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波
(甘肅省平涼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臨床中一直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療效顯著[1],不良反應少,而非腎性貧血涵蓋了眾多的疾病種類,包括化療腫瘤相關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2]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貧血等。雖然疾病種類多,病因復雜,但主要的本質均與造血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缺乏有關。因此“外援性”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是否也能對該病改善血紅蛋白水平、臨床情況包括總體生活質量(QOL)以及減少輸血量的目的,作為治療的新途徑呢。我們選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到我科就診的非腎性貧血患者進行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旨在驗證該藥物的療效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用藥提供借鑒。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到我科就診的非腎性貧血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32~65歲,平均(52.2±8.5)歲,病程2~10年,平均(5.2±3.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均通過實驗室血液,骨髓檢查確診。腫瘤相關性貧血34例(其中肺癌8例,肝癌7例,淋巴癌3例,乳腺癌6例,白血病10例),F(xiàn)AB分型難治性貧血(RA)4例,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AEB)2例,難治性貧血伴環(huán)狀鐵粒幼細胞(RAS)2例,轉化性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過多(RAEBT)2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14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2例。將該組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根據不同病情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并給予維生素B12、B6、葉酸以及亞鐵制劑輔助治療。
研究組:在對癥支持輔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成都地奧九泓制藥廠生產,每支10000,3000U,批號:S19980074,S20010001,皮下注射,3000U/次,1次/d,用藥前,用藥后8周記錄患者血液檢查等基本情況。
對照組:僅采取對癥支持治療以及維生素B12、B6、葉酸以及亞鐵制劑輔助治療,用藥前,用藥后8周記錄患者血液檢查等基本情況。
觀察治療前后組內,組間癥狀改善狀況,實驗室檢查以及生存質量測評。
所有數據統(tǒng)計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前后對照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見表1。
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指標改善情況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3。
無論是任何原因引起的貧血,有針性的治療既能緩解貧血引起的繼發(fā)癥,也對原發(fā)疾病治療有輔助作用。眾多的貧血患者生活質量低下,病情發(fā)展到最后選擇的治療方式只能是輸血,而輸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嚴格的適應證,患者也必須承擔輸血反應,潛藏的病毒感染等風險,價格昂貴,因此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出現(xiàn),無疑是貧血患者的希望。
促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造血細胞生長因子,可以抑制紅系祖細胞凋亡,刺激干細胞的增殖與分化[3],本研究中患者Hb、Hct、臨床癥狀以及生活質量均得到改善,與相關報道相一致。我們考慮促紅細胞生成素通過Hb水平遞增提高血液攜氧能力,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以及臟器功能,從而改善不良反應,改善患者主觀感覺,提高生活質量。
[1]李素霞,朱宏麗,盧學春,等.氨磷汀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7,15(1):86.
[2]王立玲,楊波.促紅細胞生成素在早產兒貧血和腦保護方面的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研究,2008,23(2):152-154.
[3]趙方,張雙船,周于新,等.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對新生鼠缺氧性腸損傷的防治作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11):85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