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被偷換的孩子》的人物與主題

      2011-03-20 03:09:45楊鈺卉
      外國問題研究 2011年3期
      關(guān)鍵詞:古義大江健三郎友人

      楊鈺卉

      (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東語學(xué)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戰(zhàn)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憑借《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個人的體驗》等作品于1994年榮膺諾貝爾文學(xué)獎。作品中所滲透的理想主義氣息以及對現(xiàn)實世界的強烈關(guān)注,是他贏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重要因素。他的許多作品先后被翻譯成英語、法語、瑞典語、漢語等,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認可與好評。由日本文學(xué)翻譯研究者、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許金龍翻譯的《別了,我的書》(大江健三郎著),在2007年10月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xué)獎優(yōu)秀文學(xué)翻譯獎。這是包括日本文學(xué)在內(nèi)的東方文學(xué)首次入選魯迅文學(xué)獎。大江健三郎的長篇小說《被偷換的孩子》與《別了,我的書》、《愁容童子》合為三部曲。雖然每一部小說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來品味,但首篇《被偷換的孩子》的立意,卻可以視為貫穿三部曲的小說靈魂所在,可以更深層地體會這三部曲的主旨。

      一、關(guān)于小說的命名

      《被偷換的孩子》的名字來自于歐洲的一則民間故事。侏儒小鬼戈布林嫉羨人類的可愛嬰兒,當(dāng)人世間有可愛、聰慧的嬰兒出生時,他就用自己丑陋的孩子偷偷換走人類的美麗嬰兒。而被留下來的則是戈布林的丑孩子,被稱之為changeling。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居住在東京成城地區(qū)的國際知名作家——長江古義人,他和妻子千樫、殘疾兒阿光一起生活?!氨P旋在歷史廢墟上的天使,想停下來喚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補完整”[1]?!肮帕x人”的日語讀音Kogito與拉丁語的Cogito ergo sum(即“我思故我在”)有關(guān),因此,這個人物應(yīng)該是一個思想者和求索者。那么在這部《被偷換的孩子》中,作家要通過主人公長江古義人和吾良來傳遞給我們什么樣的訊息呢?大江健三郎試圖借助changeling這個形象警示人們,人們內(nèi)心的公正和良知正在被戈布林們盜走,人們內(nèi)心真正美好的東西正在被戈布林們盜走。

      小說中自殺的電影導(dǎo)演吾良也是以伊丹十三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伊丹十三對大江健三郎而言,不僅是妻子的兄長,更是自己自高中時代以來的最親密的友人。在四國山村的松山中學(xué)是伊丹十三陪伴大江健三郎初探文學(xué)的殿堂,并引導(dǎo)其升入東京的大學(xué)攻讀法國文學(xué)專業(yè)。伊丹十三之后進入電影界,成為一名卓有成就的電影導(dǎo)演。然而在1997年末,即將步入老年的友人伊丹十三墜樓自殺了。這個事件對大江健三郎來說無疑是精神上、心理上的一個巨大沖擊。從少年時代一起相伴走來,相互理解、信賴的友人突然自殺了,留給生者的是難以名狀的困惑與痛苦。大江健三郎難于理解和接受這個現(xiàn)實,為了探究友人的死因,他努力探尋與伊丹十三共同成長的點滴記憶。這也是大江健三郎創(chuàng)作這三部曲的動機。在伊丹十三自殺三年后的2000年12月小說《被偷換的孩子》問世,字語間溢滿了對逝者的不舍、生者的悲涼。這是一部具有明顯自傳特征的作品,長江古義人是作者大江健三郎的化身,吾良是電影導(dǎo)演伊丹十三的縮影。從個人的體驗和視角出發(fā)探究人類命運,是大江健三郎觀察與思考事物的基本方式。在這樣的敘述結(jié)構(gòu)里,大江健三郎自然要直接出現(xiàn)在敘述者的位置上,讀大江健三郎的小說,讀者是通過虛構(gòu)的故事、人物以及敘述者的心音去接近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直接地傾聽到作家的心聲。

