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玲
“音樂欣賞”是中學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節(jié)好的音樂欣賞課可以開闊學生們的眼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在音樂美的享受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那么,如何上好欣賞課,達到預期的目的,我們還需多下哪些工夫呢?
首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先做好教學設計。就像蓋房子先蓋框架一樣,為一節(jié)課做好框架結構。其次是備課,我們教師的一句座右銘就是“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上網(wǎng)查找相關的音像資料等前提工作,都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最后,就是講課。課堂氣氛和效果如何,還要看講課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課堂的組織過程中我想講一下課堂的“引入”。什么是“引入”呢?就是老師講課前引入主題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別小看它只占那么幾分鐘的時間,對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說,有一個好的開頭,這節(jié)課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可見它的重要性。
在10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自己總結如下幾種引入的方法,可供參考:
第一,“故事”引入法。就是講課前用一個故事吸引住學生。例如:在欣賞古琴曲《高山流水》的時候,我就先給學生們講“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體會到了古人對音樂的喜愛,對友誼的忠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也因此留下了千古佳話“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二,“問題”引入法。在欣賞鋼琴曲時,我先請同學們舉例—“聞名世界的鋼琴家都有誰?”這時,孩子們會很興奮,都會大聲說出一些著名的音樂家、鋼琴家。例如:貝多芬、肖邦、理查德克萊德曼和中國的朗朗等。學生們說完后,教師還可做適當補充,如車爾尼等。接下來我就會把事先準備好的鋼琴作品,放給孩子們聽,邊聽邊做介紹。
第三,“古詩詞”引入法。在欣賞歌曲《陽關三疊》時,安排學生朗讀王維的《陽關三疊》。在學生朗誦時,老師可以為學生鋼琴伴奏,讓學生體會古詩今唱的感覺。欣賞完后,還可以拓展一下知識,舉例“你還學過王維的哪些作品?”這樣,我們還做到了音樂與語文知識的有機整合。
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借鑒。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上好每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
(唐山市豐南區(qū)王蘭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