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K蘭,吳歡歡,張晶晶
·護理教育研究·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考核方法的改革研究1)
龍?zhí)K蘭,吳歡歡,張晶晶
[目的]探討開放性實驗考核的效果。[方法]總結《護理學基礎》操作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進行開放性實驗考核,由以往的教師單獨評價向多人評價、同伴評價、小組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等多種形式發(fā)展。在學期末和實習前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訓練與考核。[結果]教師反映實驗組學生態(tài)度認真,愛傷觀念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增強,人文關懷到位,操作能力增強。97.4%的臨床帶教老師認為實驗組學生操作技術熟練程度、靈活性、人際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主動性均高于對照組。[結論]新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考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考核方法
21世紀的實驗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樹立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和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基礎牢、知識新、能力強、素質高為教育目標[1]。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逐漸轉變?yōu)楫斍暗囊圆∪藶橹行牡恼w護理,這種全新理念給《護理學基礎》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蹲o理學基礎》是高等護理教育中的重要主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其中實驗教學占總學時的50%以上,是培養(yǎng)護生實際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3]。但長期以來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課,實驗成績只占該課程總成績的10%~30%,且考核方法單一,成績評定不合理,考核成績不能反映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因而使得學生輕實踐、重理論,對實驗課不重視。因此,近3年來,我校不斷對本科護生實驗考核方法進行改革,力求建立客觀實際的本科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1.1 對象 以我校護理系2003級~2008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2003級和2004級為對照組,共136人,均為女生,年齡20歲~24歲,采用傳統(tǒng)實驗考核評價方法;2005級~2008級為實驗組,共805人,男生47人,女生758人,年齡18歲~23歲,采用改進后的實驗考核評價方法。
1.2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考核評價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實驗考核評價方法,即按教學大綱將26項護理學基礎實驗分項目訓練,課后開放實驗室,期末考核驗收。考核項目兩組相同。
1.2.2 實驗組
1.2.2.1 明確考核改革目標 遵循《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目的及教學改革目標,即學生能熟練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備良好的專業(yè)行為和職業(yè)態(tài)度,制訂考核的總體目標(通過實驗課程考核,更好地落實教學目的,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1.2.2.2 改革《護理學基礎》教學目標 從2007年9月開始,我?!蹲o理學基礎》課程設置由第三學年改為第二學年;《護理學基礎》總學時由180學時調為198學時,其中實驗課學時由88學時調為101學時。
1.2.2.3 增加實驗課成績所占比例 實驗考核成績由原來占《護理學基礎》總成績的20%增加到50%。
1.2.2.4 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實驗考核方式由封閉式單人考核改為開放性考核。由以往的教師單獨評價向多人評價、同伴評價、小組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等多種形式發(fā)展。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訓練及考核,突出對學生的實踐技能、基本素質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使考核過程變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職業(yè)素質的過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縮短適應臨床工作的時間。
1.2.2.5 統(tǒng)一實驗考核的內(nèi)容和操作評分標準 經(jīng)過護理系所有任課老師近5年的努力,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作并修訂《護理學基礎》技能評分標準,技能評分標準包括自身準備、環(huán)境準備、用物準備、操作步驟、用物整理和整體質量要求,制作統(tǒng)一的實驗報告單。
1.2.2.6 統(tǒng)一《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內(nèi)容 承擔實驗課的老師課前集體備課,或者上課前由系主任考核任課老師,合格者方能上相關項目實驗課。加大實驗室開放的力度,每次實驗課結束當天的中午和考前2周開放實驗室,讓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強化訓練,并配教師負責指導。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考核: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考核前讓學生抽考一個案例,說出計劃方案,然后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限于實驗條件無法實施的護理措施改為口述,重視人性化護理,以此考查學生應用護理程序系統(tǒng)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對學過的操作和理論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與不同病人交流溝通的能力。規(guī)定考核成績低于80分者需延長訓練時間、補考合格后方能進入臨床實習。
1.2.3 效果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向實驗組學生發(fā)放自編調查問卷,以評價新的《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方法;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對學生和帶教老師進行訪談。
2.1 護生對考核改革的意見和自評結果 發(fā)放調查問卷160份,回收率100%。見表1。
表1 護生對新的《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方法的評價 %
2.2 教師調查結果 任課老師和臨床帶教老師一致表示新的考核方法對實驗組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任課老師反饋,實驗組學生上實驗課態(tài)度認真,愛傷觀念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增強,人文關懷到位,操作能力增強。97.4%的臨床帶教老師認為,實驗組學生技術操作熟練程度、靈活性、人際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主動性均高于對照組。
3.1 改革《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方法順應了教學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護理教學質量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和影響,改革《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和考核方法已引起共識。從以往反饋信息來看,本科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高分低能,只是理論好、能力差[4],這與實驗教學質量不高有很大的關系。而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充實教學內(nèi)容和改進教學方法以外,積極有效地改革不合理的實驗考核方法也是一項根本性的措施。以往的實驗考核標準和方法存在著許多弊端和不足,如不能體現(xiàn)以病人為中心的現(xiàn)代護理觀,不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考試成績中不能看出護生實際工作能力的高低。另外,一次考核定成績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實驗成績所占比例又很低,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革后采取多種考核形式,包括將學生每次實驗的成績作為考核的一方面,以調動學生對每個實驗項目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單元考核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糾正,有利于不斷改進實驗教學和促進學生技能與態(tài)度的養(yǎng)成;實習前的綜合考核不是對考過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而是促進學生將知識和技能向能力轉化的過程,縮短學生理論與臨床之間的距離,為進入臨床做好準備。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考核改革持肯定態(tài)度。有部分學生認為,綜合考核難度比較大,心理負擔重。我們認為,應加大綜合性實驗的訓練強度,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能力提高的過程[5]。實踐證明,壓力可變成動力,經(jīng)過刻苦訓練,所有學生綜合考核一次達標,順利進入臨床實習。
