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
(常熟理工學院 人文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一
休閑文化是指人們在完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后,為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創(chuàng)造文化、欣賞文化、建構文化的生命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1](P146-147)“休閑文化與人們自由支配休閑時間的強度和方法密切相關,并反映在個人、家庭與社會群體在社會價值認同、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費傾向等諸方面”。[2](P119)在知識經(jīng)濟背景下生成的當代休閑文化樣態(tài),不僅深刻地改變了當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反映了社會成員價值觀念的更新,生動地展現(xiàn)著當代人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特征。
休閑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中國公民的休閑觀念和休閑行為模式不僅反映公民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和人生價值取向,而且決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程度。加強休閑文化建設既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繁榮文化事業(yè)、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之一,更是一項關系民生的系統(tǒng)性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當代中國休閑文化建設中,如何進一步規(guī)范人們的休閑道德生活?如何克服和消除社會生活中的異化休閑?如何進一步加強休閑文化建設以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zhàn)略任務,強調(diào)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休閑文化建設,培育與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公民休閑倫理精神,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現(xiàn)實要求,又是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的有效路徑。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是在社會主義生產(chǎn)方式制約下由主導價值觀念所建構的價值系統(tǒng),它作為對當前我國社會生產(chǎn)方式內(nèi)在反映的精神力量,主導和制約著人們追求和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公共社會意識和社會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人類公共生活倫理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又是具體領域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它符合了人作為類的存在主體的本性和生活狀態(tài)的自我確證,不僅是人的存在獲得意義的一種路向,而且是人作為類主體,坦然應對他人和社會的一種前提性、規(guī)范性的道德規(guī)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倡導 “八榮八恥”,著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與當下中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公民休閑倫理精神,無疑構成當代中國休閑文化建設的話語邏輯與實踐路徑。
(一)馬克思主義為休閑文化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在當前社會生活日益復雜、社會結構逐漸變動、利益格局不斷調(diào)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休閑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如何保證休閑文化生活的健康發(fā)展,如何進一步創(chuàng)新休閑文化生活形式?我們必須確保馬克思主義在休閑文化建設與發(fā)展中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先進、最科學的思想體系和世界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休閑文化建設與發(fā)展,從根本上說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休閑文化建設與發(fā)展。只有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休閑文化建設與發(fā)展,我們才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xù)解放思想,面對時代的發(fā)展,并在實踐中不斷解決新問題,形成新的理論認識。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休閑文化建設中的根本指導地位,以一元化的思想理論統(tǒng)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以確保休閑文化建設堅持科學的思想指南和正確的立場。休閑文化是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文化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休閑文化建設中,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只有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國休閑文化建設,才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休閑文化生活具有科學的世界觀,確保休閑文化生活的社會主義方向,實現(xiàn)休閑文化的人本價值取向。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休閑文化建設提供崇高的理想追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具體貫徹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各項領域中,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轉化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認同和共同追求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能夠把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共同愿望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廣泛的社會共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為之奮斗的理想信念和目標追求。休閑文化建設必須賦予崇高的理想追求,在崇高的理想追求中彰顯休閑文化的時代特征。當代中國休閑文化建設一旦有了共同的價值目標和理想追求,人們就能在休閑文化生活中獲得超越具體利益關系的精神紐帶,就能夠在立足世俗生活中追求高雅,在期盼未來中堅守信仰,從而為休閑文化建設提供崇高的理想追求。
(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休閑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發(fā)展歷程中所形成的、為中華民族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接受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guī)范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是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時代精神是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xiàn),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3](P273-274)作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為休閑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當代中國休閑文化建設必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必須體現(xiàn)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最本質(zhì)、最集中的體現(xiàn),也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當代中國休閑文化建設,必須立足傳統(tǒng)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洪流中凸顯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具有生命力和原創(chuàng)性的休閑文化生成機制,不斷創(chuàng)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休閑文化,以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求。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休閑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道德基礎。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不僅旗幟鮮明地指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應當堅持和提倡什么、反對和抵制什么,而且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在人生政治價值的選擇上,社會主義榮辱觀強調(diào)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在人生的經(jīng)濟價值的選擇判斷上,社會主義榮辱觀強調(diào)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在人生文化價值的選擇上,社會主義榮辱觀強調(diào)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在人生的道德價值選擇上,社會主義榮辱觀強調(diào)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在人生的法律價值選擇上,社會主義榮辱觀強調(diào)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4](P106-107)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涵蓋了人的思想意識、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風尚等方面,在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的價值導向中,既有先進性的思想引導,又有廣泛性的道德要求。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引領文化思潮和凝聚社會共識的道德旗幟,為人們休閑活動的道德選擇和價值取向提供了最基本的價值指導和評判準則。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融入到休閑文化建設中,能為人們的休閑生活樹立高尚的道德準則,能理性地抵制休閑生活中的消極頹廢意識和庸俗低級思想的影響,從而克服休閑文化生活中的異化現(xiàn)象,確保我們擁有健康、文明、高尚、活潑的休閑文化生活形式,以此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fā)展。
[1]馬惠娣.休閑: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4.
[2]樓嘉軍.休閑新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3]韓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程樣國,詹世友.榮辱觀與和諧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