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春
(重慶師范大學圖書館 重慶 400047)
圖書是圖書館的基本組成要素,也是重要的國家財產(chǎn),如果遺失,必須進行相應賠償,以彌補國家的損失。圖書館外借活動頻繁,借出圖書難免有所遺失,為使賠償工作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各圖書館都會結合館情制定相應的賠償制度。筆者檢視國內眾多圖書館現(xiàn)行外借遺失賠償制度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圖書館都是以圖書原價為基數(shù)再乘上一定倍數(shù)計算賠償額,而用這種簡單倍率制計算出的賠償額度與圖書館的實際損失往往相差甚遠,結果或是損害了館藏結構,或是加重了讀者的經(jīng)濟負擔。為在圖書館和讀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筆者認為有必要從重置成本的角度反思現(xiàn)行賠償制度。
為了厘清現(xiàn)行圖書外借遺失賠償制度的特征,筆者有代表性地查閱了國家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和重慶所有高校圖書館的現(xiàn)行外借遺失賠償制度,并對其進行了分析、歸納,發(fā)現(xiàn)如下特征。
每個圖書館的外借遺失賠償制度都會首先作出類似“所借書刊如有遺失,應以與原書相同的版本或經(jīng)本館同意的新版本賠償,并收取工本費若干”[1]的規(guī)定。這樣以書賠書,既能保證館藏結構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也不至于加重讀者的經(jīng)濟負擔,合情合理。該規(guī)定簡單、準確,易于理解,便于執(zhí)行。工作人員只需審查讀者所賠圖書與原書是否相同或是否為新版本,再加收規(guī)定的若干工本費(圖書分編、加工及材料費)即可,使圖書館和讀者之間易達成共識,有利于構筑和諧的圖書館氛圍。該規(guī)定為所有圖書館采用,也未見讀者提出異議,證明其有一定合理性。
若讀者不能賠償同等(或更新)版本圖書,則需以款賠書。各館外借遺失賠償制度均規(guī)定了相應的賠款細則,要求讀者折付現(xiàn)金賠償。筆者分析了較多圖書館的現(xiàn)金賠償細則發(fā)現(xiàn),各館規(guī)定千差萬別,但大致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絕大多數(shù)圖書館)是對賠償進行定性描述,針對不同情況規(guī)定相應的賠款倍數(shù)或倍數(shù)范圍,如“進口原版的外文圖書,按圖書原價的5倍賠償”[1];另一類(少數(shù)圖書館)是定性描述與定量描述相結合,賠款金額可用簡單公式定量計算,如“普通中文圖書賠償金額=書價×3倍+[(當前年-出版年)×1.00元]+10.00元(技術處理費),外文圖書按原價的 5~10倍賠償,另加10.00元技術處理費”[2]。
目前,圖書館主要依據(jù)定價、出版時間、使用價值、收藏價值、補配難度、復本量等情況將遺失圖書劃分成幾類,再分別制訂每類圖書的賠款倍數(shù)、倍數(shù)范圍或量化公式[3],但各館細則在確定賠款額度時考慮的具體因素和相應處理方法相去甚遠。以下列舉幾個以原書定價為基數(shù),結合時間因素確定賠償倍數(shù)的制度:①重慶醫(yī)科大學圖書館規(guī)定“中文圖書1980年后出版按原價5倍賠償;1979年前出版按原價10倍賠償”[4];②重慶交通大學圖書館規(guī)定“1987年以前出版的圖書按原價的10倍賠償,1987年以后(含1987年)出版的圖書按原價的5倍賠償”[5];③國家圖書館規(guī)定“1985—1990年出版的圖書按原價的5倍賠償;1991—1995年出版的圖書按原價的4倍賠償;1996—2000年出版的圖書按原價的3倍賠償;2001年以后出版的圖書按原價的1~2倍賠償,另加收6元加工費”[6];④清華大學圖書館規(guī)定“國內出版:圖書原價(¥)×3+10.00(處理費)+保管費[(當前年-出版年)×1.00]”[7]。4個圖書館雖然都考慮了時間因素,但處理方法各不相同。以《圖書使用指南》(1986年版,定價1.75元,330頁)為例,如果4個圖書館都有讀者將其遺失,根據(jù)各館規(guī)定算出的2011年賠款額分別為15元、7.5元、7.5元、37.5元,差異極大。同樣,如果繼續(xù)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各館對圖書使用價值、收藏價值、補配難度和復本量等因素的重視程度和具體處理方法更是大相徑庭。
讀者遺失相同圖書,而各館要求的賠款金額迥異,這只能說明以款賠書的規(guī)定在圖書館界尚未達成共識,想讓讀者理解、接受就更加困難了。有讀者在網(wǎng)上發(fā)表評論說:“關于圖書館為什么規(guī)定丟書后要按書價的3~10倍賠償,我想了很久也沒找到合理的理由?!盵8]如果圖書館的賠償制度能夠列清圖書賠償過程中的成本構成,既可以方便讀者理解圖書館的賠償制度,也便于計算出較為客觀、合理的賠償金額。
