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雯 邱輝
奧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教育不僅是古代奧運會,也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永恒不變的思想內涵。 現(xiàn)代奧運會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歷盡千辛萬苦,奧林匹克運動在曲折的道路上前進著;隨著北京奧運會的申辦成功,學者們對奧林匹克與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的關系研究以及奧林匹克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研究較多,本文擬以奧林匹克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為主題,對奧林匹克教育的國內外論文進行梳理,預測奧林匹克教育的發(fā)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一、奧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
第一,奧林匹克教育價值觀的多元化趨勢。產(chǎn)生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的東西方體育文化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東方體育文化向來重倫理講和諧,以養(yǎng)生保健體育為主;而西方體育文化則以公平競爭和抗爭為重點。奧林匹克體育卻存在著注重競技能力培養(yǎng),追求肌肉強化,而忽視人體精神與外形和諧的傾向,這與奧林匹克運動所提倡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目標有較大差距。西方體育文化與生俱來的強烈的競爭性使得奧運會和其他體育賽事中興奮劑丑聞不斷,賽場作弊現(xiàn)象屢增不減。而以中國體育文化為代表的東方體育文化,恰恰是對西方體育文化破壞“靈”“肉”和諧的補益。
第二,奧林匹克教育對象的多元化趨勢。百余年來,奧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構架大多集中在對學校青少年的教育上。但根據(jù)奧林匹克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其教育對象應是全人類,只是由于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使得奧林匹克教育主要集中于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因此,廣大青少年就成為奧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對象。
第三,奧林匹克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趨勢。隨著奧林匹克運動在全世界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在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特點,因陋就簡,創(chuàng)立了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為傳播奧林匹克理想積累了經(jīng)驗,豐富了奧林匹克的教育寶庫。
二、奧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
一是奧林匹克教育本土化核心精神在“結合”二字,與本土的具體的人結合,與本土的思維習慣、文化氛圍結合,與本土的社會實踐結合。二是“本土”是相對的概念,英文是local,意為“本地”“當?shù)亍?。普及奧林匹克教育是顧拜旦等奧林匹克運動先驅們和當代國際體壇的一貫主張和追求。1908年英國倫敦第4屆奧運會上顧拜旦提出“參與比取勝更重要”,旨在強調奧林匹克運動的廣泛性和普及性。
三、奧林匹克教育的全球化
全球化是人類不斷跨越空間障礙、跨越制度和文化等障礙在全球范圍內充分實現(xiàn)相互溝通,以求達到更多共識的共同行動過程,是人類文明成果共享的過程。在這個進程中充滿了整合與分化、協(xié)調與沖突、矛盾與融合。
教育是奧林匹克主義的核心內容,顧拜旦創(chuàng)立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目的就是以一種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少年,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但由于地域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奧林匹克運動全球化的過程,卻伴隨著以西方體育文化為中心,非西方體育文化向西方體育文化靠攏的現(xiàn)象,即文化的單一化傾向,這種單一文化簡單空間的擴張促使奧林匹克教育的全球化。
四、奧林匹克教育的青少年化
《奧林匹克憲章》明確指出,要結合體育運動對全球的青少年進行教育,尤其是在2007年通關的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更是把奧林匹克教育的主體定義為14~18歲的青少年,并且在2010年新加坡首屆青奧會上充分地展現(xiàn)了奧林匹克教育青少年化趨勢。
五、奧林匹克教育的動態(tài)化
奧林匹克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開放的世界性教育體系,需要大量、不斷地從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養(yǎng)分,豐富自己的內容。在新世紀里,誕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奧林匹克教育體系只有從東方體育思想和價值觀中汲取有益的養(yǎng)分,才能不斷豐富和完善。因此,奧林匹克教育應該是多元文化互補、互動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奧林匹克教育體系真正成為跨文化、跨民族、跨國度的世界性文化體系。
六、奧林匹克教育的民族化
每一個民族對奧林匹克教育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都可以按照自己民族的特色進行演繹,于是就形成了各自民族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以雅典奧運會為例,希臘人民的熱情和千百年來的文化沉淀,使得希臘人民以其獨特的方式展現(xiàn)給了世人獨一無二的民族特色的奧林匹克文化教育。
希臘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祥地,其奧林匹克文化與教育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其他任何城市不可取代的特色。2004年,雅典制定了奧林匹克教育行動計劃。該計劃繼承了幾百年不斷發(fā)展成熟的體育精神,并把過去和當代教育、文化價值結合起來,促使人的身心和諧地同步發(fā)展。
七、奧林匹克教育的大眾化
1919年顧拜旦提出“一切體育為大眾” ,一切體育當然包括奧林匹克運動會;2011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第14屆群眾體育大會上也提出了奧林匹克教育要為人人的觀點,說明奧林匹克教育的大眾化趨勢愈加明顯和清晰。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商丘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