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薇,路向陽,何月順
(1.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南昌330031;2.中原工學院,鄭州450007;3.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南昌330013)
BLOG環(huán)境下協(xié)作式研究性學習的研究
段 薇1,路向陽2,何月順3
(1.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南昌330031;2.中原工學院,鄭州450007;3.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南昌330013)
分析了BLOG信息傳播模式以及對協(xié)作式學習支持的特點,提出了基于BLOG環(huán)境下的協(xié)作式研究性學習的觀點,并通過實驗了解學生在BLOG平臺上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效果.結果分析表明,通過老師良好地引導,BLOG平臺的使用有利于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BLOG;協(xié)作學習
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而研究性學習是對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是大學本科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由學習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向發(fā)現(xiàn)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過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水平[1].高等院校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習慣.
網(wǎng)絡的普及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支持,解決了研究性學習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選題困難、資源不足、教師專業(yè)知識局限以及管理評價困難等問題[2].首先,網(wǎng)絡能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其次,網(wǎng)絡學習的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時空的限制,使人們隨時學習成為可能,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再次,網(wǎng)絡環(huán)境提供了豐富的交流手段和廣闊的交流范圍,有利于學習者協(xié)作學習.目前,許多高校都建立了網(wǎng)上教學平臺以輔助學生學習,但現(xiàn)有的網(wǎng)上教學平臺大多偏重于教師提供學習材料,忽略了學生隱性知識的積累、學生的主動探索以及學生間的協(xié)作學習等.此外,這些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建構復雜,技術難度大,其開發(fā)、管理、使用成本都比較高,并且信息的發(fā)布、聚合與更新能力也比較差.
BLOG作為網(wǎng)絡日志,既是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場所,也是個人信息的儲存地.人們可以將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所學知識、學習心得、工作經(jīng)歷進行記載.一方面,BLOG可以起到讀書筆記或工作日志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們也可通過這些網(wǎng)絡日志發(fā)表評論,并和其他朋友進行交流溝通[3].目前,BLOG作為一種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學領域中,為學生日常學習和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補充.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實施中會使學生遇到不會選題、研究方法缺乏、不會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分析等方面的困難.BLOG的特點及信息傳播模式(如圖1所示)可以幫助學習者解決這些問題.BLOG的信息傳播方式有3類:
(1)教師自我知識的傳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BLOG平臺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包括專題的資料和教師個人撰寫的關于某些研究課題研究思想和研究成果的BLOG.通過BLOG平臺學生可以輕松地獲取這些專門的學習資源,這比他們通過其他方式,例如通過搜索引擎獲取專業(yè)資源要簡單、有效得多.
圖1 BLOG研究性學習平臺信息傳播模式
(2)學生自身信息的傳播.學生通過撰寫B(tài)LOG記錄自己的學習進程和學習心得,并將BLOG空間作為其資料收集的場所,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其他學生通過閱讀同學的BLOG,可以開拓視野,并從中獲取對某些問題的新觀點.老師通過閱讀學生的BLOG,可以了解學生的研究狀態(tài),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評論等方式進行指導.
(3)反饋信息的傳播.BLOG平臺中的反饋信息有3類:第一類是老師對學生BLOG的反饋信息;第二類是同學之間BLOG的反饋信息;第三類是學生給老師的反饋信息.在這些反饋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學生能從老師的反饋信息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充實自己的知識,改正不足,促進其研究性學習的深入.同學之間BLOG的信息反饋,可以看作是同學之間通過BLOG進行思想交流,這是學生間進行協(xié)作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它對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生給老師的反饋信息,可以幫助老師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不斷調整、改進教學手段,以適應學生的需求 .
由此可見,在BLOG研究性學習平臺上,可以由一個BLOG節(jié)點衍生出以上3類反饋信息,激發(fā)出更多關于研究課題的思考,有助于研究性學習的深化.
BLOG文化的興起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它提供了豐富的極具個性化的信息交互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于閱讀BLOG,進而主動尋找和發(fā)掘自己感興趣的BLOG.BLOG平臺提供的RSS技術使得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訂閱感興趣的BLOG,進而達到信息聚合的效果.BLOG平臺提供的TrackBack等技術,架起了BLOG信息孤島間的橋梁,使BLOG信息的傳播無限化,對于BLOG之間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協(xié)作式學習是讓一群學習者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學習者在與同伴間的溝通、協(xié)調、合作下形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協(xié)作式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共享信息、交流合作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習者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健康情感的形成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3].
