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玲
河北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河北唐山064000)
中暑表現(xiàn)為中心體溫升高超過40℃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而引起譫妄、驚厥或者昏迷等癥狀。在我國中暑的病死率仍可高達10%~15%,而且隨著現(xiàn)今全球變暖和全球范圍熱浪襲擊強度和頻率的增加,病死率還會繼續(xù)升高[l]。研究表明,中暑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免疫異常密切相關,而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炎性細胞因子所介導的免疫異常及炎性反應在中暑神經(jīng)細胞損傷、變性及凋亡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筆者對本癥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復方麝香注射液,觀察其對患者意識、體溫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8月-2010年8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重癥中暑病例中伴意識障礙及高熱患者60例,經(jīng)CT均排除腦卒中,均符合重癥中暑的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48~73歲,平均58.4歲。對照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5~75歲,平均59.5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物理降溫、生命支持、對癥處理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復方麝香注射液液2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250mL靜滴,每日1次,療程7d。
1.3 觀察項目 每小時觀察記錄神志蘇醒情況,每2小時監(jiān)測體溫,直至高熱清退、意識恢復后改為常規(guī)觀察記錄。兩組治療1周時進行意識恢復及炎性因子評價。受檢者分別在入院第1日、第7日采清晨空腹肘靜脈血測IL-6、TNF-α,均采用雙抗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所用試劑盒均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方法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1.4 療效觀察 (1)對意識障礙療效判定:顯效為神志轉為清楚;有效為意識障礙減輕1~3個級別;無效為意識障礙無好轉。觀察時間7d。(2)中暑高熱療效判定:顯效為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范圍;有效為體溫下降至39℃以下,但仍有低熱或中等熱;無效為體溫無下降趨勢,仍在39℃以上。觀察時間24h。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χ2檢驗、t檢驗及 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意識障礙及高熱療效比較 見表1,表2。結果示治療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意識障礙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中暑高熱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6、TNF-α含量比較 見表3。治療7d后,治療組血清IL-6、TNF-α水平的下降大于對照組(P<0.01)。
表3 兩組血清TNF-α 及IL-6含量比較 (ng/L,±s)
表3 兩組血清TNF-α 及IL-6含量比較 (ng/L,±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 別 TNF-α IL-6治療組 治療前 2.64±0.47 130.65±22.33(n=30) 治療后 1.59±0.33**△ 52.56±12.51**△對照組 治療前 2.58±0.58 128.30±28.20(n=30) 治療后 2.19±0.61* 106.50±37.50*
高溫中暑的發(fā)病機制較復雜,內毒素血癥和細胞因子在其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3]。IL-6主要由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產(chǎn)生,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參與機體多種組織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功能調節(jié),在免疫和炎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TNF-α主要由活化單核巨噬細胞產(chǎn)生,具有殺傷及抑制腫瘤細胞、抗病菌、免疫調節(jié)、介導炎性反應等多方面作用,同時可引起發(fā)熱、引發(fā)惡病質。IL-6、TNF-α屬前炎性細胞因子,可介導炎性反應。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暑腦缺血后,外周血出現(xiàn)明顯的炎性反應,產(chǎn)生大量諸如IL-6和TNF-α等細胞因子,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加重腦組織損傷。由于中暑時IL-6和TNF-α的重要作用,臨床曾應用血液濾過、血液透析等方法清除細胞網(wǎng)子,打斷瀑布效應,減輕全身性炎癥反應。但由于血液濾過等方法的有創(chuàng)性,價格相對昂貴,而限制其臨床應用。
復方麝香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麝香、郁金、冰片、石菖蒲、藿香等,具有清熱解毒、鎮(zhèn)驚開竅作用。研究表明,麝香的有效成分麝香酮、郁金中茨烯和姜黃烯均有清除自由基減少炎性因子的作用,麝香小劑量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并能使心臟收縮力增強[4];冰片、郁金也能對麝香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起協(xié)同功能。
觀察表明,在常規(guī)治療重癥中暑的措施基礎上應用復方麝香注射液,其對重癥中暑患者意識的恢復、高熱的清退作用優(yōu)于對照組;可使IL-6和TNF-α顯著下降,表明該藥具有明顯良好促使意識恢復和降溫作用,療效肯定,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但因納入病例有限,其確切的作用機理及治療效果尚有待于深入研究。
[1] Glazer JL.Managementofheatstroke and heatexhausfion[J].Am Fam Physician,2005,71(11):2133-2140.
[2] 葉任高.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992-995
[3] Yan Y E,Zhao YQ,Wang H,etal.Pathophysiological factors underlyingheatstroke[J].Med Hypoth,2006,67(3):609-607.
[4]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研究所.中草藥現(xiàn)代研究[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