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全面發(fā)展的過程。反思對于教師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在通過聆聽專家講座、個人研修以及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反思應包含的五點內容。
關鍵詞:反思;成功及不足;教學機智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及全面發(fā)展的過程。通過聆聽專家講座以及個人研修,我個人總結出反思書寫應包含的內容有以下五點。
一、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如,我在教授了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part A的閱讀之后,反思自己成功之處有兩點,表現(xiàn)如下:
1.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某些問題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
在預設即將游覽動物園的情境后,讓孩子們談論他們喜歡的動物、他們希望看到的動物以及這些動物都能做些什么事情。通過這種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操練語言。孩子們羅列了他們知道的所有動物并用各種動作與他們搭配。如:The elephant is walking. The bird is flying. The tiger is sleeping. The monkey is eating.等等。甚至有的學生還說出了The monkey is flying的句子。對于這些學生也許加入了奇思妙想的句子,我采取寬容鼓勵的態(tài)度。
2.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在本節(jié)課中,我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采用了不同的閱讀方式,像第一遍的快速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找出Sarah 和Chen Jie在動物園中看到的動物名稱。第二遍的再讀課文并完成練習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精讀能力。最后的跟讀錄音,體會語篇的發(fā)音,掌握標準的重音和語調,使文本有真實的生活感。讓學生自己朗讀,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是否已掌握語言。但五年級的孩子還沒有完整準確的閱讀策略,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注重教師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快速瀏覽文章、畫出關鍵詞閱讀、根據上下文理解詞意等閱讀技巧。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略讀、精讀、跟讀,再到朗讀,多次閱讀,不斷獲取信息,直至理解所學語篇,整個過程扎實有效。
二、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如,一節(jié)課上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導入復習部分太多。因此,總結不足之處為:在導入部分,我利用歌曲Animals, animals are everywhere 以及課本主場景圖中的Let’s chant讓學生充分回想起已學的動物動作詞句。在創(chuàng)設場景后,學生一個接一個地舉手示意要說,點了六七位學生后還有學生迫切想說,為了不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又點了幾位學生。這一塊費時較多。
三、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記得有一次上五年級的課時,在復習完上一節(jié)課的關于方位的七個單詞后,我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程序開始帶領大家學習句型“(某物)is(介詞)the(地點).”突然,發(fā)現(xiàn)班中的頑皮大王龔漢臣正手拿礦泉水瓶子自娛自樂玩得起勁,我用生氣的眼神暗示了他幾次也不見效。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沒收了他的瓶子,并將瓶子重重地往講臺上一放。頓時,全班一片肅靜。眼看著原本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將被這一不和諧的“小插曲”打破,我立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馬上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于是微笑著問大家:Where is Gonghanchen’s bottle?學生立即笑著用剛學的句型作出了回答:The bottle is on the teacher’s desk.接著我又讓學生上來把礦泉水瓶子放在不同的位置,并且運用句型造出不同的句子。最后,我把礦泉水瓶子還給龔漢臣,并請學生就此情景造句。學生開心地笑著,異口同聲地回答:The bottle is in Gonghanchen’s hand.整堂課有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樂趣,精彩就這樣在偶然中悄然生成。
四、寫學生創(chuàng)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在教小學英語三年級時,單元內有個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在聽學過幾遍后,我正準備讓學生齊唱,突然我看見彭麗瀅同學高高舉起的右手,她站起來后興奮地告訴我今天是黃晶同學的生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真實情境,何不讓學生在這個真實的語境中訓練呢?于是,我立刻建議大家為黃晶同學齊唱Happy birthday to you,接著學生又運用前一課學到的句型Here’s _____for you. I wish you _____.為黃晶同學祝賀生日,課堂氣氛頓時變得寬松而活躍,不斷有新的句子從學生的嘴中迸出,盡管沒有蛋糕也沒有禮物,但小女孩的臉上滿是幸福的微笑。這看似一段極簡單的小插曲,其實是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新的句型進行口語交際,允許孩子們盡可能地創(chuàng)新運用。同時,也使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更融洽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寫再教設計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在第一次講授后發(fā)現(xiàn)一些后進生根本寫不出幾個單詞,所以也不樂于參與,好像與己無關似的。我詢問了幾位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在此有兩個方面的困難:(1)寫不出單詞;(2)想不到其他職業(yè)的單詞。針對這種情況,我再次教學時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在解說時將職業(yè)單詞顯現(xiàn)在課件上,讓學生通過直觀觀看,回憶起以前的單詞。同時再設計了一個職業(yè)圖表,在教學時粘貼在黑板左側,供學生參考。明顯的,所有學生就積極動起來了,樂于參與到這個游戲復習環(huán)節(jié)中來,全班的氣氛也活躍了起來。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的教案再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讓我們通常稱的后進生積極向好的方向轉化。很多后進生也想學好,但由于前面的知識積累不夠,所以,沒辦法參與進來。教師根據這種情況,給他們一點“特權”,給他們一些幫助降低難度,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是樂于學習的,從而越變越好。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通過反思,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冷靜地加以推敲,細致地展開思考;通過反思,不斷積累已有的經驗,日益形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通過反思,找到實現(xiàn)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造性與探究性的途徑,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使自己走向反思、研究之路,內求于己的專業(yè)自主之路;通過反思,形成自己對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從而走上專家型教師之路。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青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