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河 侯 曉
1.山東省茌平縣樂平鎮(zhèn)郝集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茌平 252125;2.山東省茌平縣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 茌平 252100
肝硬化是各種慢性肝病發(fā)展的晚期階段。臨床上,起病隱匿,病程發(fā)展緩慢,晚期以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xiàn),常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其中消化道癥狀最為常見,可表現(xiàn)為腹脹、腹瀉、腹痛、食欲下降等,其中腹脹與胃腸積氣、腹水和肝脾腫大等有關(guān),當腹水量大時,腹脹成為患者最難忍受的癥狀,必須予以重點治療。筆者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灸療痞根穴聯(lián)和中藥口服治療肝硬化腹水、腹脹,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選擇標準均經(jīng)醫(yī)生診斷,B超、CT征象診斷等確診。觀察病例來自我院肝病科病人,治療組4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男28例,女18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69歲,平均年齡 (42.7±8.01)歲,病程最短6周,最長20年;對照組35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3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 (41.9±8.7)歲,病程最短4周,最長21年。兩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基礎(chǔ)治療:口服水飛薊素,每次2片,每日3次;當病毒含量HBV-DNA≥105/ml時,給予拉米夫定0.1g,每日1次口服。
治療組:采用口服復元丹膠囊加灸療痞根穴法。復元丹膠囊藥物組成:炮附子60g,煨木香,炒茴香、川椒 (炒去汗)、獨活、姜厚樸、炒白術(shù)、陳皮、炒吳茱萸、桂心各30g,澤瀉45g,煨肉豆蔻、檳榔各15g。將以上藥物粉碎研成細粉,過七號篩,混勻,裝膠囊,每5粒含生藥8g,裝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5粒,飯后半小時紫蘇湯送服。痞根穴灸療法:痞根穴 (經(jīng)外奇穴,在腰部,當?shù)谝谎导幌?,旁開3.5寸),兩側(cè)均施以艾柱灸,體質(zhì)壯實者灸9壯,一般者灸7壯,虛弱者灸5壯。10天1個療程。
對照組:給予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飯前30分鐘口服,10天1個療程。療程結(jié)束后比較療效。
顯效:經(jīng)B超證實腹水消退,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肝功能全面改善;好轉(zhuǎn):經(jīng)B超證實腹水明顯減少,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肝功能部分改善;無效:腹水不減或增多,癥狀加重,病情逐漸惡化,死亡。
兩組總的療效分析: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分別為:顯效32、18例,有效9、7例,無效5、10例,總有效率89.1%、71.4%,經(jīng)χ2檢驗p<0.05。所有患者均能堅持完成療程。
肝硬化病人常發(fā)生水腫、腹水,是門靜脈高壓升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有效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引起。中醫(yī)認為,腹水歸屬于水腫、臌脹范疇,常分為氣臌、水臌、血臌等證型,程門雪《金匱篇解》從寒熱虛實立論,而獨重虛寒,指出“立寒熱二大因,得臌脹之綱領(lǐng)矣。然以臨證經(jīng)驗所得,屬熱者究少,屬寒者實多,而屬虛屬寒更繁見不鮮也”,即明確強調(diào)了肝硬化腹水、腹脹患者根本原因是脾腎陽虛,推動無力,水液停聚,三焦不通,因而重視應用溫補脾腎、行氣利水的方法治療肝硬化腹水、腹脹。
復元丹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原方包括13味藥物,加上送服的紫蘇共14味藥組成。原方主治水腫,“真火氣虧,不能滋養(yǎng)真土,土不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不瀉,氣脈閉塞,樞機不通,而致喘息奔急,水氣盈溢,滲透經(jīng)絡,皮膚溢滿,足脛尤甚,兩目下腫,腿股間冷,口苦舌干,心腹堅脹,不得正偃,偃則咳嗽,小便不通,夢中虛驚,不能安臥”。方中附子、肉桂溫腎陽以助氣化,腎功恢復,水津才能正常分布;川椒振奮中陽,白術(shù)健脾運濕,陳皮、厚樸醒脾化濕,脾功恢復,水津才能正常轉(zhuǎn)輸;紫蘇宣降肺氣,肺功恢復,水津才能正常宣降;再用獨活開瀉腠理,祛濕于外,澤瀉疏導三焦,利水于下,成為一面恢復功能,一面消除積水的配伍形式。方用紫蘇宣降上焦肺氣,陳皮、厚樸調(diào)暢中焦脾氣,小茴、吳萸疏達下焦肝氣,并以善疏三焦氣滯的木香、檳榔相助,令三焦氣調(diào),則氣機升降出入無阻,反佐收澀的肉蔻,可制約行氣藥物辛散太過,兩類藥物合用,溫陽實脾,利氣行水,功可“助真火,養(yǎng)真土,運動樞機”,治療肝硬化腹水,正合病機,故筆者常在臨床使用該方改為煎劑以取效。然而,因為患者消化功能較弱,有時難以口服湯藥,這時常將其制為膠囊,利于服用。
然而,有些病人服用藥物困難,這時外治法具有了一定的優(yōu)勢。因為肝硬化病人凝血機制障礙,針刺療法受到限制?!毒霸廊珪吩弧皥灶B之疾,非用火攻,終難消散,故莫妙于灸?!薄饵S帝內(nèi)經(jīng)》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yī)學入門》講“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這時,可以采用灸法。肝硬化病人自覺腹脹、痞滿,《景岳全書》“凡灸痞者,須灸痞根,無有不效”。痞根屬于經(jīng)外奇穴,在腰部,當?shù)谝谎导幌拢蚤_3.5寸。功用健脾和胃,理氣止痛。主治胃痙攣,胃炎,胃擴張,肝炎,肝脾腫大;腰肌勞損,腎下垂。艾灸痞根,對于肝硬化病人的腹脹,療效迅速,灸后病人腹脹很快減輕,食欲明顯好轉(zhuǎn),并且可以較順利的口服中藥,增加治療效果。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筆者認為,采用溫陽行氣法,口服復元丹膠囊、艾灸痞根穴聯(lián)合應用,對于肝硬化病人的腹水、腹脹及食欲不振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1]陳潮祖.中醫(yī)治法與方劑.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69-270.
[2]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440-448.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