      從大江健三郎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文學(xué)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以本民族為主體,以固有的世界觀、傳統(tǒng)的文學(xué)思想為根基,以外來文學(xué)思想作為兩者化合的催化劑,內(nèi)外動因互相作用,借助西方的思想來表現(xiàn)日本的現(xiàn)實;另一方面,接受外來文學(xué)的影響,同時吸收外來的文學(xué)思想和技巧,但吸收技巧多于思想,即使吸收外來的文學(xué)思想,也在彼此并存、融合的過程中促其變形變質(zhì),即促其“日本化”。大江文學(xué)是如此,日本文學(xué)整體也是如此。

      二、關(guān)于小說的情節(jié)

      小說開篇便是友人吾良的自殺。

      ……そういうことだ、おれは向こう側(cè)に移行する、といった後、ドシンという大きい音が響いた[2]9。(好了,我該到那邊去了。接著,“咚”地響了一聲。)

      小說以黑體文字「ドシン」(咚)開篇,而不是直白的“跳樓自殺”。這是大江健三郎在刻意避開“死亡”這個字眼,又或是要借助這種表達使自己的小說故事遠離污穢的現(xiàn)實生活,通往靜謐的神話世界。然而,周圍人對這一自殺事件的反應(yīng)卻又是那么的具有“現(xiàn)實性”。

      人世間處處充滿了惡意,越是神圣、純粹的東西越容易遭到攻擊。那些卑俗的、充滿怨恨的人們總是在他人悲傷、痛苦的時候攻擊其最脆弱的地方。對于友人吾良的突然自殺事件,日本的媒體似乎懷有一種近乎喜悅的心情蜂擁而至古義人的住處。例如:

      「吾良の死以後の短い間に古義人がテレビ局や新聞社、また週刊誌の人間から受けとった印象は特殊なものだった。それは、かれらに自殺者への侮蔑の感情が共有され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だ[2]19。(吾良死后不長的時間里,古義人從電視臺、報社以及雜志社的人們那里感受到的特殊印象是,他們對于自殺者的輕蔑是共同的。)

      “電視臺的攝影記者為了近距離地抓取古義人的表情,用照相機撞傷了古義人的臉;女性周刊雜志的記者們則大肆挖掘死者的女性關(guān)系,不顧死者家屬的心情妄自揣度毫無根據(jù)的死因。正因為此前的人生絢麗多彩,突然的死亡才會勾起人們格外的好奇心吧。”[3]受電視、周刊雜志等宣傳影響的世人對人的“死”似乎也變得漠然了,不想了解“死亡”的真正原因,甚至把他人的死變?yōu)橛鋹倐€人生活的調(diào)味劑,嚴肅的“死”正被世人蹂躪。

      作為作家的古義人也從事出版工作,甚為厭惡報刊、媒體的粗穢、暴力性語言,連他自身也深受其害。一位有名的新聞記者長年以來對古義人的所有事情都持批判的態(tài)度,并把自己寫的攻擊性文章不斷郵寄給古義人。作為一位作家,古義人即便厭惡也必須要應(yīng)付這類事情。除此之外,因為古義人的小說中含有“政治寓意”而遭到了三個暴徒的襲擊。暴徒之一從背后縛住他的胳膊,往他嘴里塞了塊手巾,另一個人摁住他的雙腿,第三個人脫下他左腳的鞋襪,從皮包里取出鐵球砸了下去。也許是基于這樣的經(jīng)歷,在古義人的小說中時有對“暴力”的描述,而這恰恰又像是觸動了暴徒們的惡意一樣,每隔幾年便對古義人再次施加暴行。

      相比之下,友人吾良既做過演員、又是知名導(dǎo)演,他作為公眾人物一定遇到了更多類似的事情,承受了更大的精神與心理壓力。吾良制作了一部批判在現(xiàn)代日本社會很猖獗的暴力團的電影,影片詼諧、幽默,深受影迷們的喜愛。然而導(dǎo)演吾良卻因此受到了暴力團的攻擊。其實,在1992年,伊丹十三曾導(dǎo)演了一部名為《民暴之女》的電影。因為影片中有諷刺黑社會的段落,伊丹十三在影片公演后不久就遭到了黑社會的殘酷報復(fù)。無論在肉體還是在心理上都深深刺痛了他。

