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68-01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都應該結(jié)合文體特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不同文體的課文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可謂精品佳作、豐富多彩。盡管課文文體各異、表現(xiàn)手法紛呈,但我們?nèi)杂幸?guī)律可尋。
就拿說明文來說吧,首先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如:說明文的分類,從內(nèi)容的角度可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如: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語言,不外乎準確生動。在明了基本知識后,可以讓學生按照“明說明對象——抓說明特征——理說明順序——析說明方法——品說明語言”的過程來學習,這樣思路非常清晰。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今后學習無論遇到什么說明文,就能胸有成竹,做到游刃有余。不僅僅是說明文有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記敘文、詩歌、游記、抒情散文等都能夠用適合它們的方法進行教學。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就會找到最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記敘文文體為例,談談我對記敘文體裁教法的一點心得。
記敘文是以敘述和描寫人物和事件為主的一種文體。在小學語文課本里,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寫人敘事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歸到記敘文這一類里。此外,一些寫景、狀物的散文,也屬于記敘文。因此,記敘文占的比重很大,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有的側(cè)重寫人,有的側(cè)重記事,但往往是寫人、記事互相交織,難以截然分開。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的是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其中心思想通過所記敘的人物、事件來體現(xiàn),并滲透在字里行間。這類記敘文包括“六要素”,敘述的方法有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小學語文課本里的記敘文多數(shù)都用順敘的方法,也有少量課文根據(jù)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采用倒敘和插敘的方法。描寫包括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和心理的描寫,動植物等的形態(tài)、顏色和變化的描寫,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文質(zhì)兼美的記敘文,結(jié)構(gòu)比較單純而嚴密,語言文字準確、鮮明、生動,是培養(yǎng)學生讀寫基本功的好教材。
根據(jù)記敘文的這些特點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幾點。
(一)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思想內(nèi)容
記敘文一般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并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蘊含在語言文字之中的。因此,教學記敘文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記敘文的教學,要抓住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有突出作用的詞句和段落。如表現(xiàn)人物行動和心理活動的深刻生動的詞句,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作者的精辟的議論和抒情性的語句等,引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并認識它們對表達思想內(nèi)容所起的作用。
如《白楊》一課,文章開頭講了大戈壁的荒涼和白楊樹的“高大挺秀”,接著說“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教學時就要抓住描寫大戈壁和白楊樹的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展開想象,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理解旅客“出神”時的內(nèi)心活動。文中爸爸贊美白楊樹的一段話,語義雙關,是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重點段落,就要引導學生通過逐句深入理解語言文字,了解白楊樹的特點;還要進一步認識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義,從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記敘文的教學,只靠“理解”語言文字是不夠的,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感受。感受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讀。不少文章在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極其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學時要抓住重點語句和段落,引導學生多讀,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進一步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
一篇記敘文,不僅負載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而且反映了作者表達思想內(nèi)容的思路。為了使學生了解文章思路,提高閱讀能力,并使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做到“有條理”,就要在記敘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而訓練其邏輯思維能力。
作者的思路一般有縱向思路和橫向思路??v向思路的如《飛奪瀘定橋》,是按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果的順序記敘的。橫向思路的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通過幾件事,從幾個方面表達中心思想的。
理清作者的思路,可以從理解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入手,因為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作者思路的表現(xiàn)形式。理清了層次結(jié)構(gòu),弄清了文章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再進一步分析作者在每一部分要說明什么,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通過文章的記敘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這樣,學生就掌握了作者的思路和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的方法。
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有的課文可以借助審題、釋題揭示作者的思路。例如教學《日出》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審題,了解課文是圍繞“日出”寫的。然后讓學生思考:根據(jù)題意,課文就是要寫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再聯(lián)系對課文的講讀,就把作者的思路揭示出來了。有的課文可以在講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掌握事情的發(fā)展線索。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是按時間順序?qū)懙模n文中有“天還沒亮”“中午的時候”“黃昏時候”等表示時間的詞語,憑借這些詞語,聯(lián)系事情的發(fā)生、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學習記敘文的語言
記敘文的語言,涉及到敘述、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五種基本的表達方法,這些表達方法是社會交際和書面寫作經(jīng)常運用的。因此,記敘文的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記敘文的語言。
小學課本中的記敘文包括一部分文學作品。選取文學作品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是為了從中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教學時不要著眼于文學知識和人物分析,要把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學習語言上,使學生學會閱讀,學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小學生學習語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低年級的記敘文教學,應把識字和詞句的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對于課文中一些生動形象的語句要多通過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另外,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復述等活動中,運用這些詞句,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中年級的記敘文教學,要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著重引導學生了解段落中句子之間的關系,了解段落的結(jié)構(gòu),學習作者是怎樣有順序地敘述和描寫的。高年級的記敘文教學,要注意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學習文章的語言??梢酝ㄟ^對好詞佳句的分析,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事物、抒發(fā)情感的,從中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確,學生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手中拿著一把可以打開知識宮殿的金鑰匙。這樣,我們就可以達到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