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玉
怎樣教好初中政治
李海玉
教學多年,根據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是政治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學生學會怎樣做人了,學習的難題也迎刃而解,將來走向社會,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會提高,不良習俗會相對很少,自私自利的想法會淡薄;學生學會怎樣做人了,會樂于付出,會勇于承擔起社會的責任。這就為政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樣教好政治呢?作為一名政治教師,筆者談幾點在教學實踐中得來的心得。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得極其明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教學也是如此。初中生年紀不大,對事物的理解比較淺,授課時要注重一個情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傾注全副情感,用全身心的愛和關懷去感化學生,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境界。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摸索經驗,并把情感運用于教學實踐,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日本著名心理學家瀧澤武久還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證明: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情感,思維、記憶等認知技能就會受到壓抑阻礙。無論何等抽象思維,沒有感情都不能進行。所以,教授政治課時,“情”不可或缺。正如列寧說過的:“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p>
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靈活多變,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固定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學之無味,所以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操作能力,靈活授課,形式新穎,表情生動,課堂的內容豐富多彩,有新鮮感,時間掌握好了、分寸把握好了,教學就會愉快進行,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充分調動起來。根據教材內容,教師不要固守陳規(guī),可以別出心裁,課堂活動中,講課、表演、詩歌朗誦、即興演講、實驗操作不一而足。通過課堂活動,回憶舊知,提出疑問,引出新課。長此以往,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治教學最主要的是學以致用,明理踐行。初三思想政治課中講到“低碳問題”,倡導如何為哥本哈根會議減斤碳,其中講到節(jié)約用電,少乘公交,多騎自行車等。但有一天上課時,天氣并不太熱,可是教室里的3個電扇開到最大限度。于是筆者問:“今天有這么熱嗎?”電扇下的一個女生說她還冷呢,是某某男生打開的。筆者說:“你們學習了低碳,你們‘低碳’了嗎?”幾個學生紅著臉低下了頭,一個男生迅速把電扇關掉。接著筆者再次強調:“低碳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意識,是伴隨你們一生的一種意識?!蓖ㄟ^這堂課,學生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成長了一次。
政治教學,說白了,就是“育人”。 教書與育人結合,才是新時代政治教學的道路。教學中,對學生因材施教,同時一視同仁,對優(yōu)生充分肯定,對差生及時鼓勵,使他們共同成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使所有的學生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與人合作,教給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輕松地適應社會,使他們會分析問題,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對優(yōu)生要提出新的要求,如避免盲目驕傲;對差生除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外,還要盡力去發(fā)現其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理解,并且通情達理。它可產生一種向心力,使學生在任何情況下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哪位教師有親和力,學生對哪位教師就加倍尊重,對哪位教師所教授的學科就加倍喜愛,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政治課和社會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多關注新聞世事,多讀報紙,多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多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判斷。當然,有些學生對這些興趣濃烈,有些學生視而不見,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引領。由于這些培養(yǎng),教課的時候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起學生對學習政治課的精神,興趣有了,思考起來就會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這是政治教學一個發(fā)展方向,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學生年紀小,對身邊的事例及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還基本上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教師要多引導,使之不斷提升到理性認識。教師要通過對當前改革開放的問題的研判,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問題進行分析,促使學生關心國家的大事,關心社會的發(fā)展,關心民族的前途,幫助學生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助于他們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
總之,思想政治課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省涉縣原曲中學)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