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巖(河南省新鄉(xiāng)學院音樂系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沃爾夫?qū)ぐⅠR德烏斯·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城德一個杰出的音樂家庭里誕生。他的父親萊奧波爾德·莫扎特是一個提琴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莫扎特在他3歲時就有著非凡的音樂天才,4歲就寫鋼琴協(xié)奏曲,他的父親被他的曲子深深感動。1762年,將近6歲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鋼琴的彈奏技術(shù),7歲的時候,莫扎特就有著驚人的聽覺和音樂記憶力,與此同時,他又開始學習拉小提琴。
在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歌劇和交響樂是最重要的兩種體裁。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22部歌劇,這對于一位僅活到35歲的人來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在莫扎特的歌劇中,滲透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精神,這就是用歌劇的形式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人生,用音樂的手段刻畫人物的心理特征,展示戲劇發(fā)展的過程。莫扎特認為,音樂是歌劇戲劇結(jié)構(gòu)的基礎,而且,“在歌劇中詩歌應當是音樂順從的女兒”。在他的歌劇中,詠嘆調(diào)和重唱仍然是戲劇結(jié)構(gòu)的支點,其中詠嘆調(diào)是作為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段,而重唱則是表達多種人物的心里組合,強調(diào)人物之間的對立和聯(lián)系。正是由于他把劇情的發(fā)展貫穿在音樂的發(fā)展之中,人們才把莫扎特的歌劇看作是歐洲歌劇的發(fā)展從童年走向成年的標志。在莫扎特的歌劇作品中,最著名的有3部,它們是《費加羅的婚禮》《唐·爵凡尼》和《魔笛》。
作曲:莫扎特,作詞:達·蓬泰(Lorenzo da Ponte)根據(jù)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戲劇寫成。
首次上演: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奧國國家劇院,由莫扎特親自指揮。
人物:阿爾瑪維瓦伯爵(Count Almavina)男中音
費加羅(Figaro)——伯爵的侍者 男中音
巴爾托洛醫(yī)生(Doctor Bartolo)男低音
唐.巴西利奧(Don Basilio)——音樂教師 男高音
切魯比諾(Cherubino)——童仆 女高音
安托尼奧(Antonio)——園丁 男低音
唐.庫爾西奧(Don Curzio)——法律顧問 男高音
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 女高音
蘇姍娜(Susanna)——伯爵夫人的女侍,費加羅的未婚妻女高音
馬賽林娜(Marcellina)——女監(jiān)護人 女高音
巴巴麗娜(Barbarina)——安托尼奧的女兒 女高音
時間:十七世紀,地點:西班牙塞維里亞(Seville)城近郊阿瓜。弗雷斯卡(Aguas Frescas)村,阿爾瑪維瓦伯爵的別墅。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給當時的巴黎戲劇界提供了引人發(fā)笑的喜劇。此劇以其尖銳的諷刺性被人認為是他在創(chuàng)作《莫利埃爾》以后最杰出的名作。劇情是以獲得好評的博馬舍(Beaumarchais,Pierre Augustin Caron de 1732-1799)所作的同名戲劇為基礎編寫的,原劇1784年在巴黎法蘭西劇院上演。這部歌劇是博馬舍的費加羅三步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塞維里亞理發(fā)師》,1775年上演。
故事發(fā)生在17世紀西班牙塞維里亞近鄰的阿爾瑪維瓦伯爵的別墅。風流倜儻的阿兒瑪維亞伯爵對侍女蘇姍娜不懷好意,千方百計地阻攔她與侍仆費加羅地婚姻。伯爵夫人對此很是不滿,在費加羅和蘇姍娜的設計下,終于使伯爵原形畢露,并跪地懇求伯爵夫人的寬恕。費加羅和蘇珊那終結(jié)良緣。其間穿插了眾多的戲劇情節(jié),令人捧腹之余,抨擊了封建貴族階層的淫逸、腐敗及其特權(quán),歌頌了蘇姍娜、費加羅等第三等級民眾的機智勇敢、正直樸實及勇往直前的樂觀主意精神。
這部歌劇在重唱的發(fā)展、旋律的美麗新鮮、管弦樂運用的變化等方面看起來,這部作品是在是以前任何歌劇所比不上的。羅西尼與莫扎特兩人拿這樣的故事寫歌劇,暫且不論他們所作的音樂是如何不同(唯一相同點之處,就是兩者的作品都是充滿喜劇情緒的寫作),就他們所寫的故事而論,至少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即在羅西尼的作品里,全劇的主干人物是理發(fā)師費加羅,是一個男子,而在莫扎特作品里的主干人物是蘇姍娜,是一個女子,是用一出喜劇,寫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子作出了男人所做不出來的巧妙精彩的事情。
蘇姍娜屬于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Soprano一詞源自意大利語Sopra,即“在```之上”,指女生(或男子假聲)中音域“最高的”聲部。隨著歌劇內(nèi)容的發(fā)展,女高音扮演的角色漸漸分出幾種類型。
抒情女高音的音域一般為(C1~C3)歌唱音色清柔,氣息委婉,行腔連貫,富線條感;以細膩的情感處理,演唱流暢起伏的如歌旋律見長。
從第一幕開始我們可見蘇姍娜就以聰明、活潑的面容來面對觀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伯爵因貴族尊嚴受觸犯而怒氣沖沖,莫扎特寫了這首小三重唱,其中蘇姍娜慌張的唱道:“多么糟糕,我真苦惱,教我害怕,我心跳?!?/p>
第三幕蘇姍娜與夫人唱起首“寫信二重唱”:“一首歌曲。今天夜晚西風吹來,西風吹來``````”歌聲美妙動人,優(yōu)美得小二重唱有如旋律化了的對話。
第四幕蘇姍娜唱了首《快來把,心上人》,宣敘調(diào)和詠嘆調(diào),屬于活潑的快板,蘇姍娜終于可以和他心愛的人在一起了,她高興的唱著:“盼望的時刻終于來到,我要投入他的懷抱……
在我們欣賞過蘇姍娜的演繹后,我們發(fā)現(xiàn),自身作為一名女高音歌唱者,除了要學好發(fā)音技術(shù),也要做到以下幾點:(1)懂得揣摩人物心理的細膩與復雜;(2)提升審美意識促進美聲藝術(shù)的提高;(3)具備廣闊的音域和更大的音量;(4)善于變化聲音色調(diào),以適應復雜的角色類型的表現(xiàn);(5)有活力,有沖擊力;(6)在抒情風格中強化音色的緊張度,運用堅實有力的發(fā)聲和富于激情的情感狀態(tài)將音樂推向喜劇性高潮。
在我們學習莫扎特歌劇不僅僅是知道一部《費加羅的婚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了解到了莫扎特且關(guān)于古典樂派時期的歷史、人物、事件等。整一部《費加羅的婚禮》在我們的聲樂教育、舞臺表演和實踐經(jīng)驗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jīng)常觀摩交響樂與歌劇,對我們歌唱者來說是有莫大幫助的。
1.王次火召.莫扎特[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8.10
2.科貝.西洋歌劇故事全集[M].美國.人民出版社張洪島.編譯.1983(5).
3.王沛綸.歌劇辭典[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5.5(3).
4.張承謨.西歐十大名歌劇欣賞[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5).
5.張弦.西洋歌劇名作解說.上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3(10)
6.錢苑.歌劇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4(5)
7.王鳳崎.歌劇藝術(shù)欣賞[M].山西:山西太原出版社 1997.1(4)
8.鄭顯全.外國音樂曲名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