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李合琴,武大偉,劉 濤
(合肥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合肥230009)
ZnO是一種自激活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在自然界中儲量多,價格低,無毒,且具有較高的化學、機械穩(wěn)定性及優(yōu)異的光電學特性。在紫外探測器、發(fā)光二極管、透明導電極、太陽能電池、液晶顯示器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純的ZnO薄膜幾乎不導電,通常通過摻雜提高ZnO薄膜導電性,以滿足制備不同器件的要求。目前,對ZnO進行摻雜的元素有Al、Sn、Ga、In等,其中Al摻雜能得到與ZnO薄膜結構相同的ZAO薄膜,其電阻率大幅下降,且Al原料易得,價格低,無污染,發(fā)展?jié)摿^大。
制備ZnO薄膜的方法主要有:脈沖激光沉積、磁控濺射、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超聲噴霧熱解和溶膠-凝膠法等[1~3]。在諸多的制備方法中,磁控濺射法具有能大面積成膜、沉積率高、基底溫度較低且薄膜的附著性好等優(yōu)點,被研究者廣泛采用[4,5]。目前,采用磁控濺射法制備ZAO薄膜,多用Al2O3摻雜的ZnO陶瓷或用摻Al的Zn金屬為靶材,若改變Al的摻雜量,必須更換靶材,造成材料的浪費。采用雙靶反應磁控共濺射法制備ZAO薄膜,通過調節(jié)濺射功率、氣壓等工藝參數(shù)就可以調整Al的摻雜量。
采用雙靶反應磁控共濺射法在FJL560B1型超高真空磁控與離子束聯(lián)合濺射設備上制備ZAO薄膜。實驗靶材為直徑60 mm、厚度5 mm的高純Zn、Al靶(99.99%),其中Zn靶和Al靶分別用直流和射頻電源濺射。基片為單晶Si(100)和載玻片,用丙酮、無水乙醇、去離子水依次超聲波清洗15 min,吹干后放入真空室。工作氣體為Ar氣,反應氣體為O2氣,氣體純度99.99%。真空室本底真空1.0×10-4Pa,樣品制備工藝如表1 所列。1、2、3、4 號樣品的基片為 Si(100),5、6、7、8 號樣品基片為載玻片,與1、2、3、4 號樣品放在同一樣品托中在同一工藝條件下制備,用于測量ZAO薄膜在可見光區(qū)的透過率。
表1 單晶Si基片上ZAO薄膜的制備工藝參數(shù)
采用D/MAX2500VL/PC型X射線衍射儀(Cu-Kα射線源)分析薄膜結構;CSPM4000型原子力顯微鏡(AFM)觀測薄膜表面形貌;FL-4500型熒光分光光度計的激發(fā)源為氙(Xe)燈,激發(fā)波長為300 nm,測試薄膜熒光光譜;UV-255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試薄膜光透過率;D41-11D/ZM型微控四探針測試儀測量薄膜方塊電阻。
圖1為Si基片上制備的未摻雜ZnO薄膜以及Al摻雜的ZnO薄膜的XRD圖譜,樣品編號為1、2、3、4。由圖1知,所有樣品在2θ=34°附近出現(xiàn)很強的 (002)衍射峰,當Al靶濺射功率為0 W、10 W、20 W時樣品在2θ=72°附近出現(xiàn)很弱的(004)衍射峰,其中(004)峰為ZnO(002)峰的二級衍射峰,當Al靶濺射功率增至30 W時,(004)峰消失。表明Al摻雜對ZnO的晶體結構影響很小,且制備的ZnO薄膜具有高度的C軸擇優(yōu)取向。
表2列出了ZnO和ZAO薄膜(002)衍射峰的XRD參數(shù)。由表2可知,對照標準純ZnO粉末(002)峰衍射角(2θ=34.421°),ZnO薄膜的(002)峰衍射角均左移變小,并且Al摻雜的濺射功率越大,ZAO薄膜(002)峰的衍射角越小。根據(jù)布喇格公式,衍射角減小,晶面間距增大(如表2所列)。同時,與未摻雜ZnO薄膜樣品相比,ZAO薄膜的衍射峰的半峰寬隨Al靶濺射功率的增加略有增大,衍射峰強度也有所下降。這是由于Al3+的原子半徑比Zn2+的原子半徑小,Al3+替代了Zn2+位置,引起晶格畸變造成的[6,7]。當Al靶濺射功率為20 W時,ZAO薄膜(002)衍射峰強度最強,說明適量的Al摻雜能改善ZAO薄膜的結晶質量[8]。
