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祥林
(湖北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2)
書評
開掘和諧文化研究的新意蘊
——讀韓美群《和諧文化論》
賀祥林
(湖北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2)
正如列寧所說的,隨著實踐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會提到理論前臺,成為理論研究的重點,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也是這樣。在革命和戰(zhàn)爭年代,為了服務于當時實踐斗爭的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更多強調的是它的革命性和斗爭性,這在當時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在今天,我們也不能否定它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主題的轉換和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特別是我們面臨著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多維任務,黨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之后,和諧文化被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成其為當代中國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與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正是在這樣新的背景條件下,和諧文化成為當前理論界研究的一個重要熱點問題。
早在2005年,耳聞武漢大學同行提起他們的博士生韓美群,在其攻讀博士期間已確定“和諧文化”為她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翌年,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部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黨中央首次提出了“和諧文化”這一概念。由此而來,有關和諧文化的論著大量見之于報刊和書市。就這些論著的內容來看,學者們主要沿著微觀研究和宏觀研究兩個維度來展開。所謂微觀研究,就是從實證的角度,具體研究某一領域或某一部門的和諧文化建設,如和諧社區(qū)文化建設、和諧企業(yè)文化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等等;所謂宏觀研究,則是從理論思維的角度,對和諧文化的本質內涵、思想淵源、理論基礎、基本原則、基本特征、構成要素、社會功能、實踐理念、價值目標等展開總體性的探討。就目前研究的狀況來看,學界在微觀方面研究的成果比較多,內容比較深入,而在宏觀方面的研究則多為開題性、導論性、釋義性的解說之作。如何把和諧文化的研究在內容上引向深入?這就需要學界從文化元理論以及哲學基礎的高度,去透析和諧文化豐富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讀完《和諧文化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一書,其作的重點正在這里,其特點和亮點也蘊存其中,當為作者匠心獨運之所在。
和諧文化之所以大受青睞,是因為其扎根于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中,反映了獨具東方智慧的特質,因而發(fā)掘與研究本土和諧文化的學者居多且成果頗豐。在西方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文獻中,無疑都蘊含著和諧文化的思想資源,學界有學者已經或正在加以發(fā)掘。《和諧文化論》第一個特點是對于中、西、馬和諧思想作了全面分路梳理和考辨,不僅是系統(tǒng)的而且是深刻的。這需要研究中外思想史的大量文獻,并由此以和諧思想為切點,著力于中、西、馬和諧文化之會通?!逗椭C文化論》在這方面所作的研究無疑具有開創(chuàng)探索的意義。
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活的靈魂”,是各種文化的內在精髓在思想上的最高度最集中的反映?!逗椭C文化論》的第二個特點是從哲學基理上揭示了和諧文化關于宇宙和諧、系統(tǒng)和諧、對立和諧的基本原則,以及共處和融通、變動與創(chuàng)新、開放與有序、中和與適度等的基本特征。同時,還具體地分析了和諧文化的主體、客體、介體、環(huán)境及其相互之間的辯證關系。和諧文化的基本原則,是對和諧文化中蘊含的和諧辯證思維方法的一種概括,但也不回避對立。我認為這種概括是客觀的、準確的,它不僅鮮明地彰顯了中華民族所獨創(chuàng)而不同于西方偏重對立的辯證智慧,拓展了人類的辯證視野;而且有力地沖擊了那種二值對立的僵化思維,有利于人們消除單一“斗爭哲學”的遺弊。
和諧文化的建設在理論上需要探討其社會功能、實踐理念、價值目標以及從事實踐構建的基本思路?!逗椭C文化論》的第三個特點是用較多篇幅論述了這些問題。作為一本學術著作,作者既深入到日常文化生活之中考察其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又通過對這些問題和矛盾的分析,抽象出合乎客觀實際的理論觀念,提煉出對日常文化生活具有啟示的一些建言。這種理論和實際的內在結合,是該書最可貴的特點。
2011-08-28
賀祥林(1954—),男,湖北咸寧人,湖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