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翀 邵偉德
由于體育活動固有的特性,體育課安全問題一直是校長們、教師們比較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新世紀課程改革以來變得非常敏感,它不僅在理念上發(fā)生了變化(以學生為中心走向極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教材內容漸漸地從體育課堂上消失了,如單杠、雙杠教材、跳箱、障礙跑等逐漸遠離教學課堂,有的學校甚至為了迎合學生,連耐力跑項目也取消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這些教材內容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學校、家長們不放心。的確,開展這些運動項目的教學,存在安全隱患,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我們也不能就選如廣播體操之類的十分安全的項目進行教學,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安全了,但趣味沒了,鍛煉效果差了。因此,我們需要辯證、妥善處理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安全問題,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談安色變”,要正視與妥善對待學生的安全問題。而確保學生安全除了需要在理念上加以強化之外,還要在實踐中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fā)生。
一、保護與幫助技能的含義
體育教師的保護與幫助技能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體育教師的保護技能,在這個技能中又包含兩個具體內容,即體育教師本人的保護技能、學生之間的保護技能、學生自我保護技能;二是體育教師的幫助技能和學生之間的幫助技能。
因此,“保護與幫助技能”是指體育教師在傳授學生利用外力或外物對自我和他人進行保護、教師利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幫助,確保安全情況下順利完成動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較為熟練的教學行為方式。
二、培養(yǎng)保護與幫助技能的意義
1.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安全意識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從學習到掌握運動技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運動技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特別需要教師的保護與幫助,保護的目的在于確保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安全,幫助的目的是為學生的練習給力。學生在運動技能練習的初期,若能得到教師的保護,他們就會消除由于困難帶來的緊張感;若能得到教師的幫助,可以順利完成各個練習。當然,學生不能對教師的保護與幫助產生依賴感,否則就不能進行自主練習。這就說明,體育教師的保護與幫助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學生練習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2.增強學生運動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學生在練習初期較多地依賴教師的保護與幫助,但隨著練習的加深,必須逐漸擺脫教師的保護與幫助,才能獨立完成運動練習,因此,在學生學會運動技能并獨立完成運動技術的過程中,要把教師的外在保護轉變成內在的自我保護,且通過加強運動技能的理解與練習的熟練性實現(xiàn)自我?guī)椭男Ч?。因此,加強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而把教師的保護與幫助轉變成自我保護與依靠自己能力完成動作則是強化和實施學生運動安全的重要途徑。
3.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學生在運動學習的初期,因對運動技能的理解不足、練習方式與用力次序不了解,勢必會產生各種多余的、不協(xié)調的、甚至是錯誤的動作。此時若得不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那么練習效果就會下降。相反,如果在學生練習相對困難條件下得到教師的及時保護與幫助,那么就會提高練習的效果。以跳箱分腿騰越為例,在教師的保護下,學生相對消除了對跳箱的恐懼與緊張心理;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按照動作的要求順利完成跳箱練習。其他的技術動作也是如此,“保護”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幫助”可以帶給學生技術的力量,這樣就能順利完成動作,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三、保護與幫助的常見種類
保護可分為自我保護、他人保護和利用外物保護三類。自我保護是指學生針對自我的運動保護,這是人的本能行為,很多動物都具備很強的自我保護功能。他人保護是指學生利用教師或同伴對自己處于運動中的身體進行保護,“他人保護”首先應該是教師的保護,其次,在教師的要求下,“他人保護”又是學生同伴之間的保護。他人保護的方法有很多,如接、拉、抱、擋、撥等,其主要的目的是改變練習者的動作方向與受力程度。利用外物保護則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充分利用外部的資源進行保護,其方法有運用海綿墊、海綿包、護具等,其主要的目的是依靠外物緩解外力對自身的沖擊,并消除畏懼心理。
