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珍,張從益,李 進
(湖南工程學院a.外國語學院;b.機械工程學院,湖南湘潭411104)
論《紅樓夢》中社交稱謂文化的和諧互動
劉麗珍a,張從益a,李 進b
(湖南工程學院a.外國語學院;b.機械工程學院,湖南湘潭411104)
中國文化中特有的社交稱謂人文內涵豐富,表現(xiàn)形式多樣,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濃縮和結晶??疾煅芯恐袊缃环Q謂文化不僅能有助于國外讀者嘹望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變遷,而且能有效地促進中英文化的跨文化交際。以《紅樓夢》中復雜繁瑣的人物社交稱謂為例進行探討。
社交稱謂語;《紅樓夢》;跨文化交際
人皆有其名。一方面,人名是生命個體的專用符號,是約定俗成的社會行為;另一方面,人名包含著歷史﹑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是構成人類文明的基本單位。因此,在人名文化研究中,社交稱謂的選用因其緊密聯(lián)系個人身份的關系凸顯和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遷而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社會語言學被引入稱謂語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1960年,美國哈弗大學教授Roger Brown&Albert Gilman[1]24-29合作發(fā)表論文“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并于次年Roger Brown與Marguerite Ford[2]454-462合作發(fā)表論文“Address in American English”,由此拉開了社會語言學對稱謂語研究的序幕。1979年,Howard Giles&Philip Smith[3]45-65在Brown和Ford的稱謂首選權利的互動發(fā)展模式基礎上提出了“調節(jié)理論”(accommodation theory)。1983年,美國社會語言學家Carol Myers-Scotto同北京大學祝畹謹教授[4]477-494的研究充分展示了不同稱謂形式的選用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而后的研究更集中于稱謂語與社會、身份以及多元文化之間的關系。國內學者對稱謂語的研究也非常活躍。首先,以李樹新[5]77-82和姚亞平[6]94-99等為代表的大量學者從宏觀社會語言學角
度研究稱謂語的泛化及其轉變特點和原因;其次,以楊永林[7]51-93﹑孫芳琴[8]80-83和方傳余[9]28-33為代表的大批學者從微觀語用學角度研究具體稱謂語詞義及其使用的演變和成因。他們往往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切入進行一定的對比研究,通過對比中西稱謂語的不同使用來解讀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從而使其研究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如何消除因為稱謂語的誤用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際障礙。
上述國內外研究多限于修改和完善Brown與Gilman提出的理論框架。這些研究都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與稱謂有關的社會因素的研究中,而忽視了稱謂研究中所涉及的感官認知、交際語境、心理動機等動態(tài)因素。為了沖破稱謂構建中的理論局限,我們有必要探討英漢稱謂語本質內在的和諧功能,將社交稱謂系統(tǒng)這一依附于語言的特殊系統(tǒng)而產生的動態(tài)順應和內外發(fā)生因素看成與和諧信念相契合的關聯(lián)主體,并從這一關聯(lián)性思考出發(fā),探尋社交稱謂的和諧互動構建模式?!都t樓夢》因其眾多而復雜的人物稱謂,被選取為研究社交稱謂文化的范例進行探討。
中國是“稱謂大國”,由于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社會制度的特殊性,使得各類稱謂語應運而生,《爾雅·釋親》中就“子孫”一詞延伸到了由己而始的第九代:“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梢姡瑵h語親屬稱謂名目繁雜而且指稱具體,但是,英語稱謂語數(shù)量稀少、分類簡單且指稱含糊,英漢兩種語言在稱謂語方面沒有完全的一一對應關系,例如,在漢語中對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孩子的親屬稱謂有八個之多,分別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而英語中對應詞只有cousin一個單詞,而且cousin一詞不區(qū)分男女,也不區(qū)分族內族外。
