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毅
品茗筆記(一)
█ 黃毅
茶如人生,人生如品茶,人之一生經(jīng)歷多多,猶如品嘗白茶、綠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各得其味,有苦有澀,有香有甜。只要飲者心定,管它苦澀香甜,豪飲淺嘗皆可隨意,飲過諸茶再喝淡淡之水,唯覺甘甜!
同仁問,何謂“茶道”?吾以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泡出好喝慢慢品嘗,交流情感,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豈不得道,應(yīng)該可稱為茶之道了。
某一夜,得幸與中國美院潛心研究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五道(即香道、茶道、花道、琴道、書道)的教授何鴻先生品茗交流。何先生告我“凈手、泡茶、喝茶”當(dāng)為“茶道”的最高境界,言簡意賅,受益非淺!凈手容易,泡茶喝茶不易,難在泡隨心之茶,喝隨意之茶。
眼下,我在江南會“五道館”泡茶,只覺得首先在浸泡“我”,浸泡我的本性,非得浸泡出無拘無束,無怨無悔方可罷休。而我卻讓所有的喝茶的人感受一種淡定、平穩(wěn),讓大家的身體和內(nèi)心都能得到片刻的休息,“我”豈不浸泡也被浸泡出了茶味豈不是人茶合一了?人茶合一,也可算是茶道的某一意境吧。用心泡茶,有味道!
人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卻以為,人這一生倘若只喝白開水豈不無味無趣?有茶喝時(shí)喝茶,想喝酒時(shí)亦無妨,只是茶可常喝,酒宜適度。喝過茶后別忘了必喝一口白開水,此時(shí)的平淡才是真!
品茶,不必太刻意于茶價(jià)的高低,宜分別茶品之優(yōu)劣,更應(yīng)擇時(shí)飲茶,飲有益身體健康之茶。泡茶,則不必刻意于所謂茶藝,只要能泡出不苦不澀好喝的茶足矣。
要泡出好喝的茶,泡者心態(tài)極重要,一要淡定,二要平穩(wěn),無欲無求,茶通人性,泡出的自然圓潤、湯色透亮,性味平和,回甘不盡。人生亦如此,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笑看曲直,淡定處世,何愁此生不苦盡甘來。
品茶、泡茶,何常不是在品味生活,浸泡人生?
承江南會掌門人薛亮先生引薦,有幸得識小住本會所八號樓的臺灣茶人何健先生。何先生實(shí)在一幅儒雅的學(xué)者形象和氣度,之所以私下稱先生為茶人,只為先生對茶人之了解。對茶具知識之淵博以及言及“茶能說話,且說真話”之深刻哲理。
那天在“江南第一席 ”上,由我主泡五種從未見識的湖南千兩茶,何先生在一旁斯斯文文地品鑒著樣茶,徐徐緩緩地述說著湖南千兩茶的典故,變遷……言及那一年在臺灣偶得湖南安化區(qū)1953年所產(chǎn)的絕版千兩茶,為驗(yàn)其“真身”,親赴該茶產(chǎn)地,遍訪有關(guān)部門和茶農(nóng),最終尋得該茶的制作者,當(dāng)?shù)匾晃荒暧夤畔〉睦喜鑾?。隨后,又親攜該茶,二赴安化山區(qū),親手沏泡了一壺“五三千兩茶”捧敬老茶師,以表及人對制出好茶的前人崇敬之意,并激勵(lì)老茶師后人傳承技藝,再造新茶……聆聽及此,不由我心生感慨,何先生真不愧為海峽彼岸茶界奇人,其奉茶敬茶之誠心誠意非人所能及。亦不由對經(jīng)何先生所薦而存入本館茶柜中的一九五三年湖南千兩茶產(chǎn)生了親近之感。
茶有德,其德芬芳:茶人有德,其德尤馨。
江南會五道館館長 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