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強 劉東紅 武 宏 張承琚
(山東大學物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強化教學過程 注重教學質量
——大學物理教學基本要求的實施研究*
劉建強 劉東紅 武 宏 張承琚
(山東大學物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本文根據《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教學實踐,從重視課程地位、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資源建設、注重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了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特別強調教學過程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大學物理;基本要求;教學過程;質量
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指出: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必須始終貫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各項工作之中.教育改革發(fā)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提高質量,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人才培養(yǎng)新優(yōu)勢.這既指明了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也明確了我們新時期高等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是一份規(guī)范我國理工科院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已于2008年7月和2011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文件歷經兩屆教指委辛苦工作,是在對國內外大學物理教學現狀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起草,并經廣泛調研不斷完善和反復修訂,它對穩(wěn)定和規(guī)范我國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物理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物理學基礎為內容的大學物理課程,是高等學校理工科各專業(yè)學生一門重要的通識性必修基礎課.該課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所必備的[1].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許多高校對大學物理的地位和作用有著不同程度的忽視和削弱,教指委《基本要求》的制定和頒布對于大學物理的再重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山東大學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實踐入手,結合《基本要求》的推動和實施,從重視課程地位、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資源建設、注重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特別強調教學過程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首先,通過深入學習和宣傳《基本要求》,提高大學物理課程的受重視程度.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承擔著全校理工醫(yī)科幾乎所有的大學物理課程和實驗教學工作,由于合校搬遷等歷史和人為的原因,有部分院系在調整教學計劃時大量削減甚至砍掉大學物理課時,嚴重影響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同時也影響了某些專業(yè)評估或認證.在《基本要求》頒布之后,我們積極向有關部門呼吁和宣傳,近年來情況有所好轉,部分學院重新開設了大學物理和實驗,并且在現在學時總體緊張的情況下給予大學物理課程適當傾斜,甚至文科物理類課程有望進入全校通識教育平臺,這些情況都標志著大學物理課程地位的穩(wěn)步提高.《基本要求》的頒布同時也為承擔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提供了“法律依據”,教師可以依此進行維護大學物理地位的“保衛(wèi)戰(zhàn)”.
其次,認真學習《基本要求》,按照基本要求內容調整教學內容,大力加強教學資源建設,積極實施和完善基本要求.我們組織召開了兩次學院教學研討會,統(tǒng)一對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的認識,通過頒發(fā)《基本要求》小冊子、發(fā)送《基本要求》電子文稿、《基本要求》解讀、集體討論等方式,深入學習大學物理教學基本要求,請相關教師按照基本要求內容調整教學內容,進行相關調研;針對本院實際情況設立各校區(qū)各學科聯(lián)系人和院級首席教師,東區(qū)基礎物理、南區(qū)工科基礎物理、西區(qū)醫(yī)用物理學聯(lián)系人和首席教師負責協(xié)調聯(lián)系建設,并且與實驗課程聯(lián)系配合,共同按照《基本要求》進行內容調整和配合.在深入學習《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研究建設開發(fā)適合基本要求系列主教材、學習指導書和電子教案、網絡課程等,補充和豐富《物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初步計劃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依托經典教材,設計編寫既符合基本要求又適應當前學時狀況的教材及其立體化、數字化建設;教材建設是資源建設的基本條件和基礎,而教材的立體化數字化建設是網絡化教學建設的必要步驟[2,3].
最后,特別注重教學過程革新,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所謂教學過程就是指教與學兩個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講,教是教師的職責,學是學生的職責;教師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教,進一步考慮如何教好.而學生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學,如何學好的問題;從教師角度需要按照《基本要求》組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利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去傳授知識,而學生就需要適應教學方法和手段去掌握教學內容.學生如何適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轉變,如何提高對大學物理的興趣,我們認為教師的引導是關鍵,貫穿于整個的教學過程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觀念轉變,提倡新型學習方法,打破學生依靠教師依靠課堂的依賴性,提倡全方位立體化自主學習的觀念,鼓勵學生利用課上課下、互聯(lián)網、生活中、小課題、小講座、圖書館、閱覽室等各種可能的資源和途徑進行學習,鼓勵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極思考,提高學習物理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另外,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由“單向灌輸式”的簡單的講解向多層次多方式的動態(tài)教學方式轉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互動,并且習題課全部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同時進一步將物理小報告引入課堂.物理小報告要求學生講解與物理有關的科學知識,自己動手組織整理制作,學生通過選擇題目、搜集資料、制作課件和課堂表達和討論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增加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和實踐了全方位立體化自主學習理論.物理小報告推動學生更加關注身邊事物的物理意義,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開闊同學的視野,通過課堂思考和提問,師生之間可以互相啟發(fā)互動交流.“課堂變得很輕松!”,“通過這次作幻燈片,我的電腦技術提高了很多,上臺演講也鍛煉了膽量,最重要的是通過準備我們的幻燈片和聽其他同學的幻燈片,我學到了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識,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暑假中我收看了CCTV-10頻道的《走進科學》欄目,其中播出了一期節(jié)目是介紹著名的姆潘巴現象,因此我決定下學期的講座就介紹姆潘巴現象.”“我漸漸地喜歡了物理,而且我發(fā)現自己的物理學習在一步一步的提高.尤其是物理小報告,讓我發(fā)現物理原來是那么的有趣,我竟然可以在娛樂的環(huán)境下學到很多物理趣味知識.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上都是學生的親身感受.由此看來,教學過程的強化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通過《基本要求》的實施研究,大學物理課程的地位、教學質量和效果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今后要繼續(xù)把握《基本要求》,結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更新教學觀念,倡導新型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1] 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0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Jianqiang Liu,Donghong Liu,Chengju Zhang.The study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under the network circumstance.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Health Networking,Digital Ecosystems and Technologies(EDT 2010),2010,267~268
[3] 周一平,楊兵初,羅益民.加強教學研究 提高大學物理課程教學質量[J].物理與工程,2009,19(3),38~41
2011-09-13)
“十五”國家級重點課題子課題立項教研項目(AIA050007-14),教指委批準教學研究項目(WJZW-2009-13-h(huán)d,WJZW-2010-33-h(huán)d,WJZW-2010-21-h(huán)d)和山東大學教學改革項目(107)資助.
劉建強,基礎物理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山東大學物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