了多年的中國本土手機品牌而言,這是一個找回市場信心的難得時機。
革命風暴之新行業(yè)切入
手機是一種傳統的電子行業(yè),互聯網是新興的IT行業(yè),原本兩個并行發(fā)展的行業(yè)沒想到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關系在2011年更顯“親密”。
作為移動互聯網終端,智能手機所延伸出的巨大利益鏈讓國內的互聯網企業(yè)選擇了主動出擊。與手機生產商合作,推出定制機成為互聯網企業(yè)涉足智能手機市場的一種潮流:騰訊推出了華為C8500 QQ手機、新浪與HTC發(fā)布了支持新浪微博的手機、阿里巴巴聯合天語推出阿里云智能手機,百度Streak Pro D43高調亮相……
這些智能定制手機的一個共同特點便是綁定了各種軟件:騰訊手機綁定了手機QQ、微信、騰訊微博、QQ瀏覽器、QQ音樂、QQ空間;百度Streak Pro D43則內置大量百度應用,包括百度Ting、百度地圖、百度易閱等;阿里云手機也幾乎就是淘寶軟件的集合體?;ヂ摼W企業(yè)幾乎想把與自身服務相關的一切應用都安裝上;而且,不少綁定的軟件需要付費使用。
“不靠硬件賺錢,通過綁定的各種軟件和各自的開放平臺淘金”是許多互聯網企業(yè)的如意算盤。
然而,目前來看,互聯網企業(yè)妄想通過綁定手機功能來“綁定”網民并不容易。一方面,現今智能手機技術并不是十分成熟,與使用電腦上網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各個互聯網企業(yè)本身就面臨著行業(yè)內服務同質化的競爭,網民的粘度在出現搖擺。
因此,對于互聯網企業(yè),未來如何經營好自身網絡平臺,并能夠提供專業(yè)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才是核心的競爭力所在。
革命風暴之消費追求
如果完全用技術的突破性變革來概括2011年的中國手機市場,實際上還不是十分全面。2011年的中國手機市場還呈現了另一個特征:不同于長期以來單純作為具有多種功能的電子產品,消費者對手機所能提供的附加價值需求更加凸顯。
走在2011年都市大街上,不時會遇到帶著白色耳機,擺弄著白色手機自我陶醉的年輕人,你很容易猜到這是“蘋果一族”。在“蘋果一族”的眼里,蘋果手機不僅代表了一種先進的技術,更是一種個性時尚的標志,從更深層次說,它代表了一種簡單、叛逆、不隨俗的品牌精神,而這正是今天中國社會80后、90后的個性寫照。所以,許多業(yè)內人士認為,與其說眾多年輕人對 iPone4表現出的“瘋狂”是因為其卓爾不凡的技術,不如說是對喬布斯所創(chuàng)建的“蘋果宗教”的崇拜。
對于今天的消費者而言,產品品質好和科技含量高實際上已不是唯一要求,他們也需要產品帶來的一種對自我的精神認同。一句“我的地盤聽我的”能夠讓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快速搶占年輕人市場,同樣是這個原因所在。手機如今作為人們隨身物品之一,在各個品牌都朝著功能更加多元化發(fā)展的同時,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精神層面的品牌價值更是一種不可復制的競爭力。
對于忙于在技術上追趕對手的中國本土品牌而言,值得向蘋果好好學習。
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消費者需求層面,種種變化表明:2011年的中國手機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轉折期。如果把這種轉折看成是一場“革命”的話,無疑這場革命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年中國手機市場必將呈現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