BLOG能對協(xié)作式學習提供良好的情景(如圖2所示).在BLOG研究性學習平臺上,學生可以組成研究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某些研究課題進行協(xié)作研究.由于研究者之間的交流是通過BLOG進行的,所以它打破了時空限制,使得交流更方便,協(xié)作更便利.整個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
圖2 利用BLOG進行協(xié)作學習模式
第一個階段:自學階段.學生利用BLOG平臺所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自學,并將學習過程用BLOG記錄下來,供大家分享.
第二階段:討論階段.自學結束后,學生將遇到的問題在自己所在的小組中進行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討論針對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對某個問題給出的解決方案,小組中的其他同學通過撰寫B(tài)LOG回答這些問題或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作出相應的評論.對于小組討論后仍存在的問題,可以在BLOG平臺上跟其他的小組成員或指導教師進行交流;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訪問其他對這些課題進行研究的研究者的BLOG,并通過BLOG和他們進行交流.
第三個階段:意義建構階段.學習者在充分掌握學習資源,并跟協(xié)作成員協(xié)商探討后,對所學知識進行調整,最終達到意義建構的效果.
本BLOG教學平臺采用B/S三層結構,用Apache+PHP+M ySQL設計.
整個平臺的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4-5].
圖3 BLOG平臺功能模塊圖
平臺的用戶分為學生、教師、管理員3大類.學生通過平臺除了對自己的博客進行撰寫、修改、刪除以及添加 TAG標簽的工作外,可以瀏覽他人的博客,利用TrackBack功能對他人的博客進行評論;還可以通過平臺所提供的 RSS功能訂閱或查詢自己感興趣的BLOG.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平臺向學生布置討論的課題;通過閱讀學生的博客了解學生的學習、研究狀況,引導學生制定進一步的研究策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己的教學反思;通過創(chuàng)建群組的功能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研究群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研究課題,并執(zhí)行不同的評價體系,做到因材施教.管理員的工作主要是對各類用戶進行管理,對系統(tǒng)進行維護,并擁有對平臺中所有博客進行刪除的權限.
為了更好地研究BLOG平臺對研究性學習所起的作用,選擇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進行分組學習.實驗的客體選擇學生正在學習的一門專業(yè)課程.分組策略為組外同質,組內異質.采用學生性別分布數(shù)據(jù)作為同質分組依據(jù),即每個小組的男女生比例一致;采用學生的平時成績作為按學習能力參數(shù)進行異質分組依據(jù),即每個小組內每個學生的平時成績不一樣.每組4~6人.整個小組的運行周期為一學期.研究課題的選擇主要依據(jù)研究小組的興趣、特長和現(xiàn)實條件,并結合所學習課程的相應內容來確定.實驗的目標為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出研究性學習的價值.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逐步養(yǎng)成了良好學習習慣,并找到了適合于自身的學習方法,提高了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在利用BLOG與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分享與合作.
知識經(jīng)濟信息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協(xié)作能力以及個人的信息素養(yǎng)越來越多被社會所重視.在教育領域,如何與時俱進,利用先進的網(wǎng)絡技術來輔助教學,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作能力的人才,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BLOG的特點使其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有利工具.在BLOG平臺上進行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習者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提升其研究性學習能力,而且對教師主動反思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教師的導向作用.BLOG平臺只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并沒有提供刺激學習的源動力;如果不顧學生自控能力的實際,放任學生而不加管理,是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的.
[1]焦方義,楊其濱.地方綜合性大學推進研究性學習之對策[J].黑龍江教育,2010(7):8-9.
[2]王潔.基于Web的研究性學習平臺構建與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9):58-61.
[3]王苗,張曉莉.基于協(xié)作式學習的網(wǎng)上教學軟件的設計模式[C]//.第六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4]郭影強.基于BLOG的協(xié)作學習行動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5]郭華偉.基于內容聚合BLOG學習平臺的輔助教學研究與實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Collaborating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Based on BLOG
DUAN Wei1,LU Xiang-yang2,HE Yue-shun3
(1.Jiangxi Science&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2.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7;3.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Yangtze College,Nanchang 330013,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 of BLOG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ing collaborating study then put forwards the view of collaborating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based on BLOG.Through the experiment on the BLOG p latform,the study effect of studentson it is learned and the results show,through teacher’s good guidance,BLOG p latfo rm is benefit to research study.
research study;BLOG;collaborating study
G434
A
10.3969/j.issn.1671-6906.2011.01.011
1671-6906(2011)01-0042-03
2011-01-08
江西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JXJG07-85-1)
段 薇(1974-),女,湖南祁陽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