幫助可劃分為直接幫助、間接幫助、利用外物幫助三類?!爸苯訋椭笔侵笇W生在練習過程中,受到教師或學生同伴的直接外力幫助,如,托、頂、送、擋、撥、搓、扶、提、推。其主要的目的是給予學生練習過程中身體某些部位以力量,幫助他們完成動作。間接幫助是指在學生練習過程中依賴信號、標志物、限制物提醒練習者而給與的一種幫助;而利用外物幫助則是指利用一些輔助器械或器具進行的幫助,如利用保護腰帶、保護手套、臺、桌、凳、杠等。
四、保護與幫助技能形成的要求
所謂“技能”,應該達到一種熟練化、自動化的程度,因此,就體育教師的保護與幫助技能而言,有幾個方面的具體要求:
1.熟練掌握各種保護與幫助方法
每一個運動項目都有自身的技術重點、難點與關鍵點,因此,每一個運動項目的保護與幫助方法各有不同。作為體育教師而言,不僅要熟悉某些運動項目的保護與幫助方法,而且要掌握各種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適應各個運動項目教學所需。如體操類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較多,也很全面,體育教師可把體操教學中的保護與幫助方法舉一反三,應用到其他項目的教學之中。
2.合理選擇保護與幫助站位與部位
“站位”對于實施保護與幫助方法來說很重要,不同的站位會直接影響到保護與幫助的效果,若所占的位置不對,不僅起不到保護與幫助的作用,相反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練習。由于不同運動項目教學中,學生身體運行的線路不同,所以教師的站位應有所選擇,其保護與幫助的手法、力度、部位等也各有不同。如雙杠項目中的支撐擺動,其幫助的部位是腰部,魚躍前滾翻保護的部位是頭部等,只有體育教師選好保護與幫助的正確站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3.合理選擇保護與幫助時機
體育教師在實施保護與幫助過程中,把握時機特別重要,快了沒有效果,慢了起不到作用,只有恰到好處,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如在單杠騎撐前回環(huán)教學中,教師幫助的時機:學生的上體運動超過杠下垂直面后,教師用手托學生的背部,幫助他完成動作;而保護的時機則是:學生完成動作之后,教師用手保護學生身體以免因身體轉動的慣性而繼續(xù)產生滾動。
五、保護與幫助技能的實施案例(表1)
六、保護與幫助技能的培訓方法
1.意識強化法
要強化體育教師與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保護、幫助意識與安全意識,特別是學生之間相互保護與幫助的意識,因為在班級教學中,體育教師只有一個,而學生至少在40人左右,因此,要確保學生的運動安全,學生之間的相互保護與幫助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體育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體育教師只有安全地實施各項教學活動,才能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fā)展。同時,強化保護與幫助意識也是教師保護與幫助技能發(fā)展的一個基礎,有些安全系數(shù)較小的要做好各種安全防范措施,一些安全系數(shù)較大的運動項目,也同樣要加強安全意識。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不可偏廢,即不能為了確保安全,有意選擇一些難度很低的運動項目進行教學,而故意回避與放棄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項目。
2.知識學習法
體育教師有了安全意識、保護與幫助意識,還需要有關知識的輔助,才能為提高保護與幫助技能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因此,要學會與積累從各種途徑(書本、網(wǎng)絡、資料等)獲取有關保護與幫助的知識、方法與策略。
3.觀察學習法
職前大學生可在各項術科教學中,有意識地關注術科老師保護與幫助學生的各種方法與策略;在職教師可以通過看課或網(wǎng)絡錄像,學習老教師保護與幫助技巧與經(jīng)驗并做好記錄,以備今后的教學之用。
4.同伴交流法
職前大學生在學習各項運動技術的同時,經(jīng)常與同學、同伴開展互相保護與幫助的活動,學習與探討各種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與技巧,在職教師可以通過看課、磨課、評課等方式進行交流,達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5.實習、實踐鍛煉法
在實習過程中,向實習基地老教師學習各種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與技巧,并在教學實踐的每節(jié)課中安排好各種保護與幫助的措施,不斷鍛煉與摸索各種方法,使自己的保護與幫助技能和水平得到較快地提升。在職教師則在不斷的實踐教學中重點關注保護與幫助技能,總結經(jīng)驗、不斷提升,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6.互動交流法
自我積累與提高是技能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但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共同促進保護與幫助技能的發(fā)展。體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本校范圍的,也有本地區(qū)范圍的,還有省外范圍的。近距離的交流可以是面對面的對話,也可以是書面文本形式的;遠距離的互動有各種交流平臺、微博、微信、QQ等,以上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無私地奉獻出來,與廣大的同行們分享,通過分享,達到共同進步與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超.體育活動中自我保護的方法[J].體育教學,2005.6:46.
[2]張玉嶺.淺談體育教學中的“保護與幫助”[J].河南農業(yè),2009.18:49.
[3]劉海元.學校體育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