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口中輕輕念出香檳(champagne),語音語調都會不自覺地上揚,帶著由衷的喜悅感。在法語中,香檳除了釋義為酒名外,還有著歡笑和快樂的意思,同時它也是法國巴黎東北部的一個省名。
香檳里的“快樂因子”
在法國香檳地區(qū),選用指定品種的葡萄,按傳統(tǒng)工藝釀制出的起泡酒,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香檳酒”,其他地區(qū)出產的只能叫“有泡汽酒”。香檳區(qū)寒冷的氣候及較短的生長季節(jié)使葡萄的成熟變緩,但其香味卻更為精致,釀制而成的酒單寧含量也較低。
關于香檳起源的傳說有很多,但三個世紀以來,香檳酒從誕生到成為葡萄酒王國中的無冕之王,不得不提到香檳之父——佩里儂修士(Dom Perignon)。傳說這位虔誠的修士在苦惱如何去掉葡萄酒中的氣體時,無意中發(fā)現制作氣泡酒的秘密。他把各種葡萄酒勾兌,用軟木塞密封后放進酒窖。第二年春天,發(fā)現瓶內酒色清澈、明亮誘人,一搖酒瓶便聽到“嘭”一聲巨響,瓶塞不翼而飛,歷史上第一瓶香檳酒就此誕生。后人在他的啟發(fā)下不斷地完善釀造方法,造就了今天的香檳。
想釀造優(yōu)質香檳,在瓶內進行的第二次發(fā)酵至關重要。葡萄首先要被釀造為靜態(tài)的不帶起泡的白葡萄酒。經過兩年多的耐心等待,再將砂糖溶液和人工酵母加入葡萄酒原液中。在酵母和糖分的雙重作用下,葡萄酒原液再次發(fā)酵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也就是在酒杯中不斷升騰的快樂小氣泡。
氣泡正是香檳與其他葡萄酒相比最與眾不同之處。因為小氣泡經常會讓酒瓶內氣壓不穩(wěn)定,從而導致酒瓶爆裂或瓶塞彈出,所以香檳還有“魔鬼酒”、“爆塞酒”之稱。
神奇的配菜魔法
香檳酒都有爽口的酸味,在舌尖觸碰到二氧化碳氣泡的爆裂時更為細致美妙。在細長的酒杯中,香檳呈現出透亮清柔的色澤,冒著如珍珠般優(yōu)雅的氣泡,口感復雜而甘醇,不僅適合做開胃酒單獨飲用,與各類美食在口中相遇時更是猶如一次次浪漫的邂逅。
以白葡萄酒為原料調配而成的香檳有非常爽口的酸味,相當開胃,能很好地襯托出蝦、蟹、魚、蚌等海鮮料理的清鮮。添加紅酒調配而成的粉紅香檳,口感更厚重、氣味芬芳,常用于搭配肉類,像滋味香濃的野味、煎烤羊排或成熟味濃的奶酪等。
香檳還適合搭配富含碘的食物,如魚子醬、生蠔、海膽等;比紅酒更適合搭配奶酪以及熏火腿等肉類;甜味香檳則適合搭配餐后甜點。香檳中除了新鮮果味外,還帶有酵母、干果和烤面包等豐富香氣,即使是香氣橫溢或有古怪氣味的菜也很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