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艷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張樹艷
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語文教學過程豐富多彩,極大地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有學生說:“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真有意思,我們不僅可以看錄像,還可以聽音樂,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讓我們課文好像都‘活’了。” 教師也有這樣的感觸,以前上課是一支粉筆,一張嘴,有時遇到抽象的東西,粉筆畫了一黑板,學生越聽越糊涂?,F(xiàn)在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使用視頻、音頻和聲頻相互整合,使許多難懂的知識點一目了然。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快??梢姸嗝襟w教學讓語文課在表現(xiàn)形式上豐富多彩,打破了課堂的枯燥和沉悶,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運用電教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感染學生,使之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沁園春·雪》時,筆者通過音頻、視頻播放、朗讀和展示有關內(nèi)容圖片,升騰起絢麗多姿的山河畫卷,使學生進入詩的激昂豪邁的情感中,充分領略革命領袖的革命情懷。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資源浩如煙海,學生學習可以縱橫交錯,“縱”可以通過覽古今,“橫”可以拓展知識面,可以跨學科融會貫通,學習的資源無限豐富。多媒體教學突破了時間的限制,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向計算機尋求幫助,可以師生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實現(xiàn)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除了這些,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賞析,把相關的知識,貯存在文件夾中。這樣,既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又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受到更廣泛的資源。例如,筆者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時,除了向?qū)W生簡單地介紹朱自清外,還讓學生觀看有關朱自清的影片片斷,引導學生閱讀他的《荷塘月色》,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情,讀他的《毀滅》加深對朱自清先生憂國憂民思想的領悟。
教學媒體是教師向?qū)W生傳遞信息的工具,同時也是學生表現(xiàn)自我、驗證自我、發(fā)展自我的平臺。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將文本圖像、動畫、音樂等多種元素有機結(jié)合起來,原本枯燥的課堂也開始變得生動形象起來。通過寓教于樂的表現(xiàn)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視覺新鮮感,毫無疑問,多媒體授課很大程度上不僅提高學生興趣,還增強學生的自信。
朗讀和書寫能力是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但是多媒體教學使課堂上教師、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教師板書少,甚至出現(xiàn)“零板書”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其負面影響會造成青年教師輕視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使語文教學失去其獨具的魅力。
語文教學最忌諱的就是呆板僵硬的教學模式,而多媒體課件都是預先制作好的,很難臨時變更。因此,固定的教學程式不僅壓抑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使教師的教學能力難于很好地發(fā)揮,一旦遇上特殊情況(如機器故障、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等)往往會使教學過程難以繼續(xù)進行,教學任務難以正常完成。
語文教學是教師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教師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甚至筆跡往往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教學過程需要師生情感的交流。而現(xiàn)在不少多媒體教學的課堂,多媒體課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單一,本應充滿師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教師點鼠標、學生觀銀幕的“人機對話”。這樣的課堂,沒有了師生情感的碰撞、交流,也就很難擦出智慧的火花。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用一覽無余的畫面會限制學生個性化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想象力,更使學生失去參與審美活動的機會,失去“披文入情”的情感體驗,更談不上文學欣賞的“共鳴”。
教師在利用多媒體上課后都有一個感受,就是課堂氣氛很活躍,很熱鬧,可課后卻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是因為課件內(nèi)容的大而全影響了學生對重難點的突破。容量大本是一件好事,但凡事不能過頭,課件是輔助課堂教學的,教的主導方是教師而不是課件,內(nèi)容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否則,教師所上的課便會主次不明,學生在感受一陣熱鬧后,茫無頭緒,不知該掌握什么。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有利有弊,教師應該多動腦筋,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其為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服務。
(作者單位:河北省樂亭縣馬頭營初級中學)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