3.2 促使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和科學 根據(jù)布盧姆等人的《教育學目標分類理論》,我們在考核學生學習效果時應適當?shù)丶骖檶W生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3個領域的各個層次,以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6]。傳統(tǒng)的《護理學基礎》實驗評價是由學生在學期末抽考1項,實驗組學生改為全程考核,既抓課程進行當中的考核,又抓課程結束后、實習前的考核,每次訓練和考核不合格者補考直到合格為止。這樣既可促使學生自覺努力地練習操作,同時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使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更加客觀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3 新的考核方法和技能評分標準能促進學生良好職業(yè)素質的形成 傳統(tǒng)的護理實驗評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護理實踐考核的標準和方法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在操作成績評定過程中還受環(huán)境、情緒等因素的影響,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7],也不能適應現(xiàn)代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和考核要求。通過總結護理學基礎操作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進行開放性實驗考核,由以往的教師單獨評價向多人評價、同伴評價、小組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等多種形式發(fā)展。創(chuàng)建學習型的考場氛圍,考試以小組為單位,采用“一個學生考試,其他學生現(xiàn)場觀摩,教師點評”的方法,既加深學生對技能操作程序的理解,又可消除學生考試緊張心理,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目前從學生和教師評價結果來看,新的考核標準和方法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專業(yè)素質的形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同學得到帶教老師和醫(yī)院的好評。
3.4 促使護理教師不斷自我完善 作為新時代的護理學基礎的教師,首先必須從思想上更新觀念,即從培養(yǎng)學生成為護理工作的適應者轉變?yōu)榕囵B(yǎng)具有人文關懷理念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能夠促進護理事業(yè)發(fā)展的主體;從傳授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知識與技能轉變?yōu)閭魇谝匀藶橹行牡恼w護理知識;從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具有評判思維能力、參與教學意識、自我發(fā)展能力的積極活動的主體[8,9]。通過改革,促使我校護理系教師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地學習新的護理知識、護理理念和護理技術,不斷地擴展知識層面、更新觀念,淘汰教科書上一些過時的內(nèi)容,增加新的知識,使課堂與臨床實際緊密結合。
應根據(jù)護理學科的發(fā)展不斷完善《護理學基礎》實驗技能考核評價標準;病案設計內(nèi)容需要充實和完善;應進一步研究減輕學生在《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時的緊張心理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的方法;豐富《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的方式;加大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考核力度。
總之,改革《護理學基礎》實驗成績評價方法,由原來重視總結性評價改為重視形成性評價,將只重視最后的分數(shù)轉變?yōu)橹匾暰C合能力的評價。建立合理的實驗評價體系,使教學評價更趨合理,也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保證。新的評價方法符合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全面、系統(tǒng)、動態(tài)和多樣地進行評價,改變了過去唯結果為標準的評價方式,突出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符合現(xiàn)代護理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取得好成績。本課題研究成員在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該方法切實可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人文素質,縮短了理論與臨床之間的距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提高《護理學基礎》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陳洪淵.實驗教學是造就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搖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8):123.
[2] 蘭佳慶,張培莉,楊輝,等.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問題與改進方法[J].全科護理,2009,7(1C):2712272.
[3] 鄒凌燕,王克芳,李峰,等.《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的改革[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8):728.
[4] 高慶嶺,王克芳,厲萍.在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6):74.
[5] 李蓉,孟秀,張瑞麗,等.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現(xiàn)狀[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0A):65.
[6] 姜安麗.護理教育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382 43.
[7] 張青,張志輝.高等護理專業(yè)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改革初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3,21(5):18219.
[8] 高國貞,潘漢韶,王少玲.思維訓練教學法的臨床實踐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1,16(12):7072709.
[9] 黃金銀,王穎,陳雙琴.高職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及影響因素[J].全科護理,2011,9(1A):425.
Study on refor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exam method of“Nursing Basis”
Long Sulan,Wu Huanhuan,Zhang Jingjing
(Medical Co 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330025 China)
G642.47
C
10.3969/j.issn.100926493.2011.20.050
100926493(2011)7B21860203
1)為江西省2008年高等學校教學研究省級立項課題,項目號:JXJG20828825。
龍?zhí)K蘭(1982—),女,江西省永新人,講師,碩士在讀,從事護理學專業(yè)教學科研工作,學習單位:330025,南昌大學醫(yī)學院(工作單位:330025,江西中醫(yī)學院科技學院);吳歡歡、張晶晶工作單位:330025,江西中醫(yī)學院科技學院。
2011203224;
2011206226)
(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