中國的人名符號組成形式往往是姓在前,名在后。這與西方社會剛好相反。中國人名文化凸顯血緣﹑籍貫和家族。姓大名小,姓上名下,姓前名后,姓重名輕。這些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崇尚共性﹑注重群體的價值觀。姓為所傳,不能更改,名雖代表個性,但也不能完全脫離群體意志,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字輩譜”。以賈家為例,第三代為“文”字輩,分別是賈敬、賈赦、賈政、賈敏等;第四代是“玉”字輩,分別有賈珍、賈珠、賈璉、賈瑞、賈寶玉、賈環(huán)等;第五代是“草”子輩,分別為賈蓉、家芹、賈蕓、賈蘭等。輩份分明,長幼有序?!都t樓夢》第53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毯,守焚池……凡從文旁之名者,賈敬為首,下則從玉者,賈珍為首,再下從草頭者,賈蓉為首,左昭右穆,男東女西,俟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10]用字輩法命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而英語國家中沒有這種習慣。另外,由于英語屬于拼音書寫系統(tǒng),漢語屬于字符書寫系統(tǒng),在漢語人名英譯中無論是采取意譯法,還是采用音譯法,盡管都能具有特定指代功能,但是用這種字輩法命名的血緣文化特色卻無法跨越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鴻溝,而在英語語言轉化中消磨殆盡,除非使用零翻譯方法,否則無法進行有效的文化補償性翻譯。
中國社交稱謂的親屬屬性還表現(xiàn)在排名稱謂中,如《紅樓夢》中反復出現(xiàn)的寶二爺、珍大爺、璉二爺、焦大等。例如在《紅樓夢》第73回迎春乳母聚眾賭博,被賈母查獲:
(探春等)遂都起身笑著向賈母討情說:“這個媽媽素日原不玩的,不知怎么今日也偶爾高興。求看二姐姐面上,饒他這次罷?!?/p>
Daiyu,Baochai and Tanchun sympathizing with her rose to beg the old lady to forgive her nurse.“That nanny never used to gamble,they pleased,“She must have been drawn in accidentally.Do let her off for Cousin Yingchun’s sake.”[10]2198
排行稱謂能直接反映人物在家族中的地位和關系,但在英語中,人們習慣使用姓氏稱謂法,如格林太太、斯密斯先生等等。為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在稱謂翻譯中,通常將漢語的排行稱謂變通性地譯為姓氏稱謂。和諧互動構建模式的應用方法不僅可以反映社交稱謂社會價值與政治價值等的演變與發(fā)展,也保證了社交稱謂和諧互動模式的邏輯合理性與實際應用價值。
中國社交稱謂不僅講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也重視內外親疏?!都t樓夢》第3回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正不知以何稱呼,只見眾姊妹都忙告訴他道:“這是璉嫂子?!摈煊耠m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10]68
王熙鳳是賈府當家孫媳婦,是王夫人的內侄女,根正苗紅,氣魄非凡。一方面,她高度贊揚眼前的這位表妹,但是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在場的三位賈家嫡親孫女的即時感受。因此,她把黛玉說成是嫡親孫女?;糇g直接把“嫡親的孫女”翻譯為“your own granddaughter”,而楊譯翻譯為“a Jia”,一個賈姓家庭成員,更能有效地拉近孤苦無依的黛玉此時濃濃的歸屬感,并及時增強在座所有賈家人的家族榮譽。此處楊譯本更加貼切,當然,內外有別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分明的。第98回黛玉過世后:
賈母無奈,只得叫王夫人自去,又說:“你替我告訴他的陰靈:‘并不是我忍心不來送你,只為有個親疏。你是我的外孫女兒,是親的了;若與寶玉比起來,可是寶玉比你親些。倘寶玉有些不好,我怎么見他父親呢!’”說著,又哭起來。
“Tell her spirit from me,”she instructed,“it’s not because I’m heartless that I’m not coming to see you off,but there’s someone closer here whomI have to see to.As my daughter’s daughter you are dear to me;but Baoyu is closer to me even than you.If any harm comes to him,how am I face to his father?”She wept again.[10]2972
再如第103回兒媳金桂暴亡,薛姨媽打發(fā)一老婆子向姐姐賈府王夫人求救未果,老婆子回來抱怨:
婆子嘆說道:“人最不要有急難事,什么好親好眷,看來也不中用。姨太太不但不肯照應我們,倒罵我糊涂。”薛姨媽聽了,又氣又急道:“姨太太不管,你姑奶奶怎么說了?"婆子道:“姨太太既不管,我們家的姑奶奶自然更不管了。沒有去告訴?!毖σ虌屵溃骸耙烫峭馊耍媚锸俏茵B(yǎng)的,怎么不管!"婆子一時省悟道:“是啊,這么著我還去?!?/p>
“It’s no use!”The old woman sighed.“When you’re in a fix,the kindest of kin will do nothing.Her ladyship not only refuses to help us,she swore I was a fool!”
