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經貿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吳維煊
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教師和家長都對學生抱有極大的教育期待,這體現(xiàn)了教師和家長強烈的責任感。教育期待通常有兩種模式:“頭小尾大”的“倒降落傘”式和“頭大尾小”的“降落傘”式。目前,“降落傘”式教育期待較為普遍,學生在年幼時期就被賦予過高過多的教育期待,在長身體、培養(yǎng)興趣的童年、少年時期,承載了太多的希望與要求,承受了太大的學習壓力,而真正到了該用知識與修養(yǎng)武裝自己的時候,卻對學習喪失了興趣。這種“開頭大”的教育體系,缺少一根主干——少年兒童的快樂,因此受教育者變得沉默、機械,在失去天真童年的同時,也失去了促進其人生發(fā)展的許多隱性素質和潛能。
轉變“降落傘”式的教育期待,使之成為“頭小尾大”的“倒降落傘”模式,不僅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教育本身的客觀規(guī)律,也是社會對教育的呼喚。本文主要探討學校和德育層面的教育期待。
我國的學校教育呈現(xiàn)出明顯的“降落傘”式教育期待,在學校教育初期,教師和家長一樣,都不想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對學生有太多的希望和要求,學生被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隨著年級升高、課業(yè)負擔加重、學習壓力變大,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更弱了。
1.幼兒教育時期。
伴隨“天價”幼兒園的產生,出現(xiàn)了幼兒園收費比大學還高的奇怪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之所以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教育需求?,F(xiàn)在幼兒園的孩子都帶書包,書包還不輕,里面有識字、算術、英語類的教科書。本該嬉戲、玩耍的幼兒,過早地接受了“正規(guī)教育”:平時在幼兒園學寫字、計算、外語……周末要上各種培訓班。幼兒園經常搞各種比賽,家長要求孩子學鋼琴、畫畫、舞蹈、書法……幼兒們在過高過多的期待下過早地承載了他們無力承擔的各種教育。
幼兒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對他們的教育應該是使他們成為身體健康、活潑開朗、富有愛心、誠信合群、充滿自信的小朋友,而不應該強迫他們學這學那。幼兒好奇心強,因此應該讓他們放眼觀察大自然,放手去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在活動與游戲中學會思考。如果讓他們提前接受正規(guī)教育,就會使其失去學習的興趣。
2.小學教育時期。
小學教育的重點是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他們合理安排休閑時間,生活得有滋有味,充滿朝氣與活力。不要讓學生在極其正規(guī)的課堂中機械地重復那些無聊的練習。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小學六年的課程三年就可以完成,長身體、培養(yǎng)好習慣、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應該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主要任務。但現(xiàn)實情況是,一些小學生背著沉重的書包,接受一天至少六節(jié)課的全日制教育,小小年紀就忙著應付各種考試。美麗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校園里的這些設施應該讓學生們感覺到學校是可愛的;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應該讓學生們感覺到教師是可愛的。教師如果能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適當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而興趣的激發(fā)又會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關心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與相處能力,培養(yǎng)他們關愛、大度、誠信等良好品質。在溫暖的班集體中,在有趣的學習中,學生們會找到自信,自信心的培養(yǎng)對人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3.中學教育時期。
有人曾說,“現(xiàn)在最忙的是中學生”。這話雖有些夸張,但也值得深思,進入中學就意味著離高考不遠了,初中生為了考入好的高中而拼搏,高中生為了考上“一本”“二本”而拼搏。中學應該是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文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品德教育、人文素養(yǎng)教育、審美教育等也是中學的重要教育內容?,F(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zhèn)涞膹秃闲腿瞬?,中學時代應該是德才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但現(xiàn)實情況是,到了中學,個別人依然只關心分數和升學率,學生成了分數的奴隸,個別學校及家庭對學生的期待也只剩下考試和分數了。
4.高等教育時期。
學生到了大學,應該是為自己選擇的專業(yè)而努力拼搏的時候了,應該是形成職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能力的時候了,應該是有責任、有擔當的時候了,但很多大學生到了大學似乎就松了一口氣,因為終于從高中的重壓中解脫出來了!他們開始徹底放松,沉迷于網絡、游戲、戀愛……部分大學生荒廢學業(yè)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也與“頭大尾小”的“降落傘”式教育期待不無關系。大學不但是專業(yè)知識學習的重要時期,也是為進入社會做準備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們應刻苦修煉自身各種素質與能力,構建適合社會需求的能力體系。但現(xiàn)實情況是,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放寬了,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大學,自己的責任盡到了,學校及家庭對學生的期待連考試與分數都沒有了。對于部分自制力弱的學生來說,在寶貴的大學生活中“瀟灑走一回”,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國學校德育目標體系呈現(xiàn)出“倒置”狀態(tài),均從“大”處、“高”處著眼,遵循自上而下的邏輯結構設定。例如現(xiàn)行的小學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其實,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首先應教其愛父母、愛家人,如果連愛父母、愛家人都做不到,很難想象他們會去愛祖國、愛人民。因此,高調的德育目標需要“降調”。中學德育內容比較單一,到了大學,德育更加空泛。有些大學在公共場所的醒目位置貼著“不要亂扔垃圾”的警示語。幼年時本該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在大學德育中仍然被突出地強調,這近乎一種諷刺。經過高考重壓進入大學的學子,由于缺乏明確的道德目標,從而荒廢學業(yè)、虛度年華、浪費教育資源。
“降落傘”式教育期待,不但違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更不符合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應當將其扭轉過來,呈現(xiàn)“倒降落傘”模式,由小及大,自下而上,打好基礎,拓寬教育的內涵和功能。
幼兒教育應以關注幼兒身心發(fā)展為主要目的,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強健體魄、思考能力、交往能力,讓幼兒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具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小學教育應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培育。讓他們學會愛父母、愛家人、愛集體、愛同學,培養(yǎng)他們正直、合群、活潑向上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初步具有閱讀、書寫、表達、計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會常識,初步具有基本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和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養(yǎng)成鍛煉身體和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具有廣泛的興趣和健康的情趣,初步學會生活自理,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
初中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奮、自立、合作、樂觀、進取等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遵紀守法,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掌握一些簡單的科學方法;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和正確方法,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具有初步的審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愛好;學會生活自理和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初步掌握一些生產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擇業(yè)的常識,具有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高中教育應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有為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做貢獻的志向與愿望;具有民主與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自覺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yè)意識、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人生規(guī)劃能力;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
高等教育應該是一種通識教育,而不是狹窄的、單一的專業(yè)教育,應當把培養(yǎng)人的綜合素質的公益性和培養(yǎng)人的專業(yè)素質的功利性統(tǒng)一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通識教育就是大學的素質教育。當然,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任務是不同的,高等教育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素質和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道德、人文、科學、身心等綜合素質,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具有為國家建設與發(fā)展貢獻力量的責任意識。
對受教育者抱有極大的教育期待,這是家長和教師對受教育者關心與愛的真實體現(xiàn),但這種期待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實際,要循序漸進、梯度上升,呈“頭小尾大”的“倒降落傘”模式。隨著受教育者身心發(fā)育的逐漸成熟和認知能力的不斷增強,對他們的要求與期待要隨之加大。只有這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才能構建一條和諧的通道,促進雙方的共同成長。相反,如果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形成“降落傘”式的教育期待,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而且易使教育雙方在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無效教育活動中,產生困惑、懈怠心理以至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