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同 郝秀艷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體育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開展啟發(fā)式體育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
于 同 郝秀艷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體育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不少有關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實驗性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開始從新的角度審視傳統(tǒng)技能掌握式體育教學模式,它的一些不完善之處已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啟發(fā)式體育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不斷打破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水平的平衡,不斷激發(fā)新的認知需要,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水平的不斷提高,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模式;啟發(fā)式教學;心理健康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體育教學基本沿用技能掌握式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忽視了作為學生的人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情感的交流與互動,教師往往忘記學生在課堂中的種種快樂與不適應等復雜的情緒體驗,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活體,學生的練習活動受到限制,興趣、愛好、創(chuàng)造力難以發(fā)揮,長期以往學生產生焦慮、壓抑、消極抵觸的心理情緒。啟發(fā)式教學模式是比較典型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新時代對于學生主體性承認的教育理念。
本文通過在哈工大本科04級體育課排球選項班采用技能掌握式與啟發(fā)式兩種不同體育教學模式,客觀地分析和評價兩種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及對學生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影響,并結合高校排球選項課的實際情況,找到更適合學生需求的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體育課的興趣,確實地將體育作為自己的終身愛好,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使學生身體和心理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1.1研究對象從哈工大本科04級體育課排球選項班隨機抽取2個班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33人,對照組35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大量的體育教學模式、排球教學等資料的查閱,確定了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驗的基本結構。
1.2.2實驗研究法根據(jù)理論基礎,設計上課程序進行實驗。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利用Excel 和 SPSS11.0 數(shù)理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保證實驗的有效性。
1.2.4邏輯比較分析法對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對其結果進行抽象整理、歸納、邏輯推理。
1.3實驗步驟
1.3.1實驗前測試
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五項身體素質測試(50m、1000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和SCL-90心理健康指標測試。
1.3.2實驗階段
實驗組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技能掌握式教學方法,采用哈工大本科排球選項課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相同,同一位教師進行教學,教學時數(shù)、場地器材等外部條件均相同。通過2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對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3.3實驗后測試
在第二學期課程結束之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再次進行5項運動素質測試和SCL-90心理健康指標測試,同時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排球專項技術測試。
1.4教學方案設計
1.4.1教學方法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第6條明確指出: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其自學,自練的能力。
1.4.2教學內容實驗組和對照組都以排球教學大綱為基礎,學習內容選擇基本技術,既簡單、實效、又易于掌握比賽中常用,學生感興趣的技術動作,如上手傳球、雙手單手墊球、下手發(fā)球、輕扣球,雙手打扣球等,教學比賽的戰(zhàn)術內容采用靈活多變,既有標準和非標準配備。
1.4.3教學組織和教法對照組按原有教學計劃進行教學,主要以基本技術學習為主,輔以教學比賽,采用常規(guī)教學法,其程序為講解示范,學生練習,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和糾正動作。實驗組學習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用啟發(fā)式網球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與教學目標有關的知識和認知策略,而是創(chuàng)造一個特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去嘗試,從問題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根據(jù)技術動作原理進行探討,提出學習掌握技術動作的途徑和練習方法,制定出具體的練習方案。教學組織注重和強調了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自主獨立練習時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將部分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課外自學、自練,兩者相互配合,有效延伸教學時空。
1.4.4考核內容對照組和實驗組考核方法相同,分別考核體育理論、專項技能30s自傳球、30s自墊球、下手發(fā)球10次、輕扣球10次。5項素質項目,50m、1000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
2.1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各項測試指標比較分析
為了保證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具有同質性,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5項身體素質指標進行測驗及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對所得結果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其結果(見表1、2)。
表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體質測試結果與檢驗
表2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SCL-90各項因子比較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五項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檢驗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學生的各項情況基本相同,可以證實實驗做到了同質性比較。
2.2對照組和實驗組掌握專項技術的分析