圖書館的每本藏書都要由工作人員根據(jù)辦館方針和服務宗旨選購、加工,并且每個圖書館在日積月累下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系統(tǒng)、連續(xù)的館藏體系。只有系統(tǒng)、連續(xù)的藏書體系才能最大化地發(fā)揮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所以只要是沒被剔舊的圖書,就表明它在該館有其存在價值。如果該書不慎遺失,理當重新購置一本完全相同的圖書補充在原來位置,以保證藏書體系原有的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圖書重新購置需要付出相應成本,這成本相當于會計學和資產(chǎn)評估中的重置成本。所謂重置成本,是指企業(yè)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chǎn)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shù)馁Y產(chǎn)需支付的現(xiàn)金或現(xiàn)金等價物[9]。重置成本是一種現(xiàn)行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chǎn)是按照現(xiàn)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chǎn)所需支付的現(xiàn)金或者現(xiàn)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的。重置成本法就是選用一種價格指數(shù),比如CPI (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將資產(chǎn)購置年份時的價值換算為當前價值。
外借圖書遺失是讀者自己的過錯,由此導致的重置成本應當由讀者承擔。讀者可用兩種方式支付該成本:第一種方式就是讀者自己購買一本版本完全相同的(或經(jīng)同意后的新版)圖書交給圖書館,再另外支付一定的工本費(圖書館收到讀者抵賠圖書后還需進行貼磁條、貼條形碼、貼書標、打號、蓋章等,這些會產(chǎn)生一定的人工和材料費)給圖書館用于該書后續(xù)加工;第二種方式就是讀者把重置成本折合成現(xiàn)金交給圖書館,由圖書館代為重置。第一種支付方式實質就是現(xiàn)行賠償制度中的原書抵賠法,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該辦法為圖書館和讀者雙方所接受,換言之,該方式產(chǎn)生的重置成本是合理的。第二種支付方式實質就是現(xiàn)行的以款賠書法,而現(xiàn)實中該方式備受詬病,問題的關鍵在于現(xiàn)行制度規(guī)定的賠款額度與合理重置成本出入太大,沒能客觀地把第一種支付方式全過程中產(chǎn)生的成本折算為現(xiàn)金。
要想在賠償制度中確定與重置成本相符的合理額度,有必要厘清遺失圖書重置成本的具體構成。為弄清該問題,可結合具體賠書案例進行分析。例如,讀者遺失1980年出版的《兒童心理學》一書,原書定價為1.25元,2003年該書再版,新版定價為24.30元,賠書時間定為2011年。根據(jù)讀者是否愿意和能否買到圖書抵賠,該書的重置成本可分為多種構成情況(見表1)。在表1中,1~4種情況的市場售價、配送費、工本費(由于表1中2、4、5種情況所購圖書作為新書增加了分編和典藏工序,工本費有所變化)客觀、清晰,相對難衡量和易被忽略的是采購成本,可用“采購成本=采購人員全年工資/全年采購圖書數(shù)量”[3]進行簡單折算;市場上提供圖書代購服務的地方較多,采購成本相當于代購服務費,所以該成本也可參照代購服務收費情況(10~30元不等)進行折算。相對復雜的是表1中第5種情況的復制成本和替代圖書價格。如果圖書絕版,從市場上買不到抵賠圖書,可根據(jù)該書在圖書館的復本量區(qū)分為以下情況確定復制成本:①該書在圖書館無復本、但有對應電子版,為保證館藏完整性和繼續(xù)提供借閱服務,需復制一本放在原來位置,其中該書的本地復制成本(復印、裝訂成原書模樣)應由讀者承擔;②該書在圖書館無復本,數(shù)據(jù)庫亦無對應電子版,但可在其他地方復制,讀者需承擔異地復制費用;③該書有復本,圖書館還可繼續(xù)提供該書的借閱服務,這時可省去復制成本一項;④該書為本館珍藏孤本,一旦丟失就無法復制,這種情況最好進行專項處理,交由業(yè)界專家估價,再作價向讀者索賠。由于這種情況的圖書從市場上已買不到,除進行必要的復制外,圖書館有必要從市場上補充一本與原書內容相近的替代圖書,盡量降低館藏結構的受損程度。替代圖書價格其實就是重置成本中的資產(chǎn)價格折現(xiàn),可通過CPI指數(shù)換算原書定價求得,也可通過歷年圖書平均價格變化[10]換算出,還可通過參照現(xiàn)在出版的同類書定價求得,變通方法較多。