圖1 ZnO和ZAO薄膜XRD圖
表2 ZnO and ZAO薄膜的XRD參數(shù)
圖2為1、2、3、4號樣品的原子力顯微鏡(AFM)形貌圖,掃描范圍為5 μm×5 μm。從圖中看出,制備的薄膜均為柱狀生長。純ZnO薄膜晶粒致密均勻,Al靶濺射功為10 W時,ZAO薄膜晶粒生長不完全,晶粒間比較疏松,表面光滑度差,Al靶濺射功率為20 W時,ZAO薄膜晶粒致密均勻,表面平整光滑,當Al靶濺射功率增至30 W時,晶粒的柱狀生長顯得有些雜亂,并有坑狀出現(xiàn)。AFM分析顯示,4種薄膜樣品的均方根粗糙度 δRMS分別為 5.92 nm、10.89 nm、7.35 nm、8.21 nm。結合 XRD 分析,當 Al靶濺射功率為 20 W 時,制備的ZAO薄膜結晶質量最好。
圖3為Al靶濺射功率與薄膜電阻率關系圖。當Al濺射功率為0 W,制備的ZnO薄膜的電阻率較大,超出了儀器的測量范圍,在這里不做描述。由圖3可知,ZAO薄膜的電阻率隨Al靶濺射功率的增加先降后增升。當Al靶濺射功率為10 W時,薄膜的電阻率為3.64×10-2#·cm;當濺射功率為20 W時,薄膜電阻率降低到最小值為8.85×10-4#·cm;濺射功率為30 W時,薄膜電阻率又有所升高,為4.36×10-3#·cm。這說明Al成功摻入ZnO薄膜內。薄膜的電阻率與載流子濃度及遷移率有關,載流子主要來源于Al3+對Zn2+置換產生的導電電子和氧空位,載流子的遷移率依賴于各種散射機制(離化雜質散射,晶粒晶界散射,晶格振動散射)和材料溫度[9]。一方面,Al靶濺射功率為10 W時,濺射出來的Al離子動能較小,沒有足夠的能量擴散,使得Al3+對Zn2+置換率較低,載流子的濃度較少,當Al靶濺射功率為20 W時,濺射出來的Al3+離子動能增大,Al3+對Zn2+置換率增大,載流子的濃度增大。但隨著Al3+含量的進一步增加,Al3+在薄膜結晶過程中形成的雜質散射中心也增加,離化雜質散射作用增強。另外,由3.1中薄膜表面形貌分析知,濺射功率增大到30 W時,ZAO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大,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導致薄膜表面積的增加,使薄膜吸附氧的位置增加,薄膜表面的晶粒中吸附的氧能有效的捕獲電子,降低了載流子濃度;另外,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也使得載流子移動的有效厚度減小,也增加了表面電阻,導致了ZAO薄膜的電阻率隨Al靶濺射功率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圖2 Al靶不同濺射功率下ZnO和ZAO薄膜的AFM形貌圖
圖3 Al靶不同濺射功率下ZAO薄膜電阻率
圖4 為1、2、3、4號樣品在室溫下光致發(fā)光(PL)譜。從圖中看出,樣品發(fā)光峰均為單一的紫光發(fā)射峰,其峰值分別為404 nm、403 nm、398 nm、396 nm,并且隨著Al的摻雜,ZnO薄膜的發(fā)光峰位略有藍移,強度降低。對于ZnO的紫光發(fā)射,大多研究者認為由于自由激子的躍遷造成的[10~12]。室溫下ZnO的激子束縛能為60 meV,遠大于它在室溫下的熱離化能(26 meV),從理論上講在室溫下可以觀察到激子發(fā)光。發(fā)光峰的強度與晶粒尺度和缺陷狀態(tài)有關,晶粒尺度減小,激子密度降低,使得紫光發(fā)射強度降低。ZAO薄膜發(fā)光峰發(fā)生藍移,是由于Al摻雜使薄膜的晶格常數(shù)發(fā)生了變化,產生的量子效應改變了能帶間隙[13]。
