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云
國畫講究留白藝術,于是無畫處皆成妙境,虛實相映、形神兼?zhèn)洌粫ㄖv究留白藝術,于是枯筆處亦有意趣,疏密相間,布局得當;音樂講究留白藝術,于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高中語文教學如若講究留白藝術,定能給學生留下深層思考和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思接千載,心游萬仞,活潑靈動之中思維自然發(fā)展,能力定能提高。
導入新課時,如注意適當留白,定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因為再小的石子投入靜止的湖水,也會讓平靜的水面頓時泛起漣漪,更不要說一艘巨輪經過洶涌的江面,怎能不激起千層浪花?巧妙的提問,不僅能喚起學生注意,而且能讓學生情緒亢奮,思維活躍,從而拓展思維空間。如在上《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你們將來最想成為什么人?”學生聲音自然此起彼伏,不管學生說什么人,教師都可以從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或麥克爾·杰克遜入手引入,“是的,大名鼎鼎的首富比爾·蓋茨,飛人麥克爾·喬丹,天才歌手麥克爾·杰克遜,黑人總統(tǒng)奧巴馬都是我們仰慕的,他們都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可是,我們對美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到底了解多少呢?我們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曾經的生活狀況了解多少呢?請大家結合《我有一個夢想》來作討論?!爆F(xiàn)在的學生崇拜個性明星,景仰傳奇人物,就他們關注的國內外熱點問題提問,肯定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果教師引導適當,尋求到文本內容與社會熱點問題的對應點,教師駕馭課堂就會如魚得水,學生掌握知識就能水到渠成。
在平時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都非常注重板書設計,板書不是醒目美觀,就是簡潔完整,其實教師如果能主動留下板書的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設計,去填充,我認為這樣不僅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教《老王》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張“老王家庭情況登記表”請學生填寫:“姓名______職業(yè)______家庭______ 外貌______ 住處______ ”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了解,想想在這些橫線上填上什么樣的短語比較合適。經過爭論,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認識,對老王悲苦的生活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有時,作家創(chuàng)作作品時也會給讀者留下廣闊的藝術想像空間,這部分“筆所未到,意有所忽”之處,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填補這樣的創(chuàng)作空白。如在教學《聽聽那冷雨》時,作者 “杏花春雨江南”“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等內容就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教師就可以請同學再現(xiàn)意境加以擴寫,然后大聲朗讀或用實物投影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反復揣摩體味這篇詩化散文中有濃厚詩味的句子,作者濃烈醇厚的鄉(xiāng)愁就讓所有的人言之不盡,品之味長。教學時老師如能引導學生在緊要處填補空白,巧妙概括,將 “厚書”讀“薄”;或者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在作者創(chuàng)造意境處填補空白,再現(xiàn)意境,將“薄書”讀“厚”。如此出入一番,學生學習定能事半功倍。
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進入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不是以現(xiàn)成的錄音朗讀代替教師的個性示范,就是以犧牲學生個性聲音來迎合集體需要的大合唱式齊讀,全然不顧朗讀的重音、停頓、語調和節(jié)奏的美感,怎樣才能做到個性的體味和情感的傳達?我認為閱讀留一點空白,就是不求同,注重自我閱讀體驗。當然這樣說并不意味著不進行引導,如教學“祖國土”這個專題,可以由教師范讀《發(fā)現(xiàn)》一課,而《北方》、《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祖國土》等篇目就由學生自我朗讀體驗,再在全班朗讀分享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靜心默讀,重在深入領悟,加以思考把握。發(fā)聲練讀以理清句讀、語氣、聲調,體會感情。快讀是為了表達自由奔放的情感,甚至就是為了背誦又何妨,慢讀是為了與作者心靈交游,表達或深沉或悲憫的情懷。只有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通過課堂朗讀和課外閱讀,來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才會有所發(fā)展,才會最終形成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教師再有本事,一堂課的時間和容量總是有限的,所以教學上總是追求“取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而這就需要教師設計用于激發(fā)學生知識生成、創(chuàng)新的問題。這類問題顯然已不局限于當前學習的內容,它需要學生綜合應用新舊知識、技能來解答問題,從而發(fā)揮好課堂教學向課外的輻射作用。想像片斷、作文,續(xù)寫,評論,讀后感都是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的方式。如上完《斑紋》這一課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片斷練習:周曉楓以敏銳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自然與人類社會的某些共通之處,如自然界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人類社會同樣適用,人類與動物都從屬于這個世界。人類是進化的產物,是自然選擇的產物。你能以理性的眼光來審視人與動物的相似之處嗎?圍繞這個問題寫一則不少于200字的片斷。這樣不僅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像,調動學生過往的生活或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而且通過“人與動物相似點的尋找”,讓所有學生明白生活高度物質化的人類應該學會返璞歸真,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動物,和諧地與萬物相處。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高中語文教學講究留白藝術,是對傳統(tǒng)滿堂灌教學方式的反動,但是強調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尊重并相信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的能力,并不等同于放羊式的無所作為的教學方法,要讓課堂真正有生命活力,還需要所有語文教師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