“If she won’t help,”cried Aunt Xue in exasperation,“What did the young mistress say?”
“If Her Ladyship won’t lift a finger,how can her daughter-in-law do anything?I did go to tell her.”
“Her ladyship isn’t one of our family,but how can the daughter whom I brought up ignore me?”demanded Aunt Xue irately.
“Of course.”[10]3080
可見,當血脈親情與家族利益相沖突時,應首取家族利益。內外有別就是家長意志﹑群體意志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而這一點與英語國家人人平等,張揚生命個性,體現(xiàn)自由意志是相違背的。因此,在針對英漢傳統(tǒng)社交稱謂語案例,我們既要進行動態(tài)的、基于交際語境的順應分析,又要跨越社交稱謂社會與政治價值之間緊密而復雜的關聯(lián)效應,進行內外發(fā)生的動態(tài)順應翻譯。
中國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義和由此產生的血緣秩序使得中國文化帶有濃厚的“家”“國”色彩。這種“家”“國”觀念不僅存在于同宗血親之間,也存在于同一系統(tǒng)﹑同一環(huán)境中生存的人們之間。在這一思想影響下,中國人一向講究天下一家,講求通過謙虛禮貌合作來協(xié)調出和諧的人際關系。
這一親和觀念,在稱謂語上的表現(xiàn)主要為兩個主要方面:一方面是親屬稱謂語的泛化。不是親屬又并非家人的情況下,說話人為拉近與聽話人之間的人際距離,會根據(jù)聽話人的年齡、身份、性別等套用一種親屬稱謂來營造一種和諧友好氛圍,以達到更好的交際目的。例如第六回劉姥姥來大觀園找鳳姐打抽豐后,與介紹人周瑞家的一段對白:
周瑞家的道:“我的娘??!你見了他怎么倒不會說了?開口就是‘你侄兒’。我說句不怕你惱的話,便是親侄兒,也要說和軟些。蓉大爺才是他的正經侄兒呢,他怎么又跑出這么一個侄兒來了?!眲⒗牙研Φ溃骸拔业纳┳?,我見了他,心眼兒里愛還愛不過來,那里還說的上話來呢?!?/p>
“Gracious me!”exclaimed Mrs.Zhou.“What possessed you when you saw her to keep on about‘your nephew’?At the risk of offending you I must say this:Even if he were a real nephew you should have glossed it over.Master Rong,now,he’s her honest-to-goodness nephew where would she get a nephew like Baner?”[10]188
劉姥姥與鳳姐及賈府并無親屬關系,但曾有過一段人情來往。這次拜訪是因為貧困交加,想通過討好鳳姐獲得一些實惠,所以將自己的外孫子板兒說成了“你侄兒”,希望鳳姐能有所惻隱。這樣的稱謂就是一種泛親屬稱謂,不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親屬血緣關系。而劉姥姥稱周瑞家的“我的嫂子”不僅使用的是泛親屬稱謂,而且還具有一定意義上的謙稱和敬稱的指示功能。
另一方面是謙稱和敬稱的指示。
為了交際融洽,中國稱謂文化往往要求交際人態(tài)度謙恭,講究卑己尊人。稱呼自己的親屬和朋友往往加“家”、“小”、“賤”、“舍”、“犬”等表現(xiàn)謙遜,稱呼對方的親屬和朋友以“尊”、“令”、“貴”等表示尊敬。例如第十五回寶玉初見北靜王:
水溶見他語言清楚,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于老鳳聲’,未可量也?!辟Z政忙陪笑道:“犬子豈敢謬承金獎。賴蕃郡余禎,果如是言,亦蔭生輩之幸矣?!?/p>
Your son is truly 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My worthless son does not deserve such high praise…”[10]376
北靜王對寶玉贊譽有加,對于賈政笑道:“令郎……”而作為父親的賈政,賠笑謙稱自己的孩子為“犬子”。這兩種行為均遵循著禮貌原則,是當時交際各人心理世界、社會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認知激活。再以“周瑞家的”為例:
第六回中鳳姐稱呼她“周姐姐”,而同在第六回中,平兒對她的稱呼卻是“周大娘”。平兒是鳳姐的陪嫁丫鬟,是賈璉的房里人,按理說平兒和鳳姐應該屬同輩人,但從對周瑞家的的稱呼上平兒明顯矮于鳳姐一輩,也就是這聲“周大娘”,讓第一次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意識到平兒并不是主子,而只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只有賦予稱謂關聯(lián)主體一種互動信念,稱謂價值的高低才能不再僅僅取決于與社交稱謂有關的社會因素,還將取決于所蘊含的心理效應,如此就建立起了心理互動分析與稱謂構建的關聯(lián)性思考,從而在保證稱謂構建基礎一致性情況下,實現(xiàn)社交稱謂和諧互動模式的構建。
