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摘要 古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哲理深邃,語言精練,是經(jīng)過千百年的流傳沉淀下來的精華,尤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古詩中包含了這么多的美,教師該如何進行“美”的教學呢?
關(guān)鍵詞 古詩教學;審美教育;小學語文
策略一:打造情感課堂,在教學中傳輸“美”
在古詩審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而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要打造情感課堂,在教學中傳輸“美”,教師首先應鉆研教材,了解學情,設(shè)身處地地體味教材中的真情實感和美的內(nèi)涵。教學時,通過有感情的講述、朗讀等教學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關(guān)的審美媒介進行設(shè)境傳情,把教材情、教師情、學生情這“三情”融為一體,達到作者、教者和學者(學生)三者情感的統(tǒng)一,在動人魂魄的情感中,激發(fā)學生情感,形成審美體驗。如《春曉》,詩人用最平易通俗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一個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聲聲鳥啼,紛紛春雨,片片落紅,濃濃綠意……句句寫景,句句含情,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把愛春和惜春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情景交融,達到無由分解的境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眼前的“啼鳥”、“風雨”等景物入手,從對字詞的理解到詩的畫面再現(xiàn)中,體會詩人愛春、惜春的感情。此外,詩曲自古一家,在教學古詩時,也可以嘗試在課堂上用歌曲、音響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
策略二:恢復初始意境,在品讀中感受 “美”
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所收編的古詩中,反映唐宋情境的居多。入境入情,是讀古詩的根本。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初始意境。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這首詩描寫了建德江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的羈旅愁情。學生經(jīng)過自讀,加上教師適當?shù)囊龑?,腦海里不難形成這樣的畫面:在蒼茫的暮色之中,一只小船停泊在薄霧籠罩的小洲旁邊,詩人立于船頭之上,舉目遠望,曠野無垠,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低;低頭看水,江水清澈,一輪明月就沉浸在眼前的江水之中。然而在這畫面之外的詩人的感情如何去體味呢?教師這時應該引導學生抓住一個“愁”字。首先,聯(lián)系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詩人在寫這首詩之前,對功名曾懷有很大的希望,奔入長安,本想博得皇帝的賞識和重用,但事與愿違,被“明主”所棄,憂郁長期壓在心中,能不愁嗎?再想想,日暮黃昏,夜幕降臨之際,詩人孑然一身,面對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羈旅的惆悵,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一起涌上心頭。至此,學生就把畫面上能見到的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江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和畫面上見不到而能體味到的詩人的愁情融為一體,走進情境相生,思與境和諧的藝術(shù)境界,從這境界中感受到美,認識到美,從而理解美。
策略三:撞擊智慧火花,在畫作中提煉“美”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詩歌“詩中有畫”。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全詩一句一景,合起來宛如一幅渾然一體的四折屏風。張志和《漁歌子》可以說詩歌本身就是一幅閑適的山水畫:江南水鄉(xiāng),漁翁垂釣,霏霏細雨,樂而忘歸。王維的詩更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稱。古詩的語言高度凝練,教學古詩不能僅停留在釋義、體會思想感情和朗讀背誦的層面上,教師應將“詩”與“畫”結(jié)合起來教,還要點撥學生將“詩”與“畫”結(jié)合起來學,放飛想象的翅膀,提煉古詩所包含的畫面美。如《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表現(xiàn)早春的細節(jié),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然后抓住“先”和“欲”兩字分析,引導學生感受畫外的想象:人們不僅從嬉戲的鴨子感到了春水的暖意,而且聯(lián)想到了潛伏在暖流之下欲上的河豚。將要回游的河豚是畫家畫不出的,詩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氣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畫面上處處萌動著的春意。然后請心中也有春意在萌動的學生,用手中的筆把自己從詩中發(fā)現(xiàn)、想象到的春意畫出來,畫好后還要起一個別致的名字。這樣,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品詩”的全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讓審美主體(學生)從審美客體(詩)中獲得直接感受和情感體驗。
策略四:引領(lǐng)繪聲朗讀,在誦讀中升華“美”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其實,古詩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對小學古詩的教學,教師必須在“讀”上做足文章。通過聲情并茂的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情感。教師不但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還應傳授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技巧。如指導杜甫的《絕句》朗讀時,第一步要讓學生讀通順,不添字漏字,然后要求學生讀出押“an”韻的節(jié)奏來: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在學生讀出節(jié)奏的情況下,師生合議,確定詩的重音落在“鳴”“上”“千”“萬”四字上,從而讀出抑揚頓挫的音律美。最后,再進行配樂朗讀,以增強詩歌的語言感染力。這樣,學生不但充分領(lǐng)略了詩的韻律美,而且也感受了詩歌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