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綺翎
(東莞市石龍人民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323)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fā)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fā)生呼吸、循環(huán)障礙,導致生后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guī)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嚴重窒息是導致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爭取搶救時間,規(guī)范搶救操作可以提高新生兒復蘇質量,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和減少嚴重并發(fā)癥的關鍵,筆者通過對本院25例窒息新生兒進行復蘇,具體心得匯報如下。
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25例窒息新生兒,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足月兒18例,早產兒5例,過期兒2例。陰道分娩11例,剖宮產娩出l4例(3例胎盤前置,3例取頭困難,5例宮內窘迫)。孕周(36±8)周,出生體質量(1998±469)g。窒息原因:母體疾病5例,子宮過度膨脹2例,胎盤功能不全3例,胎兒因素10例;難產5例。
25例患兒均由不同程度的皮膚青紫色或皮膚蒼白,呼吸淺表而且不規(guī)則,體溫不升,無哭啼或者呻吟,雙肺可聞及鳴音等。
復蘇的方法嚴格按照美國《新生兒窒息復蘇教程》(NRP)復蘇方案即ABCDE方案進行搶救,具體流程如下:(A)氣道:觀察患兒的呼吸道是否通暢,將患兒口、鼻、咽的異物進行清吸;(B)呼吸系統(tǒng):觀察患兒呼吸的節(jié)律、頻率,如果患兒在清吸呼吸道異物后仍然無自主呼吸或者間喘息樣呼吸,心率小于100次/分,立即進行高氧流量面罩給氧,同時根據患兒缺氧癥狀的改善程度,采用間斷給氧或者正壓通氣充氧。(C)循環(huán)系統(tǒng):觀察患兒的脈搏、血壓、肢體的末梢循環(huán)功能,如果患兒窒息程度嚴重進行人工通氣后呼吸仍然微弱,醫(yī)務人員則采用復蘇囊通氣胸外按壓,以1:3即(30次呼吸,90次按壓)在1min內完成,必須有兩名人員密切協(xié)調配合來完成。當心率>120次/min時可停止按壓。(D)藥物:患兒在經過C步驟后療效仍不理想,則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以0.1~0.3mL/kg的1∶10000腎上腺素從靜脈注射或氣管導管快速滴入治療。如果患兒存在低血容量則使用0.9%Nacl溶液10mL/kg進行擴容,如果患兒存在酸中毒則予5%碳酸氫鈉3~5mL/kg進行糾正。如果患兒存在呼吸抑制且其母分娩前4h用過麻醉藥者給予納洛酮0.1mg/kg,可從氣管導管或臍靜脈注入,如自主呼吸仍未恢復可于3min后重復使用,直到呼吸恢復。(E)評價: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評價,做到每10min評價一次。
1例患兒因家屬放棄搶救死亡,余下24例患兒均成功搶救,成功率96%(24/25)。
新生兒窒息是產科新生兒出生后最常見的緊急情況之一,患兒在娩出1min后處于僅存在心跳沒有呼吸或者是無規(guī)則的呼吸的一種缺氧狀態(tài),為了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和遠期后遺癥,積極的搶救和正確的處理是關鍵[2]。
新生兒窒息最常見的原因是宮內或分娩過程中誤吸羊水粘液或胎糞,所以搶救的關鍵是及時處理呼吸道的異物,恢復呼吸道的順暢,建立有效地肺泡通氣途徑。既往搶救新生兒窒息主要是采取新生兒低頭位拍擊新生兒背部、足底,或者用吸引器經患兒口部盲目地清吸,甚至注射呼吸興奮劑,上述措施往往無法將呼吸道異物清洗干凈,無法達到改善的目的,失去寶貴的搶救時間,加重了窒息程度,引起肺部感染,甚至引起患兒死亡[3]。
本研究采取美國《新生兒窒息復蘇教程》(NRP)復蘇方案即ABCDE方案進行搶救,A表示盡量吸凈呼吸道粘液,建立通暢的呼吸道。B表示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氣,保證供氧或人工呼吸。C表示建立正常循環(huán),保證足夠的心搏量。D表示藥物治療,糾正酸中毒。E表示評價、監(jiān)護。醫(yī)務人員要充分了解患兒的病史,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準備,將急救物品置于可立即取到的地方,爭取最短的時間進入搶救階段。胎兒娩出后醫(yī)師應該及時用無菌敷料拭去胎兒口鼻中的羊水及分泌物,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在本研究采取的CBCDE搶救程序中,A、B、C步驟是基礎,多數窒息患兒在經過ABC步驟后均可以獲得理想療效。在搶救過程中D步驟使用藥物必須慎重,在呼吸尚未建立時使用堿性藥物要小心,因為碳酸氫鈉和氫離子作用可產生大量CO2,窒息新生兒肺通氣不良,可使PaCO2升高,致腦血管擴張,增加腦血流易引起顱內出血,所以該藥要慎用。復蘇方案需要通過評估、決定、措施,再評估、再決定這一循環(huán)過程來完成,有效的復蘇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評估決定,然后再實行下一步措施。每個步驟要根據不同的患兒而進行靈活變化。直至患兒出現自主呼吸,哭啼后改用新生兒氣囊面罩復蘇器加壓給氧數次,待自主呼吸平穩(wěn)后停止面罩給氧,抽吸胃內分泌物,進一步刺激誘導自主呼吸[4,5]。
總之,復蘇術是降低新生兒窒息病死率的有效手段,熟練的專業(yè)技能,默契的配合,及時打開呼吸道,保持有效通氣是復蘇術的關鍵。
[1]王萬玲,徐冠英,劉春曉.新生兒復蘇新方法效果評價[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8,19(1):44-45.
[2]虞人杰.我國新生兒窒息復蘇指南基本論點及新熱點[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14):1041-1402.
[3]卓英梅,韓莉.助產人員在新生兒復蘇中的作用體會[J].中外醫(yī)療,2010,27(12):127.
[4]Baduhan G,Mcritchie DI.Missed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J].Trauma,2000,49(4):600-605.
[5]劉改英,劉芳,范育敏,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漿血小板活化因子測定及臨床意義[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0,2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