和諧社會是和諧社交稱謂語構建的社會語境。稱謂語說到底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在和諧社會里,社會語境是以“和諧互動”的方式制約著稱謂語的構建、引領著稱謂語構建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社交稱謂的語用主體處于交際語境的中心地位。語用主體的基本認知取向決定了語言研究者既要審視促使敘述發(fā)生的內部與外部動力環(huán)境,又要關注稱謂語在交際語境中意義的動態(tài)發(fā)生所需要的各種話語技巧和手段等。通過分析與界定和諧意義、動態(tài)順應意義和內外發(fā)生意義的交際稱謂價值內涵,賦予稱謂關聯(lián)主體一種互動信念,從而在保證稱謂構建基礎一致性情況下,實現(xiàn)社交稱謂和諧互動模式的構建。
[1]Roger Brown &Albert Gilman.The pronoun of power and solidarity[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0,4.
[2]Roger Brown &Marguerite Ford.Address in American English[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1,62.
[3]Giles,Howard &Philip.H.Smith.Accommodation theory Optimal levels of convergence[G]∥In Howard Giles &Robert St.Clair(eds.).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Oxford:Basil Blackwell,1979.
[4]Carol Myers-Scotto &Zhu Wanjin.Tongzhi in China:language change and its conversational consequences[J].Language in Society,1983(12).
[5]李樹新.論漢語稱謂的兩大原則[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4(5).
[6]姚亞平.現(xiàn)代漢語稱謂系統(tǒng)變化的兩大基本趨勢[J].語言文字應用,1995(3).
[7]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功能·稱謂·性別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8]孫芳琴.中西稱謂用語的文化差異[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9]方傳余.“同志”一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
[10]Xueqin Cao,E Gao.Xianyi Yang,Cladys Yang.A Dream of Mansions[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9.
On the Social Addressing Terms in Yang Xianyi'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U Li-zhena,Z HANG Cong-yia,LI Jinb
(a.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b.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Social address terms are a typical Chinese culture with its rich humanism connota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expression.It is the concentr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Therefore,to do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social addressing terms can not only help foreign readers to invest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but also promote the English-Chines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e tak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an example for its abundant and complicated address terms.
social address terms;A Dream of Red Mansion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030
A
1671-1181(2012)02-0036-04
2012-01-10
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社交稱謂的和諧互動構建模式及其在湖南的實證研究”(09YBB102)。
劉麗珍(1980-),女,湖南漣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