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先秦作品中惠子的文學(xué)形象

      2011-08-15 00:42:56管宗昌
      大連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 2011年2期
      關(guān)鍵詞:善言惠施魏王

      管宗昌

      (大連民族學(xué)院文法學(xué)院,遼寧 大連 116605)

      先秦作品中惠子的文學(xué)形象

      管宗昌

      (大連民族學(xué)院文法學(xué)院,遼寧 大連 116605)

      惠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家,同時也是名辯家。他的形象在先秦作品中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不同作品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處理?!稇?zhàn)國策》突出惠子的諫士風(fēng)采,《韓非子》突出了其名辯家的風(fēng)采,《荀子》則傾向于否定惠子的名辯主題,并有意進行人身攻擊,至《呂氏春秋》,就將惠子的政治失意和善辯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形象。

      惠子;政治家;諫士;辯士

      惠子即惠施,戰(zhàn)國時宋國人,曾仕于魏,主張合縱。同時,他又是先秦著名的名辯家。《漢書·藝文志》載“《惠子》一篇,名施,與莊子并時”,被列為“名家”七家之一,但著作已佚。

      總體上看惠子是政治家又是名辯家?;葑拥男蜗笤谙惹刈髌分卸嘤畜w現(xiàn),可見于《戰(zhàn)國策》《莊子》《韓非子》《荀子》《呂氏春秋》等。在各著作中惠子的形象各有不同,這些著作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呈現(xiàn)了一個先秦政治家兼辯士的形象。

      一、《戰(zhàn)國策》中的惠子形象

      《戰(zhàn)國策》中的惠子主要是作為政治家和諫士的形象出現(xiàn)的。

      第一,不甚成功的政治家。

      惠子曾相于魏,曾一度身處尊位。但是《戰(zhàn)國策》中惠子作為政治家形象出現(xiàn)的時候卻并不十分成功,如“張儀逐惠施于魏”[1]440?;葑颖粡垉x驅(qū)逐之楚,以至于楚王“奉惠子而納之宋”。整個過程中惠子均為楚王等人政治謀略之對象,而惠子本人并非故事主角。同樣,“惠施為韓魏交,令太子鳴為質(zhì)于齊”[1]719一段,惠子作為聯(lián)合齊楚的政治家形象出現(xiàn),他的“令太子鳴為質(zhì)于齊”的策略也遭到了朱倉的反對,總體上說其形象是十分模糊的。

      《戰(zhàn)國策》中政治家的形象有時候是以使者身份出現(xiàn)的。使者惠子有時候形象十分蒼白,如“魏王令惠施之楚,令犀首之齊”715便是如此。而“齊破燕,趙欲存之”[1]573一段中有“(楚、魏)令淖滑、惠施之趙”?;葑有蜗蟪溯^模糊之外,還蘊含楚、魏以及惠子正中樂毅之計的含義。

      使者惠子除了這類較蒼白的形象外,仍然是不太成功甚至是任人擺布的形象?!拔鍑デ亍保?]441一段:

      五國伐秦,魏欲和,使惠施之楚。楚將入之秦而使行和。杜赫謂昭陽曰:“凡為伐秦者楚也。今施以魏來,而公入之秦,是明楚之伐,而信魏之和也。公不如無聽惠施,而陰使人以請聽秦。”昭子曰:“善?!币蛑^惠施曰:“凡為攻秦者魏也,今子從楚為和,楚得其利,魏受其怨。子歸,吾將使人因魏而和?!被葑臃?,魏王不說。

