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國強
茶味人生 先苦后甜
█ 胡國強
且說茶不分貴賤,她是任人唯親的,很有鄉(xiāng)土情和人情味。傳說,有一個書生家底很窮,窮得身上除了茶資就只能夠買一塊芝麻餅。有一天他走進茶館找了個偏僻的位置坐下,手拿芝麻餅,邊吃邊喝,邊看戲,不慎掉了幾顆芝麻在桌縫里,為了不失大雅,趁大家伙看得起勁正在吆喝的時候,他站起來喝彩用手猛敲幾下桌子,使桌縫里的芝麻跳上桌面,便悄悄地沾點茶水把桌上的芝麻粘起來吃了;在旁坐喝茶的人還真以為他是個戲迷呢!這時的他既不丟面子,也不失雅興,好不悠哉。
再說茶不分貴賤,大凡貧富貴賤的人都能喝茶,不過就是喝高級茶與低檔茶的區(qū)別、享受的程度不同而已,最終喝的必然還是茶味。以貌取人自古有之:古代大文豪蘇東坡游山來到一廟、主事老道見他衣著簡樸,就冷淡地說了句:“坐!”對道童喊“茶!”一經(jīng)交談,老道感到此人來歷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敘談;一面說“請坐”,一面吩咐道童“敬茶”;再一打聽,??!來者競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老道連忙引蘇東坡進內(nèi)堂,連聲說“請上坐!”,并吩咐道童“敬香茶!”告別時,老道請?zhí)K東坡題幅對聯(lián)作留念。蘇東坡含笑揮筆,頃刻就書“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道閱后,羞愧滿面。但無論如何,有朋自遠方來,無論身份高低,都必然要平等待之,只要道一聲“吃茶去!”就有人情味和茶味了!
吃茶是有癮的,若超過了“茶癮”,就成了“茶癖”。豈看端“有色茶杯”的稱為茶人,端“茶漆盅盅”的稱為茶客;茶人喝茶懂得一些茶葉的品質(zhì),能說出一套茶文化的理論,但不愛清洗茶杯,茶杯內(nèi)茶垢很厚;而茶客吃茶主要是為了過“茶癮”,茶客的茶盅內(nèi)茶垢厚得連白開水滲進去都像茶水了。其實茶垢在茶具內(nèi)會降低茶葉品質(zhì),既不衛(wèi)生、又不科學(xué)、是不雅觀的,不過這也是“茶人”“茶客”們的榮耀和嗜好。不管“茶癮”、“茶癖”大小,卻是有益無害的雅好。通常是“茶不清心心自醉”,喝茶是百益無害的,喝茶實質(zhì)上是在喝一種情調(diào),在享受一種文化。
自古茶禪是一家,今昔無處不是茶。喝茶能陶冶你的情操,喚起你的禪心:像道教、佛教、道士、尼姑、和尚一樣吃茶念經(jīng)、修身養(yǎng)性。茶可以寫上一百個不同形狀的茶字,古有“百茶字圖”;茶詩茶聯(lián),就是最典型的“文字游戲”,唐代就有一字至七字寶塔詩。如茶盅蓋上向來就流行一種銘文“也、可、以、清、心”五個字排成一個圓圈,從任何一個字都可以當(dāng)作開頭,讀出來的句子都通,而且意思大致相同,這些寶塔字體、很耐人尋味,適合飲茶時觀賞。古人把享受閑暇看得很重,“偷得浮生半日閑”,確乎是滾滾紅塵中極為難得的。茶,因為是對人類最有益的飲品,而我們也要有像茶一樣不怕“沖淡”的精神,貢獻自己的畢生。
現(xiàn)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理念也在轉(zhuǎn)變,“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生活,生活就是享受(吃喝玩樂),享受之后又工作,周而復(fù)始,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比吃喝還重要的呢?”可見,吃茶、喝茶、飲茶、品茶、說茶、論茶、評茶在日常生活中之重要,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在人際交往中,要善待自己才會善待他人,人們常說:煙搭橋,酒開路,茶開懷。其實抽煙飲酒是一種應(yīng)酬,只有喝茶能讓你在物質(zhì)上、精神上得到充分享受,使你延年益壽。茶味是先苦而后甜,人生也是先苦后才享福;當(dāng)你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到了與煙告別、與酒分手,百無聊賴之際,口干舌燥之時,恐怕只有茶陪伴你度過夕陽西下的余生;甚至連老婆、情人、朋友、知已、相好都有可能離你而去、只有這盞茶,不會把你拋棄。
人生路漫漫,茶味苦香濃。茶之可貴,是她能成為每個人的終身之友,她把那股不怕“沖淡”的精神帶給你我,這就是我們應(yīng)該盡量禪悟的茶味人生。
勞偉 郭沫若·詠茶詩 草書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