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供羅,曾 威,賈 斌
(1.昆明學院 人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2.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3.昆明市滇池度假區(qū)大漁中心學校,云南 昆明 650303)
建構主義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學習理論,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 后來又得到了斯騰伯格和卡茨等人的發(fā)展與完善,形成了眾多流派。[1]建構主義把“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看成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強調情境的誘導激發(fā)功能,強調新舊知識的意義聯(lián)系,強調學生的協(xié)作會話與自主建構等,對傳統(tǒng)教學帶來深刻影響,人們將此理論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之中,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體育等學科的教學。然而,目前還很少有人將建構主義應用于寫作教學。在寫作教學中,趙金華、張新春等人明確提出了“生活化”的概念,并進行了具體的探討。[2]在這些探討中,有不少主張暗合了建構主義的某些理念。為此,筆者主張,應該自覺地把建構主義與生活化寫作教學結合起來,用建構主義來指導生活化的寫作教學。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接受生活情境中的信息,建構起情境的意義,寫出充滿個性的作品,并提高其寫作能力。為說明用建構主義指導生活化寫作教學的必要性,筆者將從縱向發(fā)展與橫向聯(lián)系兩個角度予以探討。
從歷史發(fā)展來看,寫作教學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傳統(tǒng)寫作教學;(2)生活化寫作教學;(3)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生活化寫作教學階段。 在傳統(tǒng)寫作教學面臨困境后,生活化的寫作教學予以補救,但生活化寫作教學要對寫作對象進行擴展,就需要建構主義理論再次予以補救。建構主義最初是一種心理學學說,后來運用到學科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中,當然也運用于寫作教學當中。從縱的方面來看,建構主義指導生活化寫作教學符合寫作教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
傳統(tǒng)寫作教學往往存在這四種情況。(1)寫作理論缺少系統(tǒng)性。傳統(tǒng)寫作教學是一種分析性質的寫作教學,往往按照主題、材料、語言、修辭等內(nèi)容分章教學。這是一種機械化的分工,完全無視寫作是一種綜合勞動的事實。學生在這些帶理論性質的作文指導面前往往覺得零碎而不知所云,下筆之時就覺得難以動手。(2)作文命題同一化。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往往由老師統(tǒng)一命題,題目往往是命題作文或半命題,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很少。這種無視學生差異性的命題作文往往造成千篇一律或者缺少學生的真切感受。(3)作文批改權威化。在作文的評改方面,也往往由教師一人說了算,學生往往感到一種權威的壓迫感。這樣就缺少師生間的雙向交流,也會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難以提高。這樣,學生的寫作自信會慢慢消失,寫作興趣慢慢消退,最終會害怕寫作。(4)作文完成任務化。老師要求學生的往往是限時作文,限字作文,而且老師的指導又是零散瑣碎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只好去挖空心思地把別人的題材套進來,把別人說過的話寫進去,或者模仿老師所講的范文再寫一篇。這樣的作文沒有動人的情感,沒有鮮活的語言,沒有自己的個性和靈氣。
傳統(tǒng)寫作教學面臨的上述困境引起了學生和教師的不滿,也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關注。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采取生活化的寫作教學方式。雖然缺少系統(tǒng)化的寫作教材,許多教師注意到了不能把作文看成一個分工合作的機器,而應該看成是一個整體。同時在多方面嘗試著生活化的教學。動機生活化,鼓勵學生有了強烈的寫作欲望時就把相應內(nèi)容寫在日記里;題材生活化,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寫自己的真實感受,有時又從報紙、電視等媒體中獲取重大的時速、政治事件,引導學生寫相關的感想等;[2]命題生活化,考試作文題和平常作文題盡量能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掛上鉤,不出超越學生經(jīng)歷的題目;指導生活化,不再是先講范文,再當場作文,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寫作;過程生活化,寫作不局限于寫作課上,可以在課后,可以在假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強制字數(shù);作文評改的生活化,讓學生的作文有多人評改,相互探討。[3]與此相一致的是2001年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寫作”的部分也具有“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性質,《標準》認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少寫命題作文”;“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生活化寫作教學實施后,學生有了較多的自主性,作文寫得有生活內(nèi)容,有真情實感。學生寫作的興趣起來了,寫作的信心也上來了,為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新世紀以來,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研究者的深入,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概念得到重視,傳統(tǒng)寫作教學發(fā)生了重大改變。不再是分析式的理論指導,不再是根據(jù)范文來要求學生完成寫作任務,但是生活化寫作教學在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生活是寫作的對象,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可是如何去表現(xiàn)生活,反映生活?筆者認為,生活化寫作教學在四個方面要對生活實現(xiàn)突破,這四個方面以前做得不清晰或是沒有意識到,以后的生活化寫作教學要突顯出來。(1)由自己的生活擴展到別人的生活。生活化寫作教學要求寫學生的生活感受,但學生一定要意識到這種感受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聽到過的別人的感受,只要這種感受是合乎事實情理就行。這樣,“生活”就不再局限于學生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可以是看到的聽到的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無疑就擴大了生活的內(nèi)涵。(2)由個體的生活擴展到社會的生活。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對旁人的所見所聞,還只是個體的生活內(nèi)容,要做到真正的生活化,就不能局限在一個較小的生活圈子,應該放眼國際風云,展望社會全貌,這樣的生活才是多姿多彩的。(3)由現(xiàn)在的生活擴展到過去、未來的生活?,F(xiàn)在的生活,寫作者可以驗證,可以寫出真情實感來。但生活的內(nèi)涵還要進一步擴大,要由現(xiàn)在的生活擴展到過去的歷史,去寫出生活的已然;也要能由現(xiàn)在的生活推進到未來的生活,寫出生活的或然與必然,這就需要讀者在現(xiàn)有生活的基礎上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4)由物質生活擴展到精神生活。生活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學生還要注意不能滿足于寫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故事性強的作文常常如此),更要寫人物的情感,寫出人物的心靈和精神,這樣的作品才會有更強的感染力。