      惠子作為使者顯然不算成功,有時任人擺布。本段著力刻畫杜赫諸人,惠子形象仍然不是主角,較為蒼白。

      第二,成功的諫士。

      與不成功的、蒼白的政治家形象相對,《戰(zhàn)國策》中作為諫士出現(xiàn)的惠子是成功的,而且形象鮮明。

      首先,他是一個敢于進諫的諫士?!拔夯萃跛?,葬有日矣”[1]707一段: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請告惠公?!被莨?“諾?!瘪{而見太子曰:“葬有日矣?!碧釉?:“然?!被莨?“昔王季歷葬于楚山之尾,灓水嚙其墓,見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灓水見之?!谑浅龆鵀橹畯堄诔?,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義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難以行,太子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馳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義也。若此而弗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馳期,更擇日?!被葑臃峭叫衅湔f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說文王之義。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面對太子的固執(zhí),只有惠子敢于冒死進諫,這一點確非他人可比。“張儀欲以魏合于秦、韓而攻齊、楚”[1]688一段,眾人皆認同張儀,魏王亦然。但是惠子敢于進諫,不但力爭此事,而且敢于給魏王講授大道,最后仍大膽以“所謂劫主者失其半者也”的強烈諫詞刺激魏王,勇氣可嘉。另外,“田需貴于魏王”[1]720也可看出他是勇于進諫的。

      其次,他是一個善于進諫的諫士??梢哉f,惠子作為成功諫士的形象主要源于其善于進諫,《戰(zhàn)國策》中惠子最為輝煌的形象也集中于此。惠子善諫表現(xiàn)在:善用比喻、明物喻理;強詰反問、氣勢壓人;引用古人、啟發(fā)誘導(dǎo)。

      “田需貴于魏王”一段:

      田需貴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楊,橫樹之則生,倒樹之則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楊矣。故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然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今子雖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眾,則子必危矣?!?/p>

      這是惠子善用比喻的典型。樹楊雖易,但是十人樹楊仍不及一人之毀,用來比方君王應(yīng)遠離害己之人。他一邊打比方一邊詰問魏王,一步一步講明道理,同時也把魏王引入了自己的比喻,從而達到了進諫的目的。

      “張儀欲以魏合于秦、韓而攻齊、楚”則主要體現(xiàn)為強詰反問、氣勢壓人。諸如“惠子謂王曰:‘小事也。謂可者謂不可者正半,況大事乎?’”步步緊逼,多有反問,強諫效果濃烈。

      綜合來看,《戰(zhàn)國策》中的惠子以政治家形象出現(xiàn)時,并非主角,描寫簡略,且一般不是成功者形象;而以諫士形象出現(xiàn)時,惠子都是主角,描寫細致,特別對其善諫詳加刻畫,充分展現(xiàn)了惠子的諫士風(fēng)采。

      這里需別加注意的有兩點:第一,《戰(zhàn)國策》雖然側(cè)重在于善諫,但是均未足稱其為善辯,《戰(zhàn)國策》也未從其善辯的角度進行刻畫,單以此還難以將之與名辯家聯(lián)系起來。第二,“魏惠王死,葬有日矣”一段,惠子成功進諫之后有明顯的作者議論語言:“惠子非徒行其說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說文王之義。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可見,在議論者的時代,惠子為人詬病當為常態(tài),而其“徒行其說”則是原因所在。本段全見于《呂氏春秋·開春紀》。但總體言,《戰(zhàn)國策》中惠子主要是善諫形象而非說者善辯的辯士形象。

      二、《韓非子》中的惠子形象

      《韓非子》中的惠子形象有所改變,《戰(zhàn)國策》中不成功的政治家形象消失,而突出了其善言、善辯的形象。

      第一,善于言說。

      《說林下》[2]138有:

      惠子曰:羿執(zhí)鞅持捍,操弓關(guān)機,越人爭為持的。弱子捍弓,慈母入室閉戶。故曰:可必,則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則慈母逃弱子。

      惠子顯然是一個善于言說者,似于《戰(zhàn)國策》之善于進諫者的形象。其中他通過羿與常人的對比,說物喻理,明白曉達。

      第二,敢于進諫、能言善辯。

      《說林上》[2]130:

      田駟欺鄒君,鄒君將使人殺之。田駟恐,告惠子?;葑右娻u君曰:“今有人見君,則睒其一目,奚如?“君曰:“我必殺之?!被葑釉?“瞽,兩目 睒,君奚為不殺?”君曰:“不能勿睒?!被葑釉?“田駟東欺齊侯,南欺荊王,駟之于欺人,瞽也,君奚怨焉?”鄒君乃不殺。

