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華孟 瑾
(1.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外語系,吉林 長春 130122;2.吉林大學 公共外語教學部,吉林 長春 130012)
日語中的敬語與語用學“禮貌”的關(guān)系
馮立華1孟 瑾2
(1.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外語系,吉林 長春 130122;2.吉林大學 公共外語教學部,吉林 長春 130012)
禮貌是一種語用現(xiàn)象,這在語用學界已經(jīng)成為共識。日語中有高度發(fā)達的敬語。日語的敬語是一種語言形式,而禮貌聚焦于語言行為的效果。敬語可以表示禮貌,但敬語作為禮貌的表現(xiàn)手段時,要在社會文化的制約下使用。
敬語;禮貌;談話效果;禮儀
日語的敬語高度發(fā)達,且并不是部分語言現(xiàn)象,而是日語的整個語言體系和語言行為都涉及敬語,一般情況下通過敬語的使用來向?qū)Ψ奖磉_敬意,進而以示禮貌。20世紀80年代,歐美學者從語用學角度提出了“禮貌”,并認為禮貌具有普遍性。那么敬語和語用學的禮貌是怎樣的關(guān)系呢?筆者在前人有關(guān)敬語及禮貌研究的基礎(chǔ)上,試論述日語的敬語和語用學禮貌的關(guān)系。
一般認為,敬語是對他人表達敬意的語言,是特殊的語言形式。有關(guān)敬語的研究有很多。山田孝雄等認為敬語屬于語法學,應該在語法范疇內(nèi)考察敬語;時枝城記否定了敬語的語法學言論,主張敬語屬于詞匯學;以大石初太郎為代表的學者將敬語定位為一種待遇表達,他們的研究也非常引人注目;此外,渡邊實“敬語體系”認為,敬語是有關(guān)位相、文體諸現(xiàn)象中最具有規(guī)則性的部分。但無論哪種敬語理論,都以敬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為前提。
語用學的禮貌,是“為了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而采取的策略”[1]。這一領(lǐng)域的理論首先是由歐美人提出的,影響最大的是布朗和列文森的禮貌模式以及利奇提出的禮貌原則[2](P524)。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論包括三個基本概念:面子、威脅面子的行為以及禮貌策略。他們認為禮貌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無論在哪個語言集團中都存在。語用學探討的禮貌問題是研究各個語言集團的成員在什么場合遵守什么禮貌原則,并運用什么語言手段顯示自己的禮貌。雖然利奇的禮貌原則的次則的普遍性受到非議,但是無論哪種語用學的禮貌理論,都聚焦于語言行為的效果。
這樣看來,日語的敬語是一種語言形式,而禮貌是一種原則或規(guī)則,聚焦于語言行為的效果。
如果從語言功能看敬語和語用學禮貌的研究,二者考察的不是信息的傳達,而是說話人對聽話人心理上的關(guān)照,以及說話人對聽話人的種種關(guān)照中的語言的側(cè)面。在這點上二者是一致的。但是敬語只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敬體→レル尊他語→ナル尊他語,越向后表示敬意的程度越高。因為敬體、レル尊他語、ナル尊他語的形式不同,表示敬意的程度不同,使用的對象也就不同,這是敬語研究的內(nèi)容。敬語的研究對象是以待遇為準繩的語言形式,例如,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和對象,是選擇使用「いらっしゃる」還是「行く」,抑或「行きやがる」。另外,敬語一般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使用,使用對象也受到限制?,F(xiàn)在不僅像以前那樣,在上下關(guān)系中處于下位的人對上位的人要使用敬語,內(nèi)外關(guān)系、親疏關(guān)系等也決定是否使用敬語。[3](P10~35)但是語用學的禮貌原則卻與此不同,一般認為禮貌是“確立、維持友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語言策略”。禮貌研究的不是語言形式的禮貌度,而是語言行為的效果。語言形式只是達到語言效果的一種手段,想達到的語言效果決定使用何種語言形式。使用高禮貌度的語言形式,或者高敬度的敬語,在有的場合也是不禮貌的,不會讓聽話人高興。例如:
(1)“十分抱歉,本打算今天出發(fā),但因為今晚有宴會,我決定延長一日。如果您今天無論如何要出發(fā)的話,在下田會再見面。我們已經(jīng)預定了旅館,名字叫甲州,很好找?!彼氖畾q女人在床上半起著身對我說。(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四十歲女人對于“我”這個與她們同行的學生使用了高敬度的敬語,并不是為了向“我”表示敬意?!拔摇焙貌蝗菀撞拍芎退齻兺?,有了接近舞女的機會,但是四十歲女人卻讓“我”先走。雖然她對“我”用了高敬度的敬語,但“我”絲毫沒感到高興。因為這里使用的殷勤的敬語意在拉開“我”和藝人特別是和舞女的距離,而不是表示尊敬??梢钥闯觯凑Z是為了和諧友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一種禮儀式的存在,并且受到社會規(guī)則的制約。此外,陌生人之間從敬語到無敬語的變化,是二人的關(guān)系由疏遠到親密的體現(xiàn)。這是說話人與聽話人或第三者的心理距離在語言上的反映。心理距離越大,敬語的敬度越高,達到敬而遠之的語言效果。反之,心理距離越小以至于零距離時,使用的敬語也會越來越少,以至于使用輕卑語,達到親密的語言效果。敬語還可以反映說話人的語言教養(yǎng),受惠敬語可用來表示對他人恩惠的感謝,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敬語可以表示禮貌,其前提是,受社會文化制約,為了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而使用的敬語是禮貌的;但是對不應該使用敬語或該用低敬度敬語的人使用高敬度的敬語,其目的是為了尋求拉開距離的效果,這時的敬語是不禮貌的。
那么語用學的禮貌呢?禮貌的研究對象是達到說話效果(使對方高興)的所有的語言表達,其焦點是語言使用的效果。如:
(2)A.請進。
B.如果可以的話,請進。從語言形式上看,毫無疑問B的發(fā)話是禮貌的,但B這樣說并不總會令對方高興。如果與對方關(guān)系親密,B這樣說會讓其感到非常疏遠冷淡;而A這么說則會讓對方感到親切,這時A是禮貌的。其他表示禮貌的方式還有,請求對方做什么事時先詢問對方的意見,或為減輕面子威脅使用模糊的語言,委婉的語言或間接表達等在特定的語境也具備這樣的功能。所以說,敬語和禮貌無論是研究對象,還是使用的目的都不盡相同,但二者又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敬語是否是禮貌的,有兩個制約因素,一是社會文化的制約力,二是說話人的心理因素。如果說話人想和對方保持友好的關(guān)系,那么就會在社會文化的制約下控制好距離,適當?shù)厥褂镁凑Z,這時的敬語是禮貌的;但是如果說話人是想達到拉大心理距離的語言效果,這時的敬語是不禮貌的。
敬語可以表示禮貌,但敬語只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和焦點在于談話效果的禮貌并不相同。敬語作為禮貌的表現(xiàn)手段時,要在社會文化的制約下使用。
[1](日)宇佐美まゆみ.ポライトネス理論の展開[J].言語,2002(1).
[2]孟瑾.日語語用學入門[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
[3](日)菊地康人.敬語[M].東京:講談社,1998.
H36
A
1673-1395(2012)09-0103-02
2012-07-01
馮立華(1979-),女,吉林榆樹人,講師,主要從事語言學及外語教學研究。
責任編輯 強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