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毛澤東《十六字令》考

      2011-08-15 00:49:31戴筱林
      中學語文 2011年30期
      關鍵詞:烏蒙山骷髏遵義會議

      戴筱林

      誰都知道,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同志曾寫過著名的十六字令詞:

      其一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讕。奔騰急,萬馬戰(zhàn)欲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根據(jù)1968年版《毛澤東詩詞注解》(貴陽版)第85頁記載,此詞寫于1934到1935年之間。筆者以為:就寫作時間而言,兩年之間成就三首詞的具體時間尚須考證,寫作背景也不得而知。下面就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寫作背景作一點考證。

      一、關于這首詞的寫作時間

      這三首詞到底是某一段特定的時間寫出來的還是跨年度寫出來的呢?筆者認為是某一特定時間內(nèi)寫出來的比較合理,其理由如下。

      第一、從文學角度來分析。如果這首詞是毛澤東同志兩年之間才成就的,段與段之間自然會產(chǎn)生脫節(jié)現(xiàn)象,因為跨度時間長,這三首詞就不一定能表現(xiàn)出完全相同的主題。“這些詞都是在馬背上‘哼’出來的”,從全詞來看,這三首詞不像是三首而是像三段。不僅三首詞主題相同,都是寫“山”,而且好像故意安排了層次。第一段寫的是人生奮斗的速度和力度,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快馬加鞭”的喜悅。第二段由山勢聯(lián)想到海勢,這是站在高原上才會產(chǎn)生的視野,山奔騰似馬,像千軍萬馬混戰(zhàn)了起來。詞中一“酣”表現(xiàn)出軍事指揮人員的意氣風發(fā)。第三段把山比喻為劍,青天都被刺破了而劍鋒未損,這是寫山的耐性;后一部分贊美了山頂天立地的壯舉,天要塌下來的時候,正是山起了“擎天”的作用。三首詞或贊美山的作用,或歌頌指揮員的意氣風發(fā),或抒發(fā)“快馬加鞭”的奮斗情懷,顯得一氣呵成,毫無脫節(jié)破碎之痕;而且,一二段可以看成是“因”,第三段是果,三首詞因果聯(lián)系相當緊密,看作是在特定時間內(nèi)寫出的贊美特定事物比較合理。

      第二、從“詩言志”的角度分析。上述山的意象為人,在1934至1935之間,毛澤東作為直接軍事指揮人員是在“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立以后的事,即遵義會議后的茍壩會議,現(xiàn)據(jù)史學家費侃如論述,“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應當是1935年3月12日在茍壩成立的,這樣分析就和全詞的意境緊密的銜接起來了。遵義會議以前,毛澤東被排斥在中央領導集體之外,只掛一個“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虛銜,遵義會議確定“毛澤東同志當選為常委”;后來為進攻打鼓新場(今金沙縣城),“攻取西安寨、打鼓新場、三重偃一帶之守敵”,才成立三人團。毛澤東同志再次和大多數(shù)同志的意見不同,有史料為證:“只毛主席一個人說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更不應該,我們應該在運動戰(zhàn)中去消滅敵人嘛。但別人一致通過要打,毛主席那樣高的威信還是不聽,他也只好服從了。但主席回去一想,還是不放心,覺得這樣不對,半夜里提馬燈又到我那里來,叫我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fā),還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一早再開會議,把大家說服了。這樣,毛主席才說,既然如此,不能像過去那樣多人集體指揮,還是成立一個幾個人的小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組指揮作戰(zhàn)?!睆纳厦娴馁Y料可以看出,要不要進攻打鼓新場促成了茍壩會議的召開,茍壩會議實際上成了繼遵義會議之后的又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才真正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紅軍中的核心地位,“三人團是具有最高軍事指揮權(quán),‘在當時是全黨全軍中最重要的領導機構(gòu)’”,“天欲墮,賴以拄其間”,正是這種特殊的軍事背景和政治背景構(gòu)成了毛澤東《十六字令》詞的生命。不是當時毛澤東同志對打鼓新場守敵和周圍敵人的了如指掌,中央紅軍有可能再一次陷入敵人的包圍圈中?!罢缑珴蓶|同志根據(jù)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豐富的戰(zhàn)爭實踐經(jīng)驗,縝密地分析和注意到打鼓新場四周不僅有周渾元、吳奇?zhèn)蓚€縱隊,而且還有孫渡的四個旅,如果紅軍對駐守打鼓新場的黔軍實施攻擊,那么面臨的敵軍將不是黔軍,而是蔣介石在黔的全部兵力”。把上面史料作為《十六字令》的寫作背景就和主題思想緊密銜接在一起了,山的意象更加清楚,詩的“言志”更加落到了實處。我們據(jù)此可以斷定,這三首詞的寫作時間當是1935年3月12日茍壩會議以后,而且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寫成的。更何況1934年到1935年遵義會議以前的毛澤東是被排斥在中央領導人之外,他本人只能眼睜睜看到紅軍的大幅度減少,怎么會有“快馬加鞭”的喜悅、“萬馬征戰(zhàn)”的得意和“以拄其間”的作為呢?實際上,《毛澤東詩詞注釋》1968年貴陽版已把《十六字令》安排在1935年2月寫成的《憶秦娥 婁山關》之后,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把他定性為1935年的作品,而且是在2月以后,這是有史學根據(jù)的。