      友人吾良自殺后,古義人陷入深深的悲痛中,只能借助吾良生前留下的錄音帶與死者進行“對話”。他們一起回憶著四國的森林峽谷,回憶著不懂世事、天真無瑕、幸福浪漫的少年時代,也回想起了“那個”事件。那是在他們十幾歲時,在家鄉(xiāng)四國發(fā)生的一件令兩人終生難忘的“決定性”事件,依然和暴力有關(guān)。古義人的父親在二戰(zhàn)前參加了“國家改革”運動。二戰(zhàn)后日本被美軍占領(lǐng),這些人曾發(fā)動暴動,試圖進行最后的抵抗,但以失敗告終。古義人的父親死后,身為國粹主義者的他的弟子,開設(shè)了修煉道場,企圖誘殺美軍軍官。他們利用和美軍有關(guān)系的古義人和吾良來聯(lián)系美軍士兵,特別是利用英俊年少的吾良的健美肉體為誘餌,將美軍軍官皮特誘騙到山里并殺害。那是古義人和吾良二人在成長中遭遇的第一個暴力。而且這次暴力給毫無招架之力的兩位少年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屈辱的印記。這些國家主義分子在毀滅肉體生命的同時,也將吾良的精神世界一同毀掉了。千樫事后回憶起“那個”事件:

      この人がまだ子供であった時、おなじ年頃の吾良と“outside over there”外側(cè)のあの向こうへ、なにか恐ろしいことの起る場所へ出かけて行き、実際に恐ろしいことを経験して帰って來た真夜中のことを、私は覚えている。いまから考えると、あの夜より前にも、ゆっくりと時間をとりながら、吾良が変ってきていたことは確か。それでもあの夜以來、もう吾良は引き返しのできない所まで、出て行ってしまったと思う

      ……[2]。(我記得這個人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和同齡的吾良去了“outside over there”外面很遠的地方,經(jīng)歷了恐怖的事情后,于半夜三更回來時的情景。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那個夜晚之前,吾良就一點點地在變了。但是從那天夜里之后,吾良去了無法回頭的地方……)

      從那一刻起,吾良已不是真正的吾良,他就如同changeling一般。身陷友人故去的巨大悲痛之中,古義人無法理解吾良的突然離去。但在他們的共同記憶中,初次的“那個”暴力事件是他們?nèi)松牡谝粋€陰影。在那之后,不斷加多、加重的各類“暴力”折磨、傷害著吾良。遭受戈布林們糾纏和戕害的不止吾良一人,就連見證了吾良被盜走美好心靈和善良天性的古義人,也不時因為戈布林們的糾纏而苦惱不已。

      三、關(guān)于小說的寓意

      在《被偷換的孩子》中,古義人還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是他年少時在森林里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往事。在日本戰(zhàn)敗的那一年,他到森林里游玩,由于天氣突變而被困在山林里。當(dāng)三天后救援人員把他解救出來時,古義人聽到醫(yī)生讓母親為自己準備后事。清醒過來的古義人詢問母親自己是否馬上就要死去時,母親堅決地否定了他的瀕臨死亡的感覺,并告訴他,即使這樣的事情有一天會發(fā)生,自己會再生一個小孩,“我會把你以前讀過的書、做過的事都講給新的小孩聽,讓他看你所看到的世界,讓他經(jīng)歷你所經(jīng)歷的事。這個小孩就成為新的你,會用你所知道的詞匯說話,和你擁有一樣的感情。所以說,這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2]。

      大江健三郎惋惜友人的離去而提筆書寫了這部《被偷換的孩子》,溫婉的筆調(diào)實則飽含了作者對這個暴力世界的控訴。作者通過changeling這個形象警示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內(nèi)心里美好的東西正在被戈布林們盜走,使得這些人面對“伊拉克戰(zhàn)爭”、“自衛(wèi)隊派遣”、“篡改教科書”、“修改憲法第九條”等問題時無動于衷。丑惡的戈布林們毒害了我們的社會,像小說中原本純真、善良的少年吾良一樣,最終也難免不受其污染而走向了滅亡。