      這里的惠子為了救人,勇于向鄒君(而不是魏王)進諫,應(yīng)該是秉承了惠子敢于進諫的性格,而其諫詞則更具辯言風(fēng)采。這段論辯中惠子將常人欺人喻為目中無人,很明顯他故意混淆了瞽者兩目并盲和常人目中無人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引人入彀,名辯者的風(fēng)采便顯現(xiàn)出來了。

      《內(nèi)儲說上》有:“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保?]163一段,同于《戰(zhàn)國策》,仍可看作惠子敢于進諫善于進諫的形象。需加以說明的是:兩處敘述不盡相同,但是惠子“亡其半”的諫言則成為先秦作品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論題和意象,而且多被認同,同篇“參觀”曾再次出現(xiàn)這一意象:“故齊人見河伯,與惠子之言‘亡其半’也”[2]158,作者表示認同。

      總體言,《韓非子》一方面秉承了其敢諫善諫的形象,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其名辯家的風(fēng)采。但是總體上《韓非子》對惠子的善言形象是認同的。《外儲說左上》:“墨子為木鳶”[2]195一段,“惠子聞之曰:‘墨子大巧,巧為輗,拙為鳶?!弊髡哌€以惠子為自己代言,可見其認同。

      三、《荀子》中的惠子形象

      《荀子》中惠子的形象性并不鮮明,但是《荀子》完全突出了惠子名辯家的特征。

      《不茍》:“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卵有毛,是說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之”[3]23-24,“山淵平,天地比”均為惠子名辯主題,可見《荀子》著力在論述其名辯主題?!度逍А?“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薦撙,以相恥怍,君子不若惠施、鄧析”[3]78。則更明顯的是對惠子的攻擊,甚至被斥為與君子相對的小人,有點人身攻擊的味道了??磥?,《荀子》著眼在惠子的名辯和名辯主題,并進而由否定他的名辯主題向人身攻擊發(fā)展。

      四、《呂氏春秋》中的惠子形象

      《呂氏春秋》(以下簡稱《呂》)中的惠子形象最為豐富也最為復(fù)雜,惠子形象凡九見,分述如下。

      第一,有遠見而善言的諫士。

      《愛類》[4]1474“匡章謂惠子曰”一段,匡章與惠子辯難,惠子主張“王齊王”,他以“今有人于此,欲必擊其愛子之頭,石可以代之”為喻,說明頭重石輕、王齊王亦為重。惠子是一個善掂輕重、具有遠見的政治家。而其論辯中也體現(xiàn)了善言的特征。以“頭”與“石”對比、類喻。《諭大》“解在乎……匡章之難惠子以王齊王也”,更是直言《愛類》所謂“王齊王”之遠見性。

      《開春論》[4]1435“魏惠王死,葬有日矣”類于《戰(zhàn)國策》,可看作惠子敢諫善諫的形象。

      第二,有言無實的狡辯者和有名無實的政治家。

      《呂》惠子形象凡九見,總體形象是反面的,主要體現(xiàn)在《不屈》[4]1205中。

      “魏惠王謂惠子”一段:

      魏惠王謂惠子曰:“上世之有國,必賢者也。今寡人實不若先生,愿得傳國?!被葑愚o。王又固請曰:“寡人莫有之國于此者也,而傳之賢者,民之貪爭之心止矣。欲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被葑釉?“若王之言,則施不可而聽矣。王固萬乘之主也,以國與人猶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萬乘之國而辭之,此其止貪爭之心愈甚也?!被萃踔^惠子曰:“古之有國者,必賢者也”,夫受而賢者,舜也,是欲惠子之為舜也;夫辭而賢者,許由也,是惠子欲為許由也;傳而賢者,堯也,是惠王欲為堯也。堯、舜、許由之作,非獨傳舜而由辭也,他行稱此。今無其他,而欲為堯、舜、許由,故惠王布冠而拘于鄄,齊威王幾弗受;惠子易衣變冠,乘輿而走,幾不出乎魏境。凡自行不可以幸,為必誠。

      魏惠王讓位于惠子,惠子辭而不受?!秴巍穭t認為惠王為了博得讓位的美名,而惠子則為了博得辭讓的美名,后斥之為“今無其他,而欲為堯、舜、許由”,最后落到“惠王布冠而拘于鄄”“惠子易衣變冠,乘輿而走,幾不出乎魏境”的境地,對二人十分不屑。其中惠子只知道博得名聲而沒有實際建樹?!堵犙浴罚?]702篇:“凡人亦必有所習(xí)其心,然后能聽說。不習(xí)其心,習(xí)之于學(xué)問。不學(xué)而能聽說者,古今無有也。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直接斥惠子為不持心性、不探究學(xué)問,十分嚴苛。

      惠王認為惠子賢而得國可以止貪,惠子則辯解為以布衣辭萬乘之國更可以止貪,可見惠子的辯解仍然是充滿智慧的。惠子的這一形象一方面是基于他失敗的政治家形象,另一方面基于他善言的形象。雖然這里惠子的辯解還算不上狡辯,但《呂》結(jié)合發(fā)揮,將惠子的善言歸入有言無實。所以,《呂》中作者的主觀色彩明顯加強了,其對惠子人身攻擊的特征也隨之鮮明。認為他不修心性、不究學(xué)問,是博取名利、有言無實之徒。

      “匡章謂惠子于魏王之前”(《不屈》)一段人身攻擊更為明顯,通過三人的對話敘事,充滿了辛辣的諷刺。匡章將惠子比為蝗螟,謗之為:奢侈講排場、“大術(shù)之愚,為天下笑”“以賊天下為實,以治之為名”。認為他是國之大害,政治失敗,浪得仲父虛名,邀名無實。

      這一形象一方面仍然基于惠子政治失意,另一方方面仍與惠子善言有關(guān)??镎伦I之為“無耕而食”,他辯解為自己是治者、不應(yīng)該參加具體勞動,仍然運用了比喻的方式,用“工女化而為絲,不能治絲;使大匠化而為木,不能治木”類比治者不可具體勞動。而綜觀整段,主要內(nèi)容不是惠子的辯解,而是匡章的非難。從這段可以看出,《呂》的主觀色彩更加濃厚,人身攻擊的特征更加明顯。將惠子斥為有名無實的政治敗類。

      “白圭新與惠子相見”(《不屈》)一段。白圭譏之“其說我有大甚者”,惠子進行辯解,引用《詩經(jīng)》語言演繹說理。而整段的論點十分搶眼:“誹污因污,誹辟因辟,是誹者與所非同也。白圭曰‘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說我有大甚者’,惠子聞而誹之,因自以為為之父母,其非有甚于白圭亦有大甚者?!憋@然,作者對二人的名辯十分不屑,被認為是“誹污因污,誹辟因辟”的文字游戲。《應(yīng)言》[4]1220在論述“美而無用”的時候直言“惠子之言,有似于此”。也是基于惠子名辯的虛浮性的。

      最值得回味的是《淫辭》[4]1195之“惠子為魏惠王為法”,惠子并非故事主角。翟翦將惠子所定之法喻為鄭衛(wèi)之音,當然對他的認定也是反面的。這里惠子是一個失意的政治家,同時他的法律被喻為鄭衛(wèi)之音,則和惠子善辯而被否定有異曲同工之處。鄭衛(wèi)之音動聽而無益,惠子辯言有言而無實。

      綜合來看,《呂》對惠子的認定存在明顯的矛盾。有正反兩面形象,這當是由《呂》成書特征決定的。而其中主流的仍然是否定的反面形象。通過以上反面形象的論述,可以總結(jié)出:

      首先,《呂》中惠子善言的形象無疑是被否定的。有時惠子善辯色彩不濃厚,但是作者的主觀色彩很濃厚,將其否定。而且多進行人身攻擊,直指惠子的人格與道德。從此看來,《呂》的時代,惠子善辯而遭謗確為常態(tài)。這也可從《開春紀》“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一段得以內(nèi)證。

      究其原因,不在于其善言或者善于進諫,而在于他的名辯和名辯主題?!盾髯印匪幸延羞@樣的傾向?!肚f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也是針對其名辯和名辯主題而言,而非其善諫與善言。由于他的名辯主題過于虛浮導(dǎo)致時人多對其善言(不只是善辯)頗有微詞,致使《呂》對其善言均有貶斥。

      其次,《呂》將惠子政治失意的形象和善辯的形象結(jié)合起來。他的論辯可看作有名無實,但《戰(zhàn)國策》《韓非子》并沒有將其政治失意和善辯聯(lián)系起來?!秴巍穭t將惠子斥為政治上也是有名無實,以通于其名辯之有言無實。《呂》這種處理,無疑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了,里里外外“有名無實”善辯的惠子形象凸現(xiàn)出來了,更加利于說理議論。

      五、《莊子》中的惠子形象

      《莊子》之惠子形象最具文學(xué)性。

      第一,莊子卑弱的辯友。

      《逍遙游》: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以自己的理論教導(dǎo)了惠子,可視兩人為辯友,而在莊子的面前惠子更卑弱,往往是被教育者的形象。類似形象仍見于《德充符》(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徐無鬼》(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惠子曰:“可?!保缎鞜o鬼》(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外物》(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

      可以說,這類形象是《莊子》中惠子的主要形象,二人相知甚深,經(jīng)常論對,但是往往是惠子接受莊子的教導(dǎo)。綜合來看,這類形象中惠子的形象不占主導(dǎo),莊子的形象是主導(dǎo)。

      這類形象主要基于惠子善言的形象,正因為他善于論對,《莊子》總是將之放在莊子的身邊,論對中使莊子的理論得以生發(fā)。這些形象中,論對的主題都不是惠子的論辯主題①惠子的論辯主題可見于《莊子·天下》,大概言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連環(huán)可解也;卵有毛;雞有三足;黃馬驪牛三;白狗黑;孤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钡葦?shù)個方面。,而是按莊子的理論主題展開。這是服務(wù)于《莊子》的敘事藝術(shù)。這類形象中惠子被教育則是《莊子》理論具有說服力的文學(xué)表現(xiàn)。

      第二,道家的傳道士。

      見于《則陽》“魏瑩與田侯牟約”,魏瑩欲殺田侯,惠子勇敢出救。這里我們又看見了《戰(zhàn)國策》《韓非子》中的敢于進諫、善于進諫的惠子形象。這次不同之處在于惠子借助第三者“戴晉人”闡理。而最后惠子的總結(jié):“夫吹管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也讓我們再次領(lǐng)略了惠子的比喻技巧。

      《莊子》設(shè)計這個形象更多遵從了惠子普遍的形象,因為這個故事中惠子是主角。這樣更有利于提升《莊子》敘事的可信性和說服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惠子的理論被偷換成了道家理論?;葑右宰约旱钠毡樾蜗髷y帶道家理論,被塑造成了道家的可信的傳道士。

      第三,稍受非議的辯士。

      《莊子》中惠子的主要形象雖然是卑弱的被教育者,但是其形象卻并不是反面的。恰恰相反,《莊子》正是一定程度上認定了惠子的正面性才使得他的被教育更具說服力。但是在涉及惠子名辯家身份時《莊子》對之還是稍有非議的。《德充符》(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保疤爝x子之形,子以堅白鳴”雖沒有較明確的否定,但是可以看出莊子的批評之意。《徐無鬼》(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對其辯同樣不是很認同。相比之下,《天下》說得更明確、批評更嚴苛:“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p>

      可見,《莊子》雖然多藝術(shù)加工、匠心獨運,但是在惠子名辯主題上仍然不是很認同。

      第四,猥瑣的政治家。

      這是《莊子》中少見的反面形象?!肚锼罚ɑ葑酉嗔?,莊子往見之)載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顯得十分猥瑣。這一形象當基于他失敗的政治家形象。

      《莊子》匠心獨運,將惠子設(shè)計成被教育者的形象。同時,其名辯主題也是《莊子》所不認同的。至于《天下》對其名辯的批判以及《秋水》中反面形象的塑造,和前文的形象有一定出入,當是由《莊子》成書特征決定的。

      六、結(jié) 語

      在《呂》之前,惠子作為政治家是失敗的。失敗的政治家惠子雖然不是這些著作描寫的主角,卻也不是反面形象,基本上是客觀記錄了惠子的政治家形象,而《莊子》則將之藝術(shù)化為猥瑣的政治家。

      敢于進諫、善于進諫、善于言說的惠子則是這些著作描寫的主角形象,《戰(zhàn)國策》《韓非子》都作了正面的認定。

      但一旦涉及惠子的名辯和他的名辯主題,惠子就成了眾矢之的,這些作品對其多有非議?!盾髯印吠耆怀隽嘶葑用q家的特征,而且多有不認同之意?!肚f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頗多非議很明顯也是針對其名辯和名辯主題而言,而非其善諫與善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文所引《韓非子》“田駟欺鄒君”一段,已經(jīng)初步顯現(xiàn)了惠子的辯家風(fēng)采,但由于這處并不是典型的惠子的名辯,也無涉他的名辯主題,加之韓非對惠子的認定是正面的,所以此處仍保持一致。

      《呂》中惠子的正面形象是敢諫、善諫,這和先秦其他著作中的惠子形象是一致的。而作為《呂》主要形象的則是他的反面形象?!秴巍吩谶@方面創(chuàng)造極多,主要表現(xiàn)在:將失敗政治家形象和名辯、名辯主題進行結(jié)合,同時也將其善于言說的形象反面化。這樣就塑造出一個有言無實的狡辯者和有名無實的政治家形象。原本正面的政治家、善言、善諫形象和反面的名辯形象在《呂》中得到空前的統(tǒng)一。

      [1]王守謙.戰(zhàn)國策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2]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諸子集成: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54:138.

      [3]王先謙.荀子集解[M]∥諸子集成: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54:23 -24.

      [4]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474.

      (責(zé)任編輯 王莉)

      The Literary Image of Huizi in the Works Before Qin Dynasty

      GUAN Zong-ch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Huizi was a politician and apologist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whose images were portrayed differently in the works before Qin Dynasty.Strategi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Schemes emphasizes Huizi`s charm as a remonstrator and Hanfeizi his charm as an apologist.Xunzi tends to negate his apology and makes personal attacks on him.Lushi Chunqiu creates a striking image of Huizi as both an apologist and aman feeling frustrated in politics.

      Huizi;politician;remonstrator;apologist

      I206.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A

      A

      1009-315X(2011)02-0182-05

      2010-08-27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DC10040220)。

      管宗昌(1979-),男,山東濰坊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xué)與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善言惠施魏王
      敢言誠可貴,善言價更高
      三人成虎
      哲理漫畫
      “善言”與“善行”
      如何看待謊言
      背道而馳
      文 人 抬 杠
      中外文摘(2017年6期)2017-11-13 15:33:09
      《莊子說》(十)
      三人成虎
      論惠施的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台南县| 龙南县| 龙陵县| 阳西县| 平远县| 库尔勒市| 巴林右旗| 蒙山县| 黎平县| 淮滨县| 屯昌县| 甘谷县| 金门县| 崇礼县| 东宁县| 新民市| 梁山县| 通城县| 呼图壁县| 青阳县| 肃北| 巩留县| 宜春市| 商城县| 安福县| 绥棱县| 安康市| 芷江| 永修县| 红桥区| 芜湖市| 天镇县| 张家界市| 湘潭县| 盐津县| 玛多县| 灵寿县| 阿克苏市| 永年县| 四子王旗|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