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發(fā)明可快速篩檢細菌的納米晶片
臺灣大學研究的“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于2011年11月15日刊登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該研究負責人劉定宇說,就像每種樂器都有特定音色一樣,每個分子都有特定的“分子拉曼光譜指紋”,科學家可藉此光譜來區(qū)分細菌種類?!安蹲脚c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就是利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為基礎,晶片表層“萬古霉素”可從血液中直接捕捉細菌,再由第2層“銀納米粒子陣列”,放大細菌表面分子的拉曼光譜訊號。
“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使用納米科技新技術,具有超高敏感度,幾秒鐘內(nèi)就能取得單只細胞光譜。劉定宇指出,過去要篩檢敗血癥病人血液中細菌,需費時2~5d,而該技術可在30min內(nèi)就能篩檢出敗血癥病人的血液中細菌。這項新技術相較于傳統(tǒng)細菌培養(yǎng)方法,能縮短血液檢驗時間,增加檢測準確率,盼能盡快在臨床應用,進而提升疾病治愈率,減少抗生素濫用。
劉定宇表示該技術潛在效益可觀,不僅能針對血液臨床檢體使用,也可推廣至環(huán)境污染(水質檢測)、食品藥品微生物(大腸桿菌和塑化劑)甚至病毒、癌癥篩檢等檢測。
(來源:www.cif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