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軍,曹丹珠,張秀麗
遼寧省本溪市鐵路醫(yī)院內(nèi)科,遼寧本溪 117000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內(nèi)科常見的急癥之一,以大量嘔血或排大量柏油樣便為主要癥狀,一般在數(shù)小時內(nèi)失血量超過1 000 ml或循環(huán)血量的20%。如不及時控制,將導致出血性休克,以致死亡。主要原因以胃十二指腸潰瘍;肝內(nèi)局限性感染、肝腫瘤、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急性胃黏膜病變?yōu)橹?,也可見于胃癌、膽管出血、血液病、尿毒癥等。雖然近年來診斷及治療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因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變化快、病死率高,仍嚴重威脅著患者生命。因此,做好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護理是整個治療中不容忽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對疾病的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組45例患者均為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內(nèi)科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齡19~79歲,平均45.5歲;病因:消化性潰瘍24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10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5例,胃癌5例,胃黏膜下血管畸形破裂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嘔血、便血和休克癥狀。經(jīng)過臨床護理,痊愈36例,轉(zhuǎn)外科手術治療7例,死亡2例。
由于患者失血過多,隨時可能出現(xiàn)出血性休克,導致死亡,盡快恢復有效循環(huán)血量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應迅速補充血容量,糾正周圍循環(huán)衰竭,護士應迅速建立2~3條靜脈通道,為輸液和輸血做準備,輸液速度宜快,必要時可加壓,但對年老體弱者應注意避免輸血、輸液過快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重要臨床癥狀、體征,并及時向醫(yī)師匯報。①觀察患者呼吸、脈搏、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必要時進行中心靜脈壓測定,老年及危重患者需心電圖監(jiān)護。根據(jù)病情變化0.5~1.0 h測量血壓1次,并做好記錄,如血壓逐漸下降,提示有活動性出血;注意觀察脈搏頻率及強弱,如果患者出現(xiàn)脈搏細弱同時伴有煩躁不安、心悸、面色蒼白等癥狀,可能表示患者體內(nèi)已有大量出血,患者隨時有可能休克,應立即報告醫(yī)生[1]。②嘔血、便血的量及其伴隨癥狀。③皮膚和甲床色澤、肢端血液循環(huán)、溫度變化等。④每小時及24 h尿量。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出現(xiàn)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導致反射性血管擴張加速出血,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做好安撫工作,護理人員可陪伴患者,及時消除血跡,減少不良刺激。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懼感,使患者保持穩(wěn)定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才有利于止血。避免醫(yī)務人員在床邊討論患者病情及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
嘔血時應平臥,抬高雙下肢,同時頭偏向一側(cè),防止窒息或誤吸,及時清除呼吸道中的血液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吸氧。同時準備急救器材、藥品,如氧氣、常用止血、升壓藥物、吸引器等。由于患者失血過多,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患者常伴有頭昏、乏力等癥狀,應保證患者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檢查,限制探視人群,避免交叉感染。
采用生理鹽水清洗口腔,2~3次/d,嘔吐、嘔血后立即為患者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感染。
三腔管氣囊止血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手段之一。當藥物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急性大出血無效時,應及時采用三腔管壓迫止血,術前仔細檢查三腔管的質(zhì)量,確保三腔管通暢,能夠有效牽引;術中應采取仰臥位或者頭部側(cè)傾,以避免嘔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積極配合醫(yī)生插管及固定,插管期間做好口腔護理,定時抽取胃液,觀察出血是否停止,放置三腔管使用24 h后,應放氣15~20 min后再注氣加壓,以免食管胃底黏膜因受壓過久而缺血壞死,三腔管放置48~72 h后,先將氣囊放氣,觀察12 h,如確定已停止出血,方可拔管,并給予患者石蠟油30 ml口服,10 min后拔管[2-3],以防止食管及胃黏膜撕裂。
急性出血期禁食,以避免出血創(chuàng)面受食物直接刺激,減輕出血,根據(jù)病情禁食1~3 d,也可適當延長。出血停止后按順序給予溫涼流質(zhì)、半流質(zhì)及易消化無刺激性的軟飲食,并采取少量多餐的形式,病情穩(wěn)定后改為正常飲食,向患者及家屬宣傳控制飲食的重要性,促使家屬配合治療,使患者早日康復。
臥床患者每2小時翻身1次,有條件的可給予氣墊床,保持床位鋪平整、清潔、干燥,避免局部刺激。及時清理大小便,經(jīng)常用溫水洗浴,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受壓部位用熱毛巾局部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4]。
護士應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誘因及熟識其基本癥狀,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把護理工作做在癥狀出現(xiàn)之前,增強預見性,對出院的患者要幫助其找出誘因,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避免服用刺激性飲食或藥物等。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基本醫(yī)學知識,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誘因、預防和應急措施,加強自我護理,以減少再度出血的危險,出院后定期門診隨診。
上消化道大出血因起病急、易造成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颊咄橛醒萘繙p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是常見的急癥,病死率高達8%~13%。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療,是十分關鍵的。近年來,由于急診內(nèi)鏡、腹腔動脈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掃描的廣泛應用,對出血部位和病因一般能迅速作出診斷。纖維胃鏡檢查安全可靠,是當前首選的診斷方法,其診斷價值比X線鋇劑高,陽性率可達80%~90%。對一些X線鋇劑檢查不易發(fā)現(xiàn)的賁門黏膜撕裂癥、糜爛性胃炎、淺潰瘍,內(nèi)鏡可迅速作出診斷。但是一般在出血后24~48 h檢查最佳,有出血性休克者應首先補充血容量,保證血壓穩(wěn)定。
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護理,首要是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呼吸、意識、尿量等)判斷病情,危急者配合醫(yī)生及時治療,出血期絕對臥床,鎮(zhèn)靜,并給予心理支持[5-6]。嘔血時注意防止患者誤吸,此外治療中還要對患者飲食、睡眠、排便等進行護理指導,提高患者護理舒適度。通過上述護理措施,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減輕了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1]曲維香.標準護理計劃內(nèi)科[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會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1:344.
[2]林春華.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誘因分析及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8):22.
[3]李校天.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3,6(6):451.
[4] 殷磊.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3.
[5]趙平凡,楊書香,孫亞萍,重癥顱腦損傷并發(fā)應激性潰瘍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4,25(5):144-145.
[6]張玲,段成英.重型顱腦損傷的病情觀察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2,15(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