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孫艷華
談口腔專業(yè)教學中“待進生”的轉化對策
黑龍江 孫艷華
“待進生”是指思想品德較差、學習成績落后,通過老師耐心細致的教育能發(fā)生有效轉化的一部分學生。要切實有效地轉化這些學生,關鍵是我們老師所做的工作能否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激發(fā)他們的成才欲望,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促進“待進生”的轉變。我在多年的口腔專業(y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嘗試,總結如下: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首先,要深入了解造成這些學生落后的原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學生“雙差”的原因往往與家庭因素密切相關。教師要從各方面徹底了解這些學生的家庭情況,才能在以后的轉化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
其次,學生不同的志趣、愛好、才能、稟賦、思維、傾向造成了學生不同的發(fā)展程度和發(fā)展特點。教師只有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較好的轉化方案,因材施教,發(fā)揮長處,改正短處,以長補短。
再次,“待進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為習慣難以矯正的特點。教師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真誠理解學生,真誠對待學生。教師既要有嚴父式的家長形象,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長心理去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循循善誘,讓他們在曲折前進中將“差生”的帽子與心理拋在腳下,找準人生的坐標,勇往直前。
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常把待進生當成“壞學生”,被說成“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嚴重地傷害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因此,在轉化待進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十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用愛心融化待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
我所教的2009級口腔工藝班里有個女生,各科成績都差,平時沉默寡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我比較關注她,從對她幾次談話中了解到,她認為自己特別笨,智力不如人,老師、同學會看不起她,上課不敢接觸老師眼光,平時不愿與同學接近,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同學。針對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對她講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課堂上有意對她投送親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她回答一些較淺顯的問題,答對了便進行表揚、鼓勵,還安排課余時間耐心得幫她復習基礎知識,補缺補漏,經(jīng)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她感受到“老師關心幫助我、愛我”的溫暖;從而恢復了自尊心,對老師從存有“戒心”變“貼心”,從“疏遠”變?yōu)椤坝H近”,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人的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在班里時常聽到了她和同學玩耍時發(fā)出的銀鈴般的笑聲。
待進生猶如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yōu)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作為施教者,要善于從待進生身上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個性特征,觀察他們時隱時現(xiàn)的閃光點,作為教育轉化他們的突破口從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
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學生,由于家長缺乏正確的管教,從小養(yǎng)成說謊和打架、偷盜等壞行為,先后被兩所學校開除而來到我當時所教班級,即使是出來乍到,他卻居然膽大妄為,把一個原本就較差,好不容易才步入正軌的班級,剎那間攪得一團糟:擾亂課堂秩序,打罵同學,頂撞老師、還往得罪他的同學家里打恐嚇電話……總之,無惡不作,但我發(fā)現(xiàn)他擅長體育,對女生比較友好,抓住這個情況,我先對他進行耐心的談話,既肯定他的優(yōu)點,又指出他存在缺點,用生活中一些典型的事例對他進行啟發(fā)誘導,使其懂得小時候要做一個誠實正直的孩子,長大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鼓勵他勇于改正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爭取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再同家長統(tǒng)一要求,配合教育,還安排班里一名女班長對他關心幫助。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這個同學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師、父母和同學對他真情善意的關心、愛護,從此痛改前非,而且在班上更加熱情地為集體做好事,他說這是將功補過,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走上了進步的道路。
根據(jù)“待進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做轉化工作時,不能持有偏見,應對他們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于肯定,并及時給于鼓勵,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教師要適時地、不斷地鼓勵他們把這些閃光點發(fā)揚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全面發(fā)展。在做轉化工作時,教師不能成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應成為他們可依賴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應多與他們接觸,多參與他們的討論,在討論、接觸中將思想教育的著眼點由結論灌輸轉向正確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們能夠在社會準則和行為準則的前提下進行獨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適合社會需要和發(fā)展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幫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體的重要地位,從而加強他們的自律意識,促使他們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這樣,他們能樹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觀念,實現(xiàn)身心如一的轉化。
責任心是做人做事的關鍵。對待進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充分挖掘其積極因素,但決不能姑息、袒護其缺點和消極因素而降低要求,應該把熱情關心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當然,對待進生的逐步要求要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恨鐵不成鋼”,而要嚴之有度,嚴中有別,對不同的對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對待進生的轉化目標和期望,要切合個人的實際和特點,引導他們制定個人上進計劃,分設幾個臺階,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jīng)過努力能逐步達到,在新的起點上,有提出高一點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實現(xiàn)“待進生”的轉化必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內(nèi)因外,還需要外因的作用。
首先是發(fā)揮師生的幫教力量。教師除了自己直接教育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骨干,使“待進生”成為同班或鄰近班的優(yōu)秀學生的幫助對象,并經(jīng)常了解情況,安排內(nèi)容,指導方法,及時總結表彰。
其次要充分挖掘家教的潛力?!按M生”家長怕進校門,怕見教師。因此教師必須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共同研究制訂轉化方案,互相聯(lián)系,互相督促。教師要及時向家長通報其子女取得的每一點成績,使“待進生”轉化得到家長的進一步支持和配合,達到轉化的目的。
再次必須重視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應努力爭取社會的支持,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密切配合的教育體系。讓學生生活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健康發(fā)展。
“情到深處自成歌”。要給予“待進生”更多的愛,針對不同情形采取相應的“愛”的教育,并施以正確的引導,使之愉快地感受人生,感受生活,感受學習,讓待進生在愛的沐浴下健康成長。
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他們的心里都有著許多美好的愿望,真正自暴自棄,無藥可救的學生是沒有的,只要我們老師不拋棄他們,讓他們永遠生活在希望之中,感受成功的快樂、集體的溫暖,他們都會成為社會上的棟梁之材。
(作者單位:鶴崗衛(wèi)生學校)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