在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更多是扮演“引導者”和“啟發(fā)者”的角色,通過教師傳授的基本技術的動作原理,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動作原理進行思考,大膽創(chuàng)造和設想。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學生練習可以自由發(fā)揮,練習方法不拘一格,只要能想得到都可以大膽嘗試,學生想出各種新穎獨特的方法,學習氣氛活躍,學習自覺主動,練習的量增加了,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學期結束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專項專項技術測試對比,實驗組5項指標提高幅度很大,各項指標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3),說明在排球課教學中,啟發(fā)式教學對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和教學效果具有十分明顯作用。
表3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四項專項指標的測試結果與檢驗
2.3對照組和實驗組期末體育考試成績比較
通過學期末的考試結果(表4),實驗組的成績的優(yōu)秀率、良好率和不及格率要明顯好于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的優(yōu)秀率要比對照組高出8個百分點,良好率實驗組比對照組高出7個百分點,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不及格率為0,對照組則有的2%不及格率,這充分說明了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比采用技能掌握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所學的基本技術技能,對高校排球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表4 考試成績比較表
2.4對照組和實驗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比較
增強學生體質是體育教育和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由于在啟發(fā)式教學中,注重和強調了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獨立自由的練習空間,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克服了消極懶惰情緒,提高了運動負荷,充分體現(xiàn)增強體質的功效。實驗組學生的身體素質了明顯的提高,通過期末測試結果表明,實驗組5項素質各項指標上提高幅度很大,各項指標達到顯著性差異(見表5)。
表5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體質測試結果與檢驗
2.5對照組和實驗組心理健康指標的比較
在體育教學中,情感體驗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強烈性,積極的情感體驗會使人精神振奮、力量倍增,消極的體驗會使人情緒低落,萎靡不振。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5.1對照組同組實驗前與實驗后心理健康指標的比較
對照組采用了傳統(tǒng)的技能掌握教學模式,對照組在實驗后進行SCL-90量表問卷,所得結果與實驗前表問卷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無顯著性差異。
表6 對照組實驗前后SCL-90各項因子比較表
2.5.2實驗組同組實驗前與實驗后心理健康指標的比較
實驗組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積極進取、獲得成功機會,學生不斷的得到成功和學習進步情感體驗,頭腦中就會留下一個深刻的記憶,并增強了勇氣和樹立起信念,當他們再面臨一個新的學習任務,一個新的難題時,就會喚起往日成功的信念和勇氣。實驗組在實驗后進行SCL-90量表問卷,所得結果與實驗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實驗組實驗前后心理健康水平除軀體化P<0.05、強迫P<0.05、敵對性P<0.05有顯著性差異,其余因子全部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7),說明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作用非常明顯。
表7 實驗組實驗前后SCL-90各項因子比較表
2.5.3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心理健康指標的比較
通過兩個學期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心理健康指標的比對,結果表明實驗組心理健康水平9個因子與對照組之間有明顯差異性,軀體化P<0.05、強迫癥狀P<0.05、焦慮p<0.05、敵對P<0.05達到顯著性差異,其余因子都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8)。
表8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SCL-90各項因子比較表
1)體育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指導思想與理論的指引下,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工作者根據(jù)國外的先進教育思想,并結合我國的教學實際,對其進行改造和加工而形成的新的教學模式。
2)與技能掌握式教學比較,啟發(fā)式教學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獨立、自主意識和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增進學生健康水平,特別是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培養(yǎng)效果更優(yōu)。
3)在對兩種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提高排球球技術的對比實驗中,啟發(fā)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綜合測評良好率要優(yōu)于技能掌握式教學模式綜合測評良好率,但同時,兩種模式對提高學生成績都是有效的。
4)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加強學生探究能力將是今后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挖掘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合理的主觀意愿,提倡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啟發(fā)式教學模式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體現(xiàn)出人本主義思想。
[1] 趙立,楊鐵黎,關槐秀.體育教學模式與方法的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許晶,許濱.對高校體育與健康課中教學評價方法的改革[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5(12).
[3] 葉瀾,丁證霖.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4] 潘凌云,王健.當代中外體育教學模式比較分析—兼談我國當代體育教學模式建構之不足[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17(4).
[5] 潘躍林,楊磊.契約學習—構建人性化的體育教學模式[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1):97-99.
[6] 李晉裕.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1,8(1).
[7] 樊臨虎.關于現(xiàn)代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9(11).
[8] 張惠紅,方信榮,尹紅松,等.“定向運動”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4):28-30.
[9] 張磊,蔣榮.體育教學模式基本屬性的系統(tǒng)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6):106-110.
TheExperimentalResearchonHeuristicTeachinginUniversity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Modes
Yu Tong,Hao Xiuy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Harbin,150001,Heilongjiang,Chinba)
Along with far-reaching sweeping reform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 are many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the physical teaching reforms.Under this background,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paper examine the skill mastery mode,a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whose imperfections have been the crