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磊
(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論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有機融合
徐紅磊
(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是人聲與琴聲的有機結合,也是歌唱者和演奏者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鋼琴伴奏的雙重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歌唱者的歌唱。鋼琴伴奏不僅需要熟悉聲樂演唱藝術特殊性,還要具備較高的演奏技術,同時能夠深入體驗和熟練掌控聲樂藝術的其他相關因素。鋼琴伴奏不僅能夠賦予聲樂演唱者音樂、音高和節(jié)奏,更多的是舞臺表現與交流,以及完美的表現力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兩者有機融合才能演繹出最好的聲樂作品。
聲樂演唱;鋼琴伴奏;關系;融合;策略
音樂作為一門表演藝術,包含于其中的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也帶有此類性質。在過去,人人往往都以為,在舞臺表演中,聲樂演唱者占據主導地位,而鋼琴伴奏者處于輔助地位,這層觀念從鋼琴伴奏名稱中的伴奏一詞就可以窺見一斑。在形容兩者之間的關系時,人們說得最多的詞語就是“紅花襯綠葉”。其實,它們二者之間具有極其微妙的關系,只有融入于其中的聲樂演唱者和鋼琴伴奏者才能切實體會。鋼琴伴奏不僅能夠賦予聲樂演唱者音樂、音高和節(jié)奏,更多的是舞臺表現與交流,以及完美的表現力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兩者有機融合才能演繹出最好的聲樂作品,才能給欣賞者帶來無與倫比的審美快感。該文先闡釋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出如何使二者有機融合的策略,因此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1.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平衡關系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依存關系,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使聲樂作品呈現出獨一無二的魅力。鋼琴伴奏可以生動地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深化音樂主題、意境和背景,可以讓不同的音樂情緒得到轉化和過渡,提高演唱者對音樂作品的感知、理解和表現能力等,還可以推動音樂發(fā)展,為演唱者鋪墊情緒,從而幫助演唱者更加生動地演繹音樂形象,揭示聲樂作品的藝術魅力。簡言之,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具有統(tǒng)一的平衡關系。所謂“平衡”,是指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兩種事物互相融合、互相彌補、互相磨合,最終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與統(tǒng)一。從某個角度來講,平衡是一個美學名詞。在諸多中外聲樂作品中,結構層次的疏密相間、情感節(jié)奏的多彩變化、音響力度的強弱變化、音樂色彩的濃淡對比、音樂氣勢的波瀾起伏等,都充分體現了音樂平衡的藝術之美。在舞臺表演中我們經??吹剑晿费莩c鋼琴伴奏之間充分體現了音樂平衡的法則。它們之間的平衡關系不僅直接影響了聲樂演唱的成功與否,也決定了鋼琴伴奏藝術的成敗。實踐證明,一名優(yōu)秀的聲樂演唱者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依靠鋼琴伴奏者的情感投入,而且還依賴于鋼琴伴奏者所應該具備的伴奏技術水平,以及演唱者和鋼琴伴奏者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有聲樂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在同臺表演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默契,以及平等、民主的合作關系,才能詮釋出令人激動而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并將詞曲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準確而充分地傳達出來。
2.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形式差異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雖然在具體作品的演繹方面是相通的,但是它們二者在表現形式上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1)鋼琴音色豐富、音域寬廣
眾所周知,鋼琴作為樂器之王,不僅可以獨奏,還因其較強的融合性而成為交響樂隊首選合作的樂器。鋼琴演奏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平衡性,而左右手之間的相互配合是平衡的關鍵,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個音樂旋律的清晰、流暢和完整。另外,聲部之間和兩手之間一樣,都存在著平衡,各聲部之間的主次是否分明、清晰,兩手之間的合作是否協(xié)調、統(tǒng)一,都應該是演奏者時時刻刻關注的重要問題。當鋼琴為演唱者伴奏時,平衡的關鍵不僅在于左右兩手的配合,還在于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歌聲與琴聲之間達成一種默契的配合。這種平衡能力的實現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由一開始的鋼琴伴奏個人承擔轉向由聲樂演唱者和鋼琴伴奏者兩人共同承擔,大大加強了平衡的難度和合作的難度。因為鋼琴演奏的過程相對簡單,它的發(fā)音既不要花費太多時間,也不需要呼吸的支持,雖然它沒有歌唱那樣連貫的發(fā)音,也無法超越人聲那多種豐富細膩的情感變化,更無法在一個延長音上自如地漸強漸弱,但是其音色豐富、音域寬廣的特點使其成為聲樂演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聲樂演唱有著其自身的規(guī)律
我們都知道,聲樂演唱需要呼吸,而好的呼吸可以使演唱者的發(fā)音悠長、連貫、持久,從而充分表達每個音符和樂句。在進行聲樂演唱的時候,演唱者是能感覺到音與音之間的緊張力度的,而且能清晰地感覺到每個音高都會有漸強漸弱的情緒變化,所以比起鋼琴,聲樂演唱具有無與倫比的優(yōu)越性和超凡的效果。另外,連音是演唱的主要因素,而聲音的連貫需要良好的呼吸來支持,而呼吸本身就需要時間,所以,不管是八度之間遠距離跳躍的聲音,還是相鄰音符之間的級進,都必須是連貫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在演唱過程中,歌唱者與伴奏者之間、歌聲與琴聲之間的平衡,主要是由鋼琴伴奏者來實現的,鋼琴伴奏者通過合理控制力度和旋律來完成整部聲樂作品的演繹。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雖然在形式上存在一些差異,但兩者處于一個共同體中,只有彼此之間達到有機融合,才可以演繹出完美的聲樂作品。要使兩者得到有機融合,關鍵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自身的素質與修養(yǎng)是有機融合的根基
聲樂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比如:要不怕艱苦地參詳音樂文獻,潛心研究音樂曲式、復調、和聲等音樂理論知識,體會不同類型不同時代作曲家的風格特點,同時還要鉆研各種優(yōu)秀音響資料,傾聽各類音樂會等。
首先,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有賴于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聲樂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不僅要熟悉與音樂有關的姐妹藝術,如舞蹈、文學、電影、詩歌等,還要學會將之融會貫通,從而在理解聲樂作品方面更有深度。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傅聰先生被人們譽為“東方的鋼琴詩人”,他能夠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如文學、繪畫、詩詞和哲學等用西方音樂準確地表達出來,給受眾以獨特的審美感和愉悅感,這與他從小得到父親傅雷先生的教導和熏陶分不開的,擁有了廣博的古今中外文化知識,在演繹作品方面就會得心應手。
其次,鋼琴伴奏者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聲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另一方面,要對演唱者負責,不僅要用心傾聽聲樂演唱者的演唱作品,還要給予真心的提醒與建議。如果遇到怯場的演唱者,伴奏者應該更加沉著、冷靜,成為演唱者堅實的后盾,時時激勵對方。
2.深入理解作品是有機融合的樞紐
首先,聲樂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要深入了解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的生活閱歷和創(chuàng)作意圖等。作曲家由于出身、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創(chuàng)作構思和創(chuàng)作情感。例如,作為獨唱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歌,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講述了一對戀人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進而不斷努力的故事。詮釋這部音樂作品時,要表現出一種溫馨浪漫、優(yōu)雅清新的氛圍,這樣才能表現出音樂的顆粒性,從而體現整部作品的風格。再如莫扎特,一生顛沛流離,但是清寒貧苦的生活并沒有對他的創(chuàng)作產生負面影響,反而他的大多數作品都表現出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所以為莫扎特的作品伴奏時,就要將其與同時代的其他創(chuàng)作者區(qū)分開來,既要把握莫扎特嚴肅的一面,也要表現出他幽默、開朗的一面。
其次,還要加強開展對作品本身的研究,了解作品的音準、節(jié)奏、旋律和速度,掌控好作品脈絡,對這些因素有精準把握,并默契配合,做到快不亂、慢不拖,只有這樣才能使聲樂演唱者和鋼琴伴奏者出色發(fā)揮。
3.生活與藝術的默契是有機融合的核心
古言曰:“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唇亡齒寒”,這些話也可以形容演唱者與伴奏者的關系,優(yōu)秀的合作離不開雙方的不懈努力,兩者只有具備高度相似的生活作息和藝術審美感,才能形成良好的默契,進而實現雙贏的局面。其實,要想將聲樂作品完美地展示在人們面前,演唱者與伴奏者的付出是同等重要的,但由于表演形式的不同,人們更注重前臺的演唱者,伴奏者常常被忽略。其實,很多專業(yè)音樂人士都懂得鋼琴伴奏的重要性,它在表演創(chuàng)作前總是起著或多或少的藝術指導作用,比如,鋼琴伴奏不僅要熟悉伴奏部分,還要研究聲樂演唱部分的主旋律,以便更好地烘托出聲樂演唱者的表演。因此,在理想條件下,聲樂演唱者可以邀請鋼琴伴奏者一起共同探討,一起對聲樂作品進行細細體會和揣摩。
4.加強協(xié)調與溝通是有機融合的保證
只有演唱者和伴奏者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將一首歌曲雕琢成完美無瑕的精品,達到旋律與伴奏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首先,鋼琴伴奏者要將伴奏熟記于心,因為只有在熟練的前提下,鋼琴伴奏者才有精力去深入考慮作品深層次方面的問題,如力度、音色藝術效果等,如果出現意外,也可以敏捷地應變,保證作品的完美性。其次,伴奏者還要掌握好適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賓奪主,既不能一味地表現自己,也不能簡單地將伴奏視為一種陪襯而消極應付。只有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使,演唱者和伴奏者才能共同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氛圍。
一部聲樂作品要想成為完美的精品,主要靠的是聲樂演唱者和鋼琴伴奏者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鋼琴伴奏不僅可以提高歌曲演唱藝術的表現力,而且還可以深化歌曲音樂的審美意境。在聲樂藝術中,演唱者和伴奏者共同展現了作品細致而復雜的內容,為聽眾描繪著豐富多彩的音樂畫面。鋼琴伴奏者一定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感情地投入,不僅要襯托好演唱者,還要幫助、指導演唱者,最后達到相得益彰、珠聯(lián)璧合的境界。
[1]張放.鋼琴伴奏在與演唱者合作中的常見問題[J].藝術教育,2010,(4).
[2]鄒彥卓.論聲樂鋼琴伴奏中的對比、平衡與統(tǒng)一[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4).
[3]趙海春,寧文燕.魂牽夢繞鄉(xiāng)音鄉(xiāng)情——談談藝術歌曲《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鋼琴伴奏[J].柳州師專學報,2010,(1).
[4]任麗華.博弈與共贏:談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配合[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5]陳文.重要的崗位神圣的職責——談談對“鋼琴伴奏者”的培訓[J].中國音樂,1982,(2).
[6]楊相勇.鋼琴教學中“譜、法、樂”辯證關系研究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02.
[7]馬迪.論語言藝術在歌唱教學與訓練中的重要性[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4).
[8]董穎.在保存民族聲樂傳統(tǒng)韻味中借鑒美聲唱法的科學理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
J6
A
1673-0046(2011)09-0161-02
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立項號:2010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