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癥中醫(yī)稱“帶下病”,多由腎脾功能失調(diào)所致。白帶癥是指婦女陰道內(nèi)的分泌物比正常增多,或色、質(zhì)、氣味均有異常的疾病。
方一
組方:炒白術(shù)、云茯苓、紅花、醋炒白雞冠花、荷葉炭各3克,黨參6克,杜仲3克,純凈黃土30克,白酒適量。
制法:先將黃土入鐵鍋炒至黑褐色,再將前7味中藥共研細(xì)末,入鍋中同炒片刻,以白酒適量倒入鍋中烹之、拌勻,待藥料半干時(shí)取出做成一藥餅。
用法:取藥餅敷于婦女臍孔上,再以拇指按緊,外以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至愈為止。一般連敷5~7天即可見(jiàn)效或治愈。
方二
組方:綠豆芽(不除根)1500克,生姜汁90毫升,甘蔗糖150克。
用法:取綠豆芽洗凈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40分鐘(先大火煎30分鐘)之后,去渣,加生姜汁、蔗糖,拌勻后,再用慢火煎熬成膏。每日1次。早晨以溫開(kāi)水沖服藥膏25~50克。
方三
組方:煨白果10克,淮山藥15克。
主治:婦女白帶量多,伴腰酸膝軟、飲食欠佳、神疲乏力等。
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3次。連服5~7日。
加減:白帶量多、透明清稀、四肢不溫者,加巴戟肉10克,烏賊骨10克;白帶色黃如膿者,加黃柏10克,蒼術(shù)10克。
方四
組方:西黨參、黃芪、熟地、鹿角霜、薏苡仁、白術(shù)、赤小豆、淮山藥各15克,白芍、芡實(shí)、茯苓、陳皮各10克。若脾虛兼有濕熱者加苦參10克,黃柏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煎取藥汁200毫升,每劑煎2次,分服。連續(xù)服半月。
注:本方主治脾虛白帶,癥見(jiàn)白帶清稀,無(wú)腥臭味等。
農(nóng)村百事通·健康一點(diǎn)通201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