“生活”要實現(xiàn)四個突破,才能更加符合生活的實際,學生的作文才會有更強的表現(xiàn)力。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對寫作意義重大。從根本上講,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生活的反映。只是有的是正面反映生活的真善美,有的是反面揭露生活的假惡丑,有的是如實地表現(xiàn)生活,有的是對生活進行加工與重組,有的甚至寫一個表面上荒誕無稽實質上還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神怪世界。但是反過來說,所有反映生活的都是文學作品這句話就是錯的。因為,寫作(文學作品)必須具有文學性,必須具有文學價值,必須具有文學上的“意義”。也就是說:“生活”+“意義建構”+寫作技巧=自己的作文。面對生活這個寫作客體,寫作主體要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其中的意義,再通過寫作把這種意義表達出來。這種意義必須要有作者自己的體會。另一方面,作者還得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來表達,寫作技巧是實現(xiàn)“生活意義”的重要手段,它本身也具有形式上的意義,也是文學價值的一方面。
對生活進行“意義建構”(包括內(nèi)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就能寫出自己的作文。這符合生活化教學的思想,更是建構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建構主義學習四要素是“情境”、“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情境與生活的具體性相似,“協(xié)作”與“會話”與學生寫作時的相互探討相互合作有關,意義建構是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寫作的最終目的。所以說,完全有必要用建構主義的理論來指導生活化寫作教學。
從橫向聯(lián)系來看,生活化寫作教學也應該得到建構主義的指導,原因如下:新時代對寫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意義建構的主動性、自覺性日益重要,建構主義恰好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寫作理論研究也在呼喚建構主義的指導,以使生活化寫作教學更加系統(tǒng)化;建構主義對學科教學改革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古時候,人們就高度重視文章的寫作,曹丕說“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當時寫作的主要是應用性的實用文體,強調的是利用這些文體來發(fā)揮記載、交流、傳播等作用。后來,經(jīng)過文學的自覺,純文學的寫作才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在新時代里,人們對于文學寫作有著更迫切的要求。
進入21世紀,科技的發(fā)展、物質的發(fā)達、社會的進步、人們素質的提高、審美趣味的提升,使的寫作系統(tǒng)的主體、客體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就寫作的客體而言,生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事件、問題、現(xiàn)象越來越多,這些都需要借助文學來反映。人們對內(nèi)心的探尋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膩。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能力不斷提升,人們的交際圈子不斷擴大,人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方便,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容易產(chǎn)生和變化。對自我內(nèi)心的發(fā)掘,對人們情感的表現(xiàn),非常需要通過寫作來實現(xiàn)。所以新時代里,人們對寫作有著更多的需求。
有了寫作的需求,人們就會從事具體的寫作。在寫作實踐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五彩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但這個源泉只為那些有敏銳感受力、有豐富創(chuàng)造力的人提供材料。所以,人們需要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具有較高智能和素質的寫作主體,而這一任務可在建構主義的理論指導下順利完成;另一方面,人們也需要用建構主義的理論來指導寫作,賦予生活以意義,建構起生活的深層次意義,這樣才能寫出動人的作品來。
前文從縱向發(fā)展的角度論述了建構主義指導生活化寫作教學的必要性,如果從橫向的角度來看,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與寫作實踐相聯(lián)系的寫作理論研究。寫作實踐中,寫作主體要用建構主義的理論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智力、能力與素質,也要用建構主義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化寫作,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建構生活的深層內(nèi)涵。在寫作理論研究中,人們也經(jīng)歷“傳統(tǒng)教學→生活化寫作教學→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生活化寫作教學”這樣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認識過程,用建構主義來指導生活化寫作教學是寫作理論研究的呼喚。
早在1994 年,美國的羅伯特·斯萊文就在《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一書說:“在教育心理學中正發(fā)生著一場革命,人們對它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是把它稱為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此種學習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學習者要想獲得成功的話,必須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轉換復雜的信息。[4]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建構主義更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學習和意義建構,這樣更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更能促進學生的對信息的理解和掌握,也更能把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因此建構主義更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更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建構主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不斷探索建構主義對教學活動的全面而深刻之影響,在宏觀和微觀兩方面都取得了諸多成就。諸如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原則、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教學評價模式等,可以看成是建構主義在宏觀層面的影響。[5~7]另外如具體研究建構主義對小學數(shù)學、閱讀與寫作、初高中英語、地理、數(shù)學等學科的指導的研究成果也不少(如《建構主義視野中的物理教學過程》[8]),這可以看成是建構主義在微觀方面的影響??傊?,建構主義對教學活動的影響全面而深刻,影響到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等并在實踐中起著指導作用,這是一個強大的理論武器。
綜上所述,從縱向發(fā)展與橫向聯(lián)系兩個角度來看,生活化寫作教學非常有必要得到建構主義的指導。如果用建構主義來指導生活化寫作教學,也能對生活進行更有個性更有文學性的意義建構,就能建構出更好的文學文本,也就能建構出更好的寫作主體。
[參考文獻]
[1]張建偉,孫燕青.建構性學習——學習科學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3-46.
[2]趙金華.小議寫作教學的生活化[J].科學教育,2000,6(4):39.
[3]張新春.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N].塔里木報(漢),2005.
[4]羅伯特·斯萊文.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M].姚梅林,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188.
[5]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上) [J].電化教育研究,1997(3):3-9.
[6]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中) [J].電化教育研究,1997(4):25-27.
[7]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下) [J].電化教育研究,1998(1):30-32.
[8]施沈陽.論建構主義視野下的物理教學過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