表1 《兒童心理學》重置成本構成
基于重置成本視角,可以還原遺失圖書重置成本的真實構成,確定合理的賠償額度?;谥刂贸杀疽暯窃O計的賠償制度具有以下優(yōu)勢:
(1)促進讀者以書抵賠,盡量保障館藏的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 通過表1的成本構成分析可知,如果讀者自己賠書,需自己花時間、精力去尋找和購買該書,在現(xiàn)金支付方面可減少采購成本一項;如果賠款,就要把采購成本折算為現(xiàn)金支付給圖書館,由館員代為尋找購買,在現(xiàn)金支付方面會多出采購成本一項。而學生讀者一般都現(xiàn)金資本緊缺,時間和人力資本富裕,他們會傾向于選擇現(xiàn)金資本付出較少的賠償方式,即自己買書賠償給圖書館。
(2)保證讀者所賠書款能買回相應圖書,盡量彌補圖書館損失,防止出版年代久遠的低價圖書被惡意“賠走”。目前,很多圖書館的賠償制度是以圖書定價為基數(shù)乘以一定倍數(shù)計算賠償額度,其中倍數(shù)的多少又主要取決于圖書的出版時間,根據(jù)不同情況,賠款倍數(shù)多在3~15倍之間浮動。表1例舉的《兒童心理學》如果按3~15倍賠款,最高要賠18.75元,最低只需賠款3.75元。從表1的重置成本分析可知,即使不考慮采購成本,該書的最低重置成本也在23元以上。如果該書絕版但可買到2003版,重置成本至少為35元;如果該書絕版并且也買不到新版,則重置成本更高,即使賠15倍,也遠遠不能彌補圖書館的損失。而采用重置成本法可確保所賠款項能彌補圖書館的損失。
(3)防止加重讀者不必要的經(jīng)濟負擔,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圖書館氛圍。 圖書館要求讀者賠款是為了彌補圖書館的相應損失,而不是為了賺錢。但傳統(tǒng)的簡單倍率制賠款法在處理近幾年出版的圖書特別是其中定價較高的圖書時,征收的賠款金額往往遠高于圖書館的實際重置成本,增加了讀者不必要的經(jīng)濟負擔。以讀者遺失《百年百篇經(jīng)典短篇小說》(2003年出版,定價56元)為例,如按3~15倍賠款,讀者最少也需賠償168元,而多家網(wǎng)上書店銷售該書的免郵價格才40元,再加上其他成本項,整個重置成本遠低于100元。筆者分析重置成本構成可知,除市場售價和復制成本項外,圖書的其他重置成本項與圖書定價關系不大,不論所購圖書價格高低,對應的采購成本、配送費、工本費都基本相同,賠款額度不應簡單地規(guī)定為圖書定價的某個倍數(shù)。基于重置成本視角,讓讀者每一分錢都賠得明明白白、花得實實在在,有利于協(xié)調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關系。
遺失圖書賠償涉及很多因素,僅從重置成本的角度進行分析不一定全面,如何準確計算采購成本、復制成本,要如何折算替代圖書的價格才合理,如何才能讓重置成本最小化等問題等還需要研究者繼續(xù)深入探討。
[1]重慶圖書館借閱違規(guī)處理辦法[EB/OL].[2011-03-10].http://222.177.231.237/lib/DZZN/jywgclbf.jsp.
[2]借閱規(guī)則[EB/OL].[2011-03-10].http://202.120.82.36/lib-rule.htm#5.
[3]王梅文.圖書遺失賠償量化計算方案[J]. 圖書情報工作, 2010(17):130-134.
[4]重慶醫(yī)科大學圖書館[EB/OL].[2011-03-01].http://lib.cqmu.edu.cn/tushbufen.htm.
[5]重慶交通大學圖書館[EB/OL].[2011-03-01].http://library.cquc.edu.cn/node/31.
[6]國家圖書館[EB/OL].[2011-03-01].http://www.nlc.gov.cn/service/wgcl.html.
[7]清華大學圖書館[EB/OL].[2011-03-01].http://www.lib.tsinghua.edu.cn/about/policy_yspc.html.
[8]學子質疑圖書館賠償規(guī)定[EB/OL]. [2011-03-10].V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07news/china.cgi?docid= 138363519771 41169091,7421099258672805817,0&server=192.168.9.114&port=5757.
[9]田 宏, 季光偉. 基礎會計[M]. 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 2009:32.
[10]李品慶. 論歷年圖書平均價格對圖書遺失賠償額度的影響[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0(5): 24-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