圖5為5、6、7、8號樣品在300~800 nm的透射譜。由圖中得知,所有摻雜ZAO樣品在可見光部分(400~800 nm)的透過率大于80%。由于ZAO的禁帶寬度大于可見光子能量,在可見光照射下不能引起本征激發(fā),所以對可見光是透明的,具有較高的透過率。薄膜的透過率與載流子濃度、薄膜內部缺陷等因素有關,增大載流子濃度則會增加光學吸收,且薄膜電阻率降低,ZAO吸收邊向可見光短波方向移動,文中的透射曲線也與該結論較為吻合。但透射率和吸收邊的偏移并不十分明顯,說明一定程度的Al摻雜對薄膜的透過率影響不大。
圖4 ZnO和ZAO薄膜的PL譜
圖5 ZnO和ZAO薄膜紫外-可見光透射譜
(1)利用雙靶反應磁控共濺射法制備的Al摻雜ZAO薄膜,并未引起晶體結構的明顯變化且具有高C軸擇優(yōu)取向。
(2)室溫PL譜、可見光透射譜及電阻率測量結果顯示雙靶反應磁控共濺射法制備的ZAO薄膜具有良好的光電性能,在Al濺射功率為20 W時制備的ZAO薄膜結晶質量最好,光電性能最佳。
[1]張賀攀.PLD方法沉積ZnO薄膜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9.
[2]呂承瑞,王小平,王麗,等.ZnO半導體薄膜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8,22卷專輯:216-218.
[3]劉明,魏瑋,曲盛薇,等.氧分壓對磁控濺射ZnO薄膜生長行為和光學特性的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08,6(23):1096-1100.
[3]封賓,何大偉,富鳴,等.Al摻雜ZnO薄膜的制備及紅外光學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9,2(38):762-766.
[4]KAR J P,KIM S,SHIN B,et al.Influence of sputtering pressure on morphological,men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ldoped ZnO films[J].Solid-State Electronics,2010,54(2010):1447-1450.
[5]BEN S M,JACQUET,F(xiàn)IOUX P,et al.A ZnO/PET assembly study:Optimiz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face region[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9,119(2010):158-168.
[6]陳杰,王軍.鋁摻雜氧化鋅薄膜的光學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0,4(41):693-696.
[7]趙印中,李林,何延春,等.ZnO 薄膜的結構、性能及應用[J].真空與低溫,2009,15(1):48-51.
[8]馬曉翠,葉家聰,曹培江,等.射頻濺射功率對AZO薄膜結構及光電特性和熱穩(wěn)定性的影響[J].發(fā)光學報,2010,8(41):235-237.
[9]韋新穎,祁康成,袁紅梅,等.直流磁控濺射ZnO:A1薄膜過程中氧氣濃度的研究[J].電子器件,2010,2(31):1-4.
[10]李伙全,寧兆遠,程珊華,等.射頻磁控濺射沉積的ZnO薄膜的光之發(fā)光中心與漂移[J].物理學報,2004,3(53):867-870.
[11]孫成偉,劉志文,張慶瑜.退火溫度對ZnO薄膜結構和發(fā)光特性的影響[J].物理學報,2006,1(55):430-436.
[12]薛華,張國恒,張浩.氧分壓對納米ZnO薄膜光致發(fā)光特性的影響[J].半導體技術,2009,2(34):123-126.
[13]史永勝,陳陽陽,寧青菊,等.濺射功率對AZO透明導電薄膜的影響[J].材料導報,2011,3(2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