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山
雖然每一次田徑課上老師都在準備活動部分或在結束部分適當安排一些有關本次課內容的輔助練習或專門練習,但并不是所有的輔助練習都能幫助學生掌握該專項的合理技術動作。有少許教師沒有考慮到這些輔助練習對學生日后掌握和學習該投擲技術時存有不良影響,對接受合理的投擲技術學習時會受到這些錯誤動作的干擾。筆者經過長期的投擲教學和觀摩學習對以鉛球、標槍、鐵餅教學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進行探討,以引起教師上課時的注意并與同行商榷。
一、推鉛球教學中存在的兩個誤區(qū)
1.鉛球出手動作技術的教學誤區(qū)
課堂上,學生都會聚精會神聽老師對動作技術的分析,且會認真模仿教師的動作,所以,學生對出手動作的講解銘記在心,并把示范動作深深印在腦海里。講解示范中教師特別強調,鉛球出手越快越好,因此出手的動作速度一定要快。當教師示范時出手也確實很快,但是快速出手的同時也帶有快速的收前臂動作。那么整個出手過程就形成了“觸電”式的推鉛球動作,手臂還沒有伸直,投擲臂上的力量還沒有充分爆發(fā)傳遞至手腕就收了回來。過急地收回投擲臂縮短了推鉛球的用力工作距離,由于身體上的力量沒有傳遞到投擲臂去,只能單靠手臂用力,導致最后用力不充分,并且會使身體過早地倒向前左下方,出手瞬間身體形成了明顯的退讓。那么合理的出手動作要求在遵循合理的用力順序前提下,以最快的推(振)臂完成出手動作,把投擲臂盡可能地推向前上方以形成“追球”動作。
2.緩沖步動作技術的教學誤區(qū)
緩沖步是指整個加速運動環(huán)節(jié)完成瞬間鉛球出手后即刻的后繼動作,緩沖階段對鉛球的成績沒有直接幫助,但是對成績是否有效是至關重要的。緩沖技術好,就能夠保證成績生效,反之,則容易犯規(guī)導致投擲失敗。但在鉛球教學中,有少許教師存在兩方面的教學誤區(qū)。
(1)首先是把緩沖階段的技術當成最后用力技術部分來教學,因此進行動作講解時,特別強調鉛球出手后兩腿交換的速度要快,動作示范中支撐腿快速向后撤,同時蹬伸腿快速向前跨的不合理動作。
(2)其次是把形成右弓步的動作當成緩沖步練習的教學,弓步同馬步一樣主要突出在武術項目中,而在投擲教學中強調運用有些顯得夸張。不能為了穩(wěn)固的緩沖動作而嚴重破壞最后用力技術,阻礙了身體用力,縮短了應有的最后用力工作距離。
這兩個誤區(qū)的產生原因是,由于教師只考慮了下肢雙支撐交換步過程的速度,而忽略了最后用力時軀體的用力形式和鉛球出手瞬間兩腿對發(fā)力的作用。過于強調兩腿交換的動作速度,會導致最后用力過程出現(xiàn)騰空或跨大步等不合理動作,這兩個不合理動作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誤區(qū),也較難讓學生掌握合理的投擲技術,因為支撐腿與蹬伸腿的快速交換,會迫使推球臂快速向前移動,同樣由于支撐腿要后撤,身體左側又會快速向后轉動,出現(xiàn)了左側空虛的典型退讓做工方式。推鉛球最后用力右側蹬伸腿在進行蹬轉動作后即刻形成了拖拉狀態(tài)的用力形式,但是如果兩腿交換過快就容易出現(xiàn)退讓或騰空的現(xiàn)象,而在最后用力時身體無法完成蹬轉和彈體振臂的用力動作技術。
二、擲標槍教學中存在的兩個教學誤區(qū)
1.引槍動作技術練習的教學誤區(qū)