      小說以獨特的手筆展現(xiàn)了古義人與吾良(錄音)的靈魂交流,通過反思自己過往的經(jīng)歷,將吾良的死與年少時他們倆的“那個”事件聯(lián)系起來。正是那件恥辱的往事一直纏繞著吾良,使他不堪忍受屈辱的折磨而放棄了生命。小說結(jié)尾是古義人之妻、吾良之妹千樫在聽完錄音后,把“那個”事件與歐洲民間流傳的有關(guān)“換孩子”的傳說聯(lián)系了起來。也許就是“那個”事件偷偷換掉了吾良原本美麗、善良的靈魂。盡管吾良多年后成了國際知名導(dǎo)演,但他的成功、成名也并沒能讓他忘卻當(dāng)年的恥辱。這段噩夢始終困擾著吾良,讓他如一個“被偷換的孩子”?!盁o神時代”是大江健三郎文化救贖思想的一個重要基點。就大江健三郎本人而言,“自天皇用人的聲音講話那天起”,“無神”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義思想就成了他主要的思想和精神支柱。大江健三郎在作品中不斷探討當(dāng)代人的靈魂及其救贖,隨著探討的不斷深入,他感覺到“無神”觀念并不能真正解決靈魂救贖問題。

      多年后,成人的古義人和吾良雖然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中獲得了驕人的成績,但仍抱有嚴重的心理、精神危機。這正是日本自身發(fā)展的一種文學(xué)影射。日本的戰(zhàn)后崛起可謂是20世紀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奇跡,但日本卻一直不能正視他們二戰(zhàn)中所犯下的罪行。這也許是當(dāng)今日本文化危機的深層根源所在。存在主義“是一個行動的學(xué)說”[4],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處境中,這種處境不僅包括周邊的環(huán)境,也包括個體的精神和氣質(zhì)。薩特同時認為,不是處境本身給了人們動機,而是人們對處境的解釋或者我們賦予處境的意義給了人們動機。由此,存在主義的深處是一個基本的選擇,這個選擇是:每個人都以自己向往的方式去生活,去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那種人。

      2008年初,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作家大江健三郎被日本二戰(zhàn)時的老兵起訴而站到了法庭上。原因是早年他撰寫的《沖繩札記》中揭露日軍罪行的詞句被那些老兵稱為惡意誹謗。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大江健三郎沒有退縮,勇敢地揭下了戈布林們的面具,依靠法律維護了正義。希望《被偷換的孩子》中人類的美麗嬰孩的哭聲和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吶喊能喚起人類的良知,勇敢的新人能夠奮起保護我們?nèi)祟惖奈拿鳌?/p>

      總之,大江文學(xué)接受薩特存在主義的影響,既根植于傳統(tǒng)又超越傳統(tǒng),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日本與西方的文學(xué)理念和方法一體化,從而創(chuàng)造出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又擁有普遍性和世界性意義的大江文學(xué)。大江健三郎的小說不是那種拘囿于寫景抒情的所謂“美文”,而是題旨宏大,文中關(guān)注和談?wù)摰亩际侵T如人生、靈魂、國家、民族、社會等一些大問題。作為日本現(xiàn)存社會危機的關(guān)注者與揭示者,《被偷換的孩子》的文學(xué)價值與作品創(chuàng)意是值得肯定的。

      [1]許金龍.別了,我的書[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7.

      [2][日]大江健三郎.取り替え子[M].東京:講談社,2000.

      [3][日]川本三郎.蕓術(shù)家の自死と再生―『取り替え子』を読む[J].文學(xué)界,2001(2).

      [4][法]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古義大江健三郎友人
      《兵謠》:一曲軍人心靈成長的贊歌
      新閱讀(2023年9期)2023-10-14 02:45:05
      古今異義詞
      致友人(組詩)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50
      冬之光
      《戲答友人》
      中華詩詞(2019年8期)2020-01-06 07:40:18
      《友人傷足有贈》
      中華詩詞(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26
      《戊戌元日與友人通話》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08
      大江健三郎:父子當(dāng)共生
      潤·文摘(2018年12期)2018-05-14 09:01:45
      “自在的存在”:惡心·荒謬·自欺——論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之虛無存在
      擁有自己的生活
      马鞍山市| 专栏| 育儿| 胶州市| 阿瓦提县| 嵩明县| 思茅市| 华蓥市| 闻喜县| 丰镇市| 历史| 德兴市| 镇赉县| 栾川县| 行唐县| 辉县市| 梁平县| 准格尔旗| 金乡县| 常德市| 洞头县| 海口市| 汶川县| 塘沽区| 宁津县| 柞水县| 合江县| 潮州市| 镇安县| 彩票| 湟中县| 正蓝旗| 饶平县| 成安县| 乐东| 宕昌县| 册亨县| 丹江口市| 辛集市| 布尔津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