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治
收藏古硯要看材質(zhì)雕工
周 治
硯臺,相傳起源于秦代以前,深受古代文人的喜愛,一方好硯對于古代的文人雅士來說可謂價值連城。如今,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收藏品價格迭創(chuàng)新高,硯臺拍賣的投資價值也逐漸被收藏者所認識,其身影開始出現(xiàn)在獨立的專場拍賣會上。專家認為古硯是拍賣市場剛開始挖掘的品種,其未來的升值潛力很大。
盡管年代的長短對藏品的價值有一定影響,但硯臺卻有自身的獨立之處,它的價值不一定是由年代來決定的。比如宋硯、唐硯甚至漢硯,這些硯臺石質(zhì)比較粗糙,價格就不高;而明清以后,文人對于石質(zhì)要求很高,工藝也比較精良,所以明清以來的硯臺價格就很高。唐以前甚至到漢代的硯臺,很多是磚瓦泥硯,盡管它的歷史文化價值較高,但它的市場價格卻不一定很高。認清這點對于古硯的藏家或投資者來說十分重要,否則很容易會陷入盲目“尋古”的誤區(qū)之中。
好硯要看材質(zhì)和雕工:從材質(zhì)分,古硯有秦磚漢瓦硯、澄泥硯、漆硯、石硯、瓷硯、金屬硯、玉硯等,其中石硯最受歷代文人墨客喜歡,以唐代以后出現(xiàn)的端石、歙石硯為最佳,存世也最多。唐宋時期端硯的形制較為簡單古樸,注重實用。而明清兩代是我國文房清供發(fā)展的鼎盛時期。
其中,端硯始制于唐朝,歷朝均把它作為貢硯、賜硯,為四大名硯之首。其鑒別首先要看石頭的花色斑紋,端硯的花色斑紋有:青花、鴝鵒眼、胭脂火捺、玫瑰紫等。上等青花應該是細致不粗糙,溫潤不干枯,欲隱欲現(xiàn)而不全部暴露出來,成有層次的團狀而不是死板一塊,渾然一體而不是支離破碎。有眼也是端硯鮮明的特征,有眼硯石也最為珍貴。其中又以青翠綠色,輪廓明顯,瞳子清晰,暈作八層以上,直徑大于1厘米為上品。魚腦凍指端硯中一種白色像凝結了的魚腦似的石品,它是硯品中的佼佼者。顏色是白中有黃而略帶青色,或是白中微帶灰黃色,呈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最佳的魚腦凍應是像晴空飄浮的薄薄的潔白的云,白中帶淡紫色,色澤清晰、透徹。
歙硯則紋理形態(tài)多樣,主要有金星、金暈、羅紋等多個品種。金星,顏色金黃,成點狀,分布在青黑色的硯石中如天空閃爍的星斗顯得十分耀眼。按其形態(tài)又可分為雨點金星、雨絲金星、鳳眼金星、金花、水浪金星等多個品種,其中以金星滿面為貴。羅紋指歙石的紋理作層次狀排列。層次極薄的,在硯石斷面,顯示細羅紋,層次整齊,比例規(guī)則,紋如毛刷擦過,這是刷絲羅紋;層次作不規(guī)則的曲折狀,是水浪紋;紋絲直而細密的是犀角浪紋。這些都是歙硯中瑩潤發(fā)墨、呵之水出的精品。
硯的雕刻工藝一般分為隨行式、圖案式、弦紋式和山水花鳥式。而好的硯工,能掩疵顯美,突出特點,有的利用星眼,巧做安排,有的雖刻素硯,也能線條流暢、圓和可愛。而以造型高雅別致,大方得體,刀法熟練細膩,構思巧妙的硯臺為上品。
另外,古硯不宜多用,用后立即洗凈,洗古硯應注意不要損傷硯的四側以及硯背的包漿,以免令它失去古雅的特征,平時可涂點核桃油,保存起來效果會更好。
欄目主持:呂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