引槍技術是標槍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掌握引槍技術的程度與標槍出手在空中飛行的軌跡順暢或受阻礙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掌握好引槍技術就必須要有系統(tǒng)性和專門性的輔助練習作為技術提高的基礎,輔助練習是加快掌握完整標槍技術的保證,但是如果輔助練習動作對擲標槍造成不良影響而形成了不合理的動作定型時,那么學生將更加難以掌握合理的投擲技術。輔助練習中存在著三個技術動作的教學誤區(qū)。
(1)教師講解示范引槍時忽略了手掌的轉向,手掌有的向左,有的向上,也有的向下,并且腕關節(jié)松弛下掉。
(2)拖著槍尾跑的專門練習,即教師講解完練習要求后,示范動作中捏緊標槍的尾端,讓槍頭觸地,進行側向快速跑或交叉步跑的練習,持槍臂、標槍體與地面成一條直線,違背了合理的引槍技術原理。引槍臂肩關節(jié)下掉,手腕放松導致標槍尾部碰著地面,或者標槍的出手角偏大,嚴重影響投擲成績。
(3)兩人一組的牽臂互動練習時,持槍臂沒有自然舉起,肘關節(jié)沒有外旋使掌心向上翻,而是用普通的握槍形式掌心朝左進行屈肘抗阻練習,導致標槍出手時肘關節(jié)下掉的不合理動作。
2.插槍動作技術練習中的教學誤區(qū)
出現(xiàn)這個誤區(qū)的主要原因是插槍與投槍的概念沒有分清楚,插槍是有目標定位,定點與標槍最高出手點連線(飛行軌跡)成一條直線,有意識地使標槍尖指向定位點完成插槍的出手動作。而投槍則是標槍尖沒有目標定位的指向上空,但有意識地使標槍盡可能向遠方飛行,標槍在空中的飛行軌跡呈弧線,而非直線。插槍技術與投槍技術成正比關系,插槍技術是掌握擲標槍的基礎,插槍技術越好的標槍技術越好。
三、擲鐵餅教學中存在的兩個教學誤區(qū)
1.拋鐵餅和滾鐵餅輔助練習的教學誤區(qū)
第一是拋餅,就是把鐵餅握穩(wěn)在手掌后向空中上拋的撥餅動作。合理的動作應該是以肩關節(jié)為原點,以手掌(包括鐵餅)、前臂、上臂為半徑劃半圓動作,除手腕稍有點內收,其余關節(jié)都是成直線。但教師示范時鐵餅從后下向前上擺的過程中,當鐵餅一超過垂直線后,肘關節(jié)就馬上屈肘,使得前臂與上臂構成了一個銳角的勾鐵餅動作,大幅度地縮短了用力工作距離(半徑),影響了線速度的發(fā)揮。第二是滾鐵餅,動作誤區(qū)同拋鐵餅的誤區(qū),后擺之后,鐵餅出手前或鐵餅剛離手的瞬間,前臂就立即向胸部回收,使得鐵餅產生向上的拋物線,致使鐵餅落地時還會再次跳起然后繼續(xù)前滾。
2.最后出手的撥餅動作輔助練習的教學誤區(qū)
擲鐵餅的撥餅與推鉛球的撥球動作技術大同小異,只是撥球是投擲臂向右上外側用力的鞭打,而撥餅的投擲臂是向前左上方向的鞭打用力(均以右手為投擲臂為例)。老師為了讓學生能理解和掌握撥餅的技術動作,特別強調手指的撥,示范撥餅時為了使鐵餅能夠沿順時針轉動,無意識地做出了屈肘關節(jié)動作,前臂過早地向胸前彎屈收臂。合理的撥餅動作應該是以人體左側為轉動軸,兩肩寬度及整條右臂作半徑的快速劃圓后即刻作切線撥餅的運動形式,保持投擲臂盡可能地向遠方揮臂鞭打,隨后向左轉動的慣性動作,加大在投擲臂上線速度的能量,從而達到加快出手速度提高投擲成績。
四、結束語
投擲教學中產生誤區(qū)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教師在講解與示范動作技術時,精力過于集中在講解環(huán)節(jié)上,對于動作技術的示范比較大意;第二,雖然投擲技術原理的理論部分知識很扎實,但在技術、技能方面重視不夠;第三,少數(shù)教師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對動作技術嫻熟的表現(xiàn)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