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
最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丑聞”不斷:廣州下屬公司的天價酒事件余波未平,岳陽加油站的“問題油”又給許多車輛造成很大損害;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汽油在國際油價上下浮動的背景下只漲不降,也引起消費者普遍不滿。就在這個時候,它的董事長傅成玉還要與眾多央企老總去當什么工程院院士。消息傳出,輿論嘩然,指責聲一片。
類似現(xiàn)象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中國石油、中國銀行、中國建筑、中國航空、中國遠洋、中國鐵路、中國人壽以及國家電網(wǎng)等“國字號”企業(yè)普遍存在。于是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我以為,與行業(yè)壟斷和學術腐敗有關。
所謂壟斷,是對自由競爭的致命威脅和徹底破壞。當代中國的壟斷性企業(yè),是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產物。早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石化、電信、金融、鐵路、航空、航海、電力、保險等部門都屬于國家行政單位。當這些部門在進入市場的時候,仍然在行業(yè)中保持了壟斷地位。于是,當這些“國字號”企業(yè)開始在市場中追逐利潤的時候,就會處于絕對優(yōu)勢,并用壟斷的手法得到遠遠高于市場競爭的利潤。這不僅對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造成無休止的剝奪與傷害,還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企業(yè)腐敗。上述天價酒等事件,只不過是企業(yè)腐敗的冰山一角而已。
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壟斷企業(yè)雖然利潤極其豐厚,但是卻往往處于虧損狀態(tài)。由于沒有一個獨立的會計部門能夠告訴大家它們的成本是如何構成的,它們的經(jīng)營是如何進行的,所以這些壟斷企業(yè)就能夠為所欲為并堂而皇之地生存下去??傊?,壟斷破壞了人類生存與進步的競爭機制,給整個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于是人們不禁要問:動物還懂得如果對手全部死亡,就預示自己將要滅亡,難道我們連動物也不如嗎?
前幾年我曾經(jīng)以《學術腐敗是怎樣煉成的》為題寫過一篇文章,其中談到“漠視科學的思想觀念”、“權力依附的人格取向”、“毫無興趣的教育過程”、“官學勾結的尋租體制”,是導致學術腐敗的四大因素。如今學術腐敗似乎也有“與時俱進”的跡象。其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媚于金錢的整體淪陷”,用現(xiàn)在的流行話來說就是學界“傍大款”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比如清華百年校慶剛過,在校園里就出現(xiàn)以“真維斯”命名的大樓。一所令無數(shù)中國人景仰的最著名的大學,一所曾經(jīng)培養(yǎng)出許多大師的圣殿,居然淪落到這種地步,不能不讓人心寒齒冷。所以我懷疑,這些大型國企的高管都相中了中國工程院,是不是也要對相關方面有所貢獻或者有所勾兌?如果真是這樣,那至少是國有資產的一種流失。
也許有人會說,傅成玉們早年受過較好的學術訓練,后來又有豐富的企業(yè)管理經(jīng)驗,讓他們進入中國工程院利大于弊。但是我認為一心不可二用。如果你真是要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心得貢獻于學術,貢獻于社會,未必非要有院士這樣的名分。何況,學術是一種獨立而神圣的事業(yè),它要求從事學術研究的人要有不計名利、不計報酬,不怕坐冷板凳的人格風范和人文精神。在這方面,長期以營利為目的的傅成玉們,恐怕很難適應。因此我奉勸他們還是繼續(xù)做好本職工作,以便把那些院士的名額留給真正熱愛學術研究的人們。
【原載2011年9月2日《湘聲報·夜讀偶記》】
插圖∕無題∕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