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產(chǎn)于中國中部,不像辣椒及胡椒都是舶來品,它可是真正根正苗紅的本土香料。既然花椒那么古老,既然它又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椒,既然它的麻香那么讓人迷醉,又怎能少得了一些溫婉動人、催人淚下的凄美傳說呢?所以,花椒的故事就讓我們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花嬌·椒房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美麗孝順的女孩兒姓花名嬌,為救治重病的父親上山找藥。途中遇白胡子老者指點,經(jīng)過千難萬險,才從虎豹護衛(wèi)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種香料,誰知香料又被虎豹毀了,于是花嬌立志不嫁,修煉成仙化作了一棵香料樹,村民們用這香料治愈了她父親,并把這棵樹叫作花嬌。時間一久,人們忘記了花嬌,并把“嬌”寫成了“椒”。
有意思的是,不僅僅是花椒誕生的傳說,似乎花椒的種種都和女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它首次出現(xiàn)在文獻中是《詩經(jīng)·椒聊》篇,它象征著美麗的女人。不僅如此,古人認為椒的氣味香郁,就將它作為示愛的禮品贈送給自己的情人;當然其中還蘊含著另一層含義,由于花椒樹分枝多,一枝上就能結數(shù)十或上百顆花椒,所以花椒也有多子的含義??上В@風俗逐漸被西來的玫瑰花取代了,不然情人節(jié)互送花椒,這情景一定有趣得多,也實惠得多。
皇后妃子們也難以抗拒椒香的誘惑,直到隋唐,后宮都用花椒和泥粉刷內墻,為取其香,更為祈愿多子多孫,于是,“椒房”也就成了古代妃嬪居住的地方,后來又成了妃子的代稱。
說了半天歷史,再來說點跟花椒用途有關的。對川菜略知一二的都知道紅油辣子、花椒油、泡紅辣椒、泡姜、郫縣豆瓣醬五大調料,是川菜之為川菜的根基所在,花椒也是十三香之首,還是椒鹽的主要成分,是川菜的靈魂。
紅椒麻,青椒香
花椒主要有紅、青兩種,紅椒麻,青椒香。紅花椒多用于火鍋、炒菜;青花椒則用于做清淡一點的菜品,比如水煮魚、青椒魚等。
紅花椒以陜西韓城“大紅袍”為代表,葉片為深墨綠色、厚厚的,邊緣有小鋸齒?;ń饭麑嵶ψ颖容^大,顆粒飽滿,成熟后為深紅色。宛若大家閨秀,椒如其名,大氣、奔放。
而青花椒則以重慶江津的“九葉青”聞名,它因葉柄上有3-9片小葉而得名,果實直到成熟也是青綠色的。葉片淺綠,薄、大、圓,邊緣無小鋸齒,若小家碧玉。
雖然平時吃到的多是干花椒,但不得不說,每年農(nóng)歷七月可是花椒最好的時節(jié),若身在花椒產(chǎn)地,就是在路上,也時有新鮮花椒濃郁的香氣飄來。在鍋里用冷油小火慢熬,再放幾片老姜,提煉出麻香濃厚綿長、回口醇和的上好花椒油來,一年的香麻就都是它了。
采花椒——八瓣汗珠子的辛苦
在吃得滿口麻香,張著嘴喘氣的時候,你絕對不會有那閑工夫去想這花椒是哪兒來的,花椒樹到底長啥模樣?不過既然我們那么愛它,還是應該了解一下!
花椒長在花椒樹上,看著一爪一爪挺溫順的,但要把它從樹上摘下來,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幾乎每爪花椒后都隱藏著一對猙獰的尖刺,特別是在枝繁葉茂的花椒叢中,一不注意就是一道,若再蹭上花椒的汁液,那滋味,蜇得你哭爹叫娘。花椒必須在連日的大晴天里摘,為了抓緊最好的采摘時節(jié),花椒農(nóng)都是從天剛蒙蒙亮就起床出發(fā)去花椒地里,直到天擦黑才回家,一整天摘下來,整個手都成黑的了,浸滿了花椒的汁液,用“八瓣汗珠子的辛苦”來形容也不為過!但就是這樣,在盛產(chǎn)大紅袍的韓城,每年到了花椒成熟的夏季,還會涌入大批的外地“椒客”,正是這樣的奔波,成就了滿口麻香的花椒。
不過對大部分花椒來說,蛻變還未結束,它們還要被曬成干花椒。將鮮花椒堆在地上露1-2天,將水分蒸發(fā);再選個大晴天,日出前將它們鋪開,待太陽升起,曬三小時左右,此時花椒烏黑卻艱澀的種子就會從花椒殼里跳出來,人們就在夕陽中去籽,最后經(jīng)過夕陽的照射完成晾干程序,等花椒籽和花椒殼徹底分離后,花椒才算晾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