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紹華
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老年人糖尿病54例療效觀察
邊紹華
老年人糖尿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多等特點,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對就診于我院的54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應用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并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就診于我院符合入選條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4例,其中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齡為70.69歲,平均病程為7.8年。平均BMI為25.53 kg/m2。
1.2 入選標準 ①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診斷標準;②2型糖尿病;③年齡>60歲;④用藥前長期應用口服降糖藥治療,血糖控制不佳即餐后2 h血糖≥17 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8 mmol/L。
1.3 方法 在常規(guī)飲食、運動療法的基礎上停服其他降糖藥物,改為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降糖治療。甘精胰島素用法:起始給予0.2 U/kg·d ih qn,并根據(jù)空腹葡萄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調(diào)整用量。阿卡波唐用量:50 mg tid口服,12W為1療程。
1.4 觀察指標 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每周監(jiān)測2次,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每周監(jiān)測1次,血糖水平平穩(wěn)后均每周監(jiān)測1次;②觀察患者有無低血糖癥狀發(fā)生及次數(shù);③觀察有無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應用±s,應用配對t檢驗,比較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2.1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前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為(11.8±0.7)%,治療后為(6.7±1.2)%;治療前空腹葡萄糖水平為(11.4±2.8)mmol/L,治療后空腹葡萄糖水平為(5.4±1.1)mmol/L;治療前餐后2 h葡萄糖水平為(14.7±1.1)mmol/L,治療后餐后2 h葡萄糖水平為8.1± 1.3*mmol/L,治療前后均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前后效果比較(±s)
表1 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前后效果比較(±s)
注:HbA為糖化血紅蛋白,F(xiàn)BG為空腹血糖,PG2 h餐后2 h葡萄糖,*為P<0.01
組別 n HbA(%) FBG(mmol/L) PG2 h(mmol/L)治療前54 11.8±0.7 11.4±2.8 14.7±1.1治療后 54 6.7±1.2* 5.4±1.1* 8.1±1.3*
2.2 不良反應 54例患者中無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效發(fā)生。
隨著當今社會老年人的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老年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然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特點[1,2]:①隨著年齡的增加,胰島功能逐漸減弱,糖尿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②起病緩慢,癥狀不明顯,容易誤診誤治;③由于老年糖尿病常伴有心血管、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嚴重并發(fā)癥,因此并發(fā)較多;④由于老年人腎糖域審稿及腎小球動脈硬化等原因,使尿糖常為陰性。因此。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較成年人有所不同。除在飲食控制及運動治療外,文獻報道應用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療效較為明確[3],我們對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用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片治療糖尿病較也取得良好療效,其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P<0.01),其控制血糖水平明顯。
甘精胰島素為用大腸埃希桿菌的非病原微生物利用DNA重組技術產(chǎn)生的。皮下甘精胰島素后可形成胰島素沉淀物,它可以持續(xù)、穩(wěn)定地釋放胰島素單體,因而具有長效、平穩(wěn)的降糖效果從而使糖化血紅蛋白達標,低血糖的發(fā)生率也較低[4,5]。在本組54例應用甘精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無1例發(fā)生低血糖反應。加之其聯(lián)合阿卡波糖降糖,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較高水平。因此,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老年胰島素有較好療效。
總之,應用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具有降糖療效明確,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少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上繼續(xù)推廣應用。
[1] Henderson LC.Divergent models of diabetes among American Indian elders.J Cross Cult Gerontol,2010,25(4):303-316.
[2] Hamaguchi T,Namba M.Insulin treatment in eld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Nippon Rinsho,2006,64(1):101-105.
[3] Duran C,Tuncel E,Ersoy C,et al.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insulin glargine on glycemic control when combined with either repaglinide or acarbose in obes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 Endocrinol Invest,2009,32(1):69-73.
[4] Br ndle M,Azoulay M,Greiner RA.Cost-effectiveness of insulin glargine versus NPH insu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odel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poglycemia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Switzerland.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2011,49(3): 217-230.
[5] Hsia SH.Insulin glargine compared to NPH among insulin-naive,U.S.inner city,ethnic minority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1(3):293-299.
25000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