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觀摩了一位教師的對外交流課。他講授的內容是語法(非謂語動詞)。為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課堂氛圍活躍。請看他“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
“……英語學習中,謂語動詞在英語句子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就好比一個家庭中的男人、父親,缺他不可,有陽剛之氣。沒有謂語動詞的句子不是句子;而非謂語動詞呢,不能作謂語,因為它們是不男不女的,雖有男性特征,但又不完全是男人,所以他不能充當謂語成分。但他又可以有自己的家人,如可以帶狀語及賓語……”
片段二:有一次偶然機會,我擔當小學英語優(yōu)課比賽的評委。這是小學三年級的一堂英語課,參賽教師或許是為了“從娃娃抓起”培養(yǎng)小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她如此構思了一段課堂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了解美國、英國嗎?他們這些國家生活水平很高,有很多可以玩的地方,你們想去嗎?想去的話,你不懂英語,就看不懂,聽不懂,怎么辦呀?很簡單,你們要學習英語,并且學好它。十年以后,你就可以去英國、美國了。好不好呀?……”
案例反思
課堂導入的教學價值一般體現(xiàn)在: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進行著學科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提煉著學科問題;在探索中感受著樂趣并增強著學習的信心等。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導入往往“變味”“走調”,失去其應有的價值。有的教師沒有深入的理解課堂導人的真正含義,使得“導入”看上去像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的“包裝”“標簽”。這種所謂的“導入”除了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又有何價值?
于漪老師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闭n堂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礎。學生從未知到已知,猶如涉水過河,不知深淺,課堂導人仿佛鋪橋,能幫助學生順利登上彼岸;學生從舊知到新知,好比爬山登高,感到困難,課堂導入恰似架梯,能攙扶學生越過險阻、登上高峰;好的課堂導入能引起“投石激漪”“四濺浪花”的思維碰撞;還能給學生一種和諧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學科文化的內在美。
明眼人一望便知,片段二中的課堂導入在價值觀上是有問題的:且不談愛國主義的重要性,起碼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一個不好的意識導向——“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由于在導人過程中缺少正面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領,這“無意間”給兒童造成的負面影響,恐怕不是幾堂英語課能消解得了的!片段一中的導人設計堪稱“匠心獨運”,氣氛、話題與主題似乎是“天衣無縫”,也很能充分說明謂語動詞與非謂語動詞的本質區(qū)別,接近學生的理解水平。這個例子是有趣的,學生在似懂非懂中竊笑不已,但是多了點低級趣味,坦率地說這是一種消極意義上的課堂導入。這些生搬硬套的課堂導入太僵硬、突然,痕跡太明顯,往往引起分散注意力的負效應;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不緊密,不能在導入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之間架起橋梁,常常是游離于教學之外。為了導人而導人,是不能引發(fā)學生有意義的思維活動的,這種花哨的課堂導人掩蓋了學科的本質、削弱了英語本身的魅力,是時下英語課堂缺乏“語言昧”的致命硬傷。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素材引導學生盡快投人學科活動,使英語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從而拉近英語與我們生活的距離。但是,為了讓英語課堂教學“精彩”“漂亮”“引人人勝”,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冥思苦想”“精心設計”去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好似英語課脫離了情境就脫離了學生的生活,這種“矯枉過正”的觀點和做法,我們大可不必去稱道,那不是導入,是作秀,是嘩眾取寵,更是對新課程標準的誤讀。
怎樣避免課堂導入成為課堂上無意義的情節(jié)?導入貴在自然,貴在貼切,貴在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求知的熱情、自主探究的積極性。一方面,設計導入時,問題指向性要明確,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思維干擾因素,使學生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導人才會富有成效;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教學內容都是要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的。在給學生減負的背景下,教學時間貴如金,容不得一點浪費,導入就不能破壞教學結構、甚至影響教學效果。對于一些難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的教學內容,完全可以采取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的方式進行陳述性的引領,直接切入重點,簡潔明了,也同樣可以收到先聲奪人的功效。
一個教師的人文視野、閱讀積淀和應變能力,將越來越成為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從心底去克服形式主義,讓課堂導人充滿著真正的情趣與智慧;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努力扮演好知識的呈現(xiàn)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引領者、學業(yè)的評價者、動態(tài)生成信息的重組者;摒棄急功近利、唯考是圖的“灰色英語”,努力倡導蘊涵著“純天然”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英語”的教學理念,詩意地棲居在“綠色英語”的天地,讓英語課堂洋溢著火熱的語言思考,凝聚著多彩的語言文化,呈現(xiàn)出“走向未知”的“對話課堂觀”的景象,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英語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