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琦
(吉林省白城市地區(qū)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高血壓是指年齡滿18歲的成年人收縮壓≥140mmHg或者舒張壓≥90mmHg[1]。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許多嚴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和重要的危險因素[2]。高血壓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高血壓兩種,其發(fā)病率很高,對人們的健康危害也極大,其經常會引起心臟、腎臟、腦組織的并發(fā)癥,是冠心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3]。高血壓的患病因素中遺傳因素占40%,環(huán)境因素占60%。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白城市地區(qū)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經過有效、系統(tǒng)的治療與護理后,效果顯著,現(xiàn)將筆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白城市地區(qū)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61例,其中男123例,女38例;年齡35~87歲,平均年齡61歲。
1.2.1 心理護理
當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壓后大多都會產生恐懼、焦慮、抑郁、失望等悲觀情緒[4]。所以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的接待并關心和體貼患者,鼓勵其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還要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以及由于過度抽煙、飲酒、情緒緊張、過勞等因素都會引起血壓增高,要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消除思想顧慮和悲觀情緒,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
1.2.2 一般護理
①醫(yī)院的住院環(huán)境是影響患者精神及身體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保持病房內的清潔、安靜及適宜的溫濕度,還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的空氣新鮮。②輔助檢查:協(xié)助患者做好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心電圖、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血尿常規(guī)、血糖、血脂、血尿素氮和肌酐等常規(guī)檢查。
1.2.3 藥物護理
藥物治療是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手段,也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是規(guī)范治療的關鍵。老年高血壓患者,多伴有全身動脈硬化,腎功能不全,血壓調節(jié)功能差,并常合并哮喘、慢性氣管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所以要避免使用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劑,但是可以選用利尿劑和鈣拮抗劑,如雙氫克尿噻12.5~25mg,1次/d,或硝苯吡啶5~10mg,3次/d;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交感神經反應性及腎素水平一般較高些,而且合并癥較少,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美多心安或氨酰心安50~100mg,1次/d,或巰甲丙脯酸12.5~25mg,3次/d。服用降壓藥要從一般劑量開始,2~3周后如果不能控制血壓要選擇逐漸加劑量或更換藥物,必要時選用兩種以上聯(lián)合用藥。同時,還要密切觀察療效,如血壓下降過快,應調整藥物劑量。在血壓長期控制穩(wěn)定后,可按醫(yī)囑逐漸減量,但不可以隨便停藥。有些降壓藥物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所以在服藥后要定制患者臥床2~3h。指導患者在變換體位時動作要緩慢,以免發(fā)生意外。若服藥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要立即告知醫(yī)師,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
1.2.4 對癥護理
對血壓持續(xù)增高的患者,要測量血壓2~3次/d,并做好記錄,必要時要測立、坐、臥位血壓,測量前患者要靜坐或靜臥30min左右。若血壓波動過大,應警惕腦出血的發(fā)生,要馬上報告醫(yī)師做出相應處理,降低顱內壓和控制腦水腫以防止腦疝的形成,減輕腦出血的發(fā)生;若在血壓急劇增高的同時,出現(xiàn)頭疼、耳鳴、視物模糊、惡心、嘔吐、抽搐、顏面潮紅或脈搏改變等癥狀,應考慮高血壓腦病的發(fā)生,要立即通知醫(yī)師并立即讓患者平臥,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腦部血供。同時要保持安靜,抬高床頭,使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準備快速降壓藥及脫水劑,還可另服利尿劑和鎮(zhèn)靜劑等;若患者出現(xiàn)端坐呼吸、喘憋、發(fā)紺、咳粉紅色泡沫痰等,應考慮急性左心衰竭的發(fā)生,要立即使患者雙腿下垂,采取坐位,并迅速清理呼吸道,及時吸凈呼吸道分泌物,還要立即給予高流量鼻導管吸氧。對有心、腦、腎并發(fā)癥患者應嚴密觀察血壓波動情況,并詳細記錄[5]。
1.2.5 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的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新鮮蔬菜、水果、谷物,如芹菜、胡蘿卜、山楂、香蕉、花生黑木耳、蜂蜜等。要限制動物脂肪、內臟、魚子、軟體動物、冰淇淋及油炸食物、濃茶、煙酒、咖啡、辛辣、肥膩和過甜等刺激性食物。同時要保持大便暢通,防止便秘,必要時可以服用緩瀉劑。肥胖者要控制體質量,還要限制高熱量和脂肪飲食,脂肪不可以超過30~40g/d,以減輕體質量,減少心臟負荷。
1.2.6 出院指導
①運動指導:高血壓康復的體育運動類型選擇要以有氧代謝運動為原則。要避免在運動中做推、拉、舉之類的靜力性力量練習或憋氣練習。應該選擇那些有全身性的、有節(jié)奏的、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監(jiān)視的項目。所以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出院后做適量的運動,如慢跑、散步、太極拳、氣功、游泳等運動,每次運動30~60min,還要做到適度而持之以恒[6]。②生活指導:叮囑患者早晨醒來,不可以急于起床,要先在床上仰臥,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伸一下懶腰,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復適當張力,以適應起床時的體位變化,避免引起頭暈。然后慢慢坐起,稍微活動幾次上肢,再下床活動,這樣血壓不會有太大波動。還要教會患者及家屬測量血壓的方法,定時測量血壓,至少1~2周測量一次,還要定期到醫(yī)院復診。若血壓波動過大,出現(xiàn)眼花、呼吸困難、意識障礙、肢體乏力等癥狀時要立刻到醫(yī)院就診。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白城市地區(qū)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經過有效、系統(tǒng)的護理后,本組161例患者顯效109例,有效47例,無效5例,有效率達96.89%。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高血壓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之一[7],長期患高血壓會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傷害,常常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和打擊,為了提高治愈率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生活質量,在合理用藥的基礎上,護理干預也至關重要[8]。所以護士不僅要熟悉高血壓病因、發(fā)病機制、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藥物適應證及不良反應,了解更多高血壓相關知識。還要與患者多溝通,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好關系,把護理工作與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積極主動去改變生活方式,擁有健康心理,接受早期、正規(guī)的藥物治療,從而提高高血壓的治愈率和控制率,做好高血壓的一級、二級預防,減少對心、腦、腎的損害,使患者早日康復是至關重要的。
[1]韓鳳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2008,6(21):145.
[2]趙海欣.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3):163.
[3]于桂花.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21(22):74.
[4]楊宏麗.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08,1(2):47.
[5]馮戰(zhàn)霞.淺淡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0,5(10):270.
[6]劉鳳英.高血壓患者的護理[J].西南軍醫(yī),2010,12(5):108.
[7]蘇秀麗.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6):161.
[8]胡曉玲.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