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13001)陳雪妹 仲亦
近年來隨著藥物種類不斷增多,能造成肝臟損害的藥物品種繁多,國內以抗結核藥物最常見[1];抗結核藥物使用療程長,用藥劑量大及聯(lián)合用藥等治療特性是導致肝臟損害的原因之一,以利福平+雷米封+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化療方案為多,而利福平是肝微粒體酶的誘導劑,可導致雷米封的毒性代謝產(chǎn)物增加,從而加重肝臟的損害,這與聯(lián)合用藥之間的互相作用有關[2]。筆者對我院2008~2011年肺結核科住院病人中,因接受抗結核化療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者進行臨床分析和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58例藥物性肝病患者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 47.5±12.5歲。
1.2 用藥的種類及療程 利福平+雷米封+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PAS、喹諾酮類;開始抗結核化療至出現(xiàn)肝損害時間7~56d,平均21d,有40例發(fā)生在2個月之內。
1.3 臨床表現(xiàn) 45例有肝炎樣癥狀如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感),其中9例出現(xiàn)皮膚及鞏膜黃染,3例伴發(fā)熱、皮疹,13例無癥狀僅檢測肝功能時發(fā)現(xiàn)異常。輕、中度肝病42例,重癥肝病3例。
1.4 結果與轉歸 本組病例臨床上通過調整藥物或停藥處理,給予保肝、退黃、解毒、支持療法等對癥處理,促肝細胞再生,結合臨床多方位的護理后,47例肝功能恢復正常,7例好轉,2例自動出院,1例轉院,1例因亞急性肝衰竭損害同時并發(fā)嚴重的肺部疾患死亡。
2.1 做好護理評估 抗結核治療前要詳細了解患者有無肝病史和嗜酒史,有無營養(yǎng)不良以及有無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由醫(yī)生結合患者年齡、體重、肺結核嚴重程度及肝腎功能檢查結果為抗結核化療提供依據(jù)。
2.2 心理護理 對首次接受抗結核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詳細解釋化療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其了解相關知識,避免造成緊張心理。患者在抗結核治療中一旦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容易出現(xiàn)焦慮、絕望和恐懼情緒,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患者,告訴其經(jīng)過護肝降酶治療,肝功能能夠恢復正常,同樣能夠治愈肺結核。列舉同類疾病的案例,樹立治療信心,減輕其心理負擔。加強對老年患者及家屬的用藥指導,充分發(fā)揮家庭成員的支持作用。
2.3 休息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減輕肝臟負擔,促進肝細胞恢復,應勸導藥物性肝病患者多臥床休息,待其癥狀好轉,黃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步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宜。同時要保持病室整潔、安靜、安全舒適的輕松環(huán)境。
2.4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藥物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變化,如乏力是否加重、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或皮膚鞏膜黃染及黏膜出血現(xiàn)象,實驗室檢查肝腎功能、凝血酶原活動度等的變化情況。
2.5 合理營養(yǎng) 飲食營養(yǎng)是改善恢復肝功能的基本措施,科學合理的營養(yǎng)可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護理人員應指導藥物性肝病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新鮮食物,如牛奶、瘦肉、雞蛋、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肝功能減退嚴重或有肝昏迷先兆者給予低蛋白飲食,伴有腹水者按病情給予低鹽或無鹽飲食;伴有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總熱量,限制甜食。對于食欲減退者,要合理調整食譜,保證食物新鮮可口,從而增加食欲。
2.6 用藥護理 出現(xiàn)藥物性肝病后,首要措施是調整或停用抗結核藥物,并按醫(yī)囑給予還原谷胱甘肽、硫普羅寧、甘草酸二胺等降酶護肝治療,必要時給予新鮮冰凍血漿、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治療,肝功能衰竭患者應盡早進行血漿置換治療。
2.7 健康教育 ①結核病時間長,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大,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解釋抗結核藥的服法及不良反應,告知患者藥物性肝病的早期癥狀,囑咐患者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尤其在服藥后2個月內是藥物性肝病的高發(fā)時段,更應嚴密觀察,如有不適,及時就診。②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切不可未經(jīng)醫(yī)生同意擅自更改或增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