      二、關于這首詞寫作地點

      《十六字令》詞引毛澤東原注如下:

      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

      該書著者說“八寶山,在貴州省雷山縣。據(jù)《貴州通志》記載,八寶山與太平山‘相連如屏,三面絕壁,無路可登,惟南面稍平,鳥道羊腸,人跡罕至’”。骷髏山無注釋。

      筆者認為這個注釋有待商榷,八寶山不在雷山縣而在金沙縣。理由如下:

      從時間上來講,我們已經(jīng)考證出成詞時間是1935年3月12日以后,即上述所說“茍壩會議”以后,這時的毛澤東在金沙縣內(nèi)外活動,與雷山縣無關?!督鹕晨h志》記載,3月28日,軍委三局由遵義底壩出發(fā),入境經(jīng)老木孔至大嵐頭宿營。左路由軍委領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率中央直屬隊和一軍團經(jīng)底水、彎子場進駐沙土街萬守宮。3月31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率主力紅軍經(jīng)后山抵大塘河渡口南渡烏江,進入息烽縣境。12日到28日,中央紅軍主要進行的是三渡和四渡赤水的戰(zhàn)斗(3月16日—17日中午,從茅臺附近三渡赤水,21日—22日早晨四渡赤水),之后是南渡烏江的長途行軍。上面的行軍打仗和雷山毫無絲毫關系,況且紅一方面軍從黎平進入貴州,連續(xù)攻克錦屏、劍河、臺江、鎮(zhèn)遠、施秉、黃平、于慶等八九座縣城,沒經(jīng)過雷山,因此不可能將雷山的八寶山寫入詞中。金沙的八寶山于情于理倒十分吻合:其一是毛澤東同志經(jīng)過金沙的時間是3月28日—3月31日,是在“三人軍事小組”成立之后,于理可講;其二是八寶山山脈是烏蒙山脈的分支(《金沙縣志》72頁載,八寶山支脈屬烏蒙山系)??h內(nèi)后山鄉(xiāng)和長壩鄉(xiāng)之間的馬鬃嶺、六角大山屬八寶山支脈分支??h內(nèi)最高峰海拔高度為1884米。毛澤東同志所經(jīng)過的金沙縣境基本上都是八寶山支脈的分支。綜上所述,《十六字令》當是毛澤東同志1935年3月底所作,詞中所描寫的即是自己親自所見、所走過的金沙八寶山。至于骷髏山的詮釋,當是烏蒙山為恰當:一來烏蒙山與八寶山的關系正好是上下關系,和毛澤東“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的原注相吻合,二來我們進一步可以想見,一個操湖南湘潭口音的人,會把烏蒙山諧音為骷髏山確實是有可能的。而且,用骷髏山入詩更能增加環(huán)境的險惡和詩的況味,這是毛澤東同志在詩歌中慣用的技巧。《十六字令》后,毛澤東于1935年10月在陜北寫下了《七律·長征》,烏蒙山得到了正名。

      綜上所述,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當是1935年3月12日—3月底所寫,表現(xiàn)的是貴州金沙烏蒙山脈八寶山支系的盛景,抒發(fā)的是東山再起,力挽狂瀾的豪情。

      猜你喜歡
      烏蒙山骷髏遵義會議
      烏蒙山冬韻
      《骷髏格》曲學思想考論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5:14
      烏蒙山奔來“幸福使者”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2:58
      智闖骷髏島
      山的國度
      朱德在遵義會議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42
      骷髏行乞
      遵義會議前后的周恩來
      文史春秋(2017年9期)2017-12-19 12:32:13
      望山——奇美烏蒙山
      會移步的骷髏
      安宁市| 合江县| 孟州市| 滦南县| 丹凤县| 盈江县| 兴文县| 乾安县| 绿春县| 韶关市| 泸溪县| 清镇市| 牟定县| 游戏| 剑河县| 崇义县| 甘肃省| 泗洪县| 克拉玛依市| 元阳县| 敦煌市| 宁陵县| 永德县| 汽车| 云浮市| 广灵县| 清苑县| 延寿县| 长丰县| 娄底市| 璧山县| 陆川县| 法库县| 平南县| 麦盖提县| 北碚区| 山阴县| 临泽县| 松潘县| 邓州市|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