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楊靜
(江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南昌330006)
小兒高熱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常發(fā)生于感染性疾病中,因為高熱會導致代謝過快,人體津液灼傷,甚至引發(fā)驚厥、抽搐,此時有效的退熱處理可以及時減緩患兒病苦。臨床常用的解熱鎮(zhèn)痛藥對肝腎功能有影響,且單純退熱后體溫易反彈。我們繼承祖國醫(yī)學、尋求中醫(yī)療法,對2010年6月~2012年1月高熱患兒50例,采用針刺雙耳尖穴放血治療,臨床取得滿意的療效?,F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本組患兒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8個月~9歲,感冒20例,化膿性扁桃體炎(爛乳蛾)12例,肺炎10例,泄瀉8例。觀察對象均有發(fā)熱,體溫38.5~40℃。
1.2 方法 施術前先輕輕地用左手拇指食指揉按、提捏患兒整個耳廓,待其稍充血后,常規(guī)消毒耳輪外皮膚,捏緊耳輪與耳屏,右手持粗毫針刺入耳尖穴(耳廓最高點),使出血2~3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壓迫止血。雙耳各操作1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2 h內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減輕。有效:2 h內體溫下降,溫差大于1℃。無效:高熱無改善。
1.4 治療效果 顯效17例,有效21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6%。見表1。
表1 耳尖放血治療小兒高熱療效比較 例
劉某,男性,4歲。發(fā)熱2 d,伴有鼻塞流涕、輕咳,體溫最高達39.5℃,已服用“美林”退熱藥兩次,熱退后數小時復升。就診時體溫39.1℃,神疲,肢末欠溫,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查體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無腫大,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平軟,無壓痛,未及包塊,腸鳴音正常。血細胞分析提示:WBC 4.3×109/L,N 43%,L 57%。診斷:感冒(風熱證)。予以針刺雙耳尖穴放血治療,約2 h后體溫恢復正常,48 h內體溫無再反復。
發(fā)熱是機體的防御性反應,是機體的抗感染機制之一。病毒是小兒發(fā)熱最常見的病原體,占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1],反復發(fā)熱、反復使用退熱藥往往是治標不治本。中醫(yī)認為人體發(fā)熱多是正邪交爭的體現,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形氣未充、衛(wèi)外不固,外邪易于侵犯并迅速入里化熱,正氣抗邪故而發(fā)熱。臨床研究表明:一味地使用西藥過汗退熱,不僅無法縮短病程[2],同時易致津耗正虛,引邪深入,因此清熱透邪才是標本同治之法。
耳朵不只是聽覺器官,在《靈樞·口問篇》中說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說明耳與人體經絡密切相關。另《厘正按摩要術》中又提到:“耳皮肉屬肺?!边M一步指出耳與肺臟關系緊密。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針刺法具有開竅泄熱、疏經通絡等作用[3];耳尖放血作為針刺方法之一,更有透邪退熱的攻效。我們經過50例臨床驗證,采用耳尖放血法總有效率達76%,其中對感冒有效率高達90%,這說明本療法有良好的宣肺解表清熱作用,對小兒高熱療效肯定。治療中發(fā)現,在西藥反復使用或無法使用時,使用本方法有效退熱后,增加了患者對中醫(yī)的信任;此外,該療法采用非藥物方法,經濟安全,施術簡單,副作用小,我們將在臨床進一步開展研究。
[1]薛辛東,李永柏.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15
[2]張楊,李婷,李東福.退熱藥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華現代中西醫(yī)雜志,2005,3(17):1 606-1 607
[3]邱茂良.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