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萍 闕建蘭 蔡秀麗
(浙江省中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18)
高血壓是腦卒中的一個重要誘發(fā)因素,也是腦卒中患者預(yù)后的重要影響因素。控制腦卒中急性期高血壓對于改善患者的預(yù)后,降低致殘致死率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1]。筆者使用中醫(yī)方法 ,利用吳茱萸貼敷患者涌泉穴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高血壓取得較好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浙江省中醫(yī)院神經(jīng)科住院確診的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病例110例,均符合中風診斷標準,24 h頭顱CT/MRI顯示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有高血壓史。診斷及分級標準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第3版)》[2],入院時收縮壓大于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張壓大于90 mmHg,伴有頸動脈粥樣硬化,頭顱CT排除腦出血,年齡在70歲以內(nèi)。排除心腎功能不全或呼吸系統(tǒng)嚴重感染、糖尿病及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5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n)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jù)病情給予常規(guī)缺血性腦卒中口服及靜脈用藥,采用洛活喜5 mg口服,每日1次,用于降壓藥物治療。治療組加用吳茱萸貼敷涌泉穴治療,將吳茱萸研細末過篩,每晚臨睡前取15~30 g,用醋調(diào)貼敷雙側(cè)涌泉穴,次日取下。10 d為1療程。
1.3 療效標準參照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草案》中高血壓療效標準擬定。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 mmHg,但未達正常范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Hg。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血壓值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結(jié)果 顯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各級顯效率比較見表3。結(jié)果 顯示治療組對于3級高血壓的顯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各級患者顯效率比較n(%)
中醫(yī)學認為,吳茱萸性熱味辛苦,其溫化通降之功,為歷代醫(yī)家所共識,明了其性味功能,嚴格適應(yīng)癥,無淪內(nèi)服或外用,確有良效[3]。在《傷寒論》中3用吳茱萸湯(309條、245條、377條),病證表現(xiàn)雖不同,但其病因機理同為寒濕中阻,致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而吳茱萸湯可統(tǒng)治陽陰、少陰、厥陰之證,用之可散寒止痛,緩解少腹里急[4]。因此將吳茱萸貼敷于涌泉穴治療高血壓的機理實為“引氣下行”,蓋氣降火亦降,火隨氣降與腎水相交,陰陽得以平和,血壓自降。
本組資料表明,利用吳茱萸貼敷涌泉穴能夠顯著降低缺血性腦卒中后高血壓,治療后患者無不良反應(yīng),對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及心電圖無影響??梢?,采用吳茱萸貼敷涌泉穴治療腦卒中后各期高血壓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1] 劉峰.高血壓與腦卒中[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7,27(12):926-928.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2011,3(5):42-93.
[3] 謝宗萬.全國中草藥匯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879-923..
[4] 陳亦人.傷寒論譯釋[M].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864-880,110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