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剛 (鐵力市群眾藝術館 黑龍江伊春 152500)
中國民族聲樂是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演變、發(fā)展,在歷史沿襲過程中保存下來的一種傳統(tǒng)的音樂形態(tài),它包括傳統(tǒng)的民歌、戲曲、曲藝等,隨民族的誕生而傳于人世,民族聲樂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各民族人民的心聲,展示了不同群體的文化特征、心理特征和民族特征。
民族聲樂是指歌唱行為,它包括演唱方式、演唱技巧、歌唱語言、表演等。民族聲樂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質的一種演唱藝術,它代表了各民族不同的演唱形式和不同的演唱方法。而我國是擁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各民族都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語言親切動人、符合人們欣賞習慣和審美觀念的歌唱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下面就具體的分析下民族聲樂。
民族聲樂大體可分為民間歌唱、民間說唱、戲曲演唱和民族新唱法四大類。
1.民間歌唱藝術
民間歌唱,指由民間藝人、民間歌手演唱本地區(qū)、本民族的鄉(xiāng)土民歌。其演唱主要根據(jù)當?shù)貍鞒械拿耖g歌曲、演唱方式一般為即興演唱。如各種山歌、號子、小調及各地方、各民族不同種類的民歌,并在民間口傳心授,廣為傳唱。這些來自民間的歌唱,是孕育中華民族聲樂的搖籃,也是民族聲樂發(fā)展的源泉。這些演唱者并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聲音訓練,而只是靠一代又一代群眾口耳相傳的流傳到今天,這是真正的原生態(tài)民間藝術。
2.民間說唱藝術
民間說唱,是指念白和歌唱在表演過程中相互交替進行,說中帶唱、唱中有說、把說唱結合在一起,但主要還是以吟為主,再加上唱的一種民間演唱形式。如北方的大鼓、漁鼓道情、牌子曲類、琴書、雜曲、走唱、板誦等,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
3.戲曲演唱藝術
我國的戲曲非常豐富,各民族、各地方戲曲品種繁多。如今的戲曲演唱主要以昆曲、京劇作為代表,現(xiàn)代京劇除了在唱腔上保留原來的傳統(tǒng)外,還增加了合唱、重唱、伴唱等形式,而在樂隊編制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戲曲演唱在民族傳統(tǒng)聲樂中占有重要地位。
4.民族新演唱藝術
“民族新唱法”,它是以漢語為基礎,適應性較強,既能演唱各種傳統(tǒng)歌曲、唱段,又能演唱近現(xiàn)代、當代創(chuàng)作的不同風格歌曲和歌劇,它是借鑒了西方美聲演唱方法而又不同于西方美聲唱法的一種新唱法,其表現(xiàn)方法和表現(xiàn)力具有民族風格和特點。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演唱表演時必須是聲音、吐字、感情、修養(yǎng)、形象等高度統(tǒng)一,才能形成民族聲樂藝術的風格。
演唱方法和聲樂技巧:民族聲樂中對聲音的要求是適應中華民族欣賞習慣的聲音色彩,盡可能地在生活語言基礎上美化和完善,使聲音“清、脆、水、甜、美”。聲音要達到輕松自如,氣息是基礎。
歌唱時的氣息就是呼吸,呼吸是發(fā)聲的動力,歌唱時的呼吸并非日常生活中呼吸那樣簡單,而是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運用,需要演唱者的不斷學習,磨練,才能達到歌唱的要求。歌唱時的呼吸法,一般可概括為三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聯(lián)合式呼吸?,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人采用的是胸腹聯(lián)合式呼吸。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首先姿勢要正確,胸部挺拔而不僵直,吸氣時兩肋擴展,放松腹部;其次是吸氣動作要快,口鼻同時進行。呼氣不能過猛,要使呼氣肌群與吸氣肌群保持且戰(zhàn)且退的狀態(tài),使呼氣徐緩均勻,氣息不致很快逸失,其次在于氣息與聲門的良好配合,這樣才不會不浪費氣息,掌握了呼吸的技巧之后,發(fā)聲演唱才能輕松自如。
歌唱中的語言:聲樂不僅用人聲這個樂器唱出美好的旋律,還要用語言來表達聲樂作品的內容和感情。
歌唱的語言一直是古今中外聲樂流派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在我國民族傳統(tǒng)聲樂中,對歌唱的吐字有著嚴格的要求和一套訓練的方法?!耙宰中星?,字正腔圓”。我國漢字完整的字音結構包括字頭、字頸、字腹、字尾、語調五部分,首先字頭是一字之始,發(fā)音要清晰、簡練、準確、有力。然后字腹必須有明確的支點和穩(wěn)定狀態(tài),字音的延長主要在字腹上,以字腹是核心,字頭和字尾是依附在穩(wěn)定的字腹上面來體現(xiàn)它本身的特點而存在。最后字尾的收聲要明確、清晰而且簡短。咬字要靈活,字與聲達到統(tǒng)一和諧,融合成為一個整體,歌唱之中才能真正做到字正腔圓。
歌唱中要投入“感情”:在歌唱中“感情”占有不可偏廢的位置。首先要求演唱者必須理解歌詞的內容,找到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了解詞曲作家在創(chuàng)作他們聲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思想狀態(tài),包括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再進一步把握聲樂作品的內涵,理解作品,最后恰如其份地把聲樂作品的音樂形象帶到觀眾的面前。一名好的民族聲樂演唱者,必須學會用“情”去唱,以情帶聲,聲情并茂。除了做到聲情并茂,演唱者還要根據(jù)人物的喜、怒、哀、樂等真實情感,作品的民族特點、地方風格、作品樣式,以及演唱者自身的表演技巧的基本功和藝術修養(yǎng)、音樂素質和文化素質,最后再充分利用好舞臺空間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達到以歌傳情,聲情并茂,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在歌唱表演中形象也非常重要,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演員來說除了具備聲、字、情、外,還必須具備為觀眾所喜愛的優(yōu)美的舞臺形象,通過眼神、手勢、臺步都要準確傳達歌唱中的內容。還要慢慢的演繹出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韻味來,才能更完美準確地表達聲樂作品的內容,才能更打動聽眾,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我國是一個具有數(shù)千年樂律學的文化古國,不僅有世界上最具民族特色的京劇,還有地方戲曲和56個民族民歌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核。我們的民族戲曲、民族曲藝,各個民族、各個地方的民歌正是民族聲樂取之不盡的深厚的文化源泉和音樂素材寶庫。我們應該在立足本民族聲樂傳統(tǒng)的基礎上,用開放、豁達、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種不同層面、不同形態(tài)和不同趣味以及不同唱法的創(chuàng)新,還要不斷汲取各方面的精華,經(jīng)過不斷地努力我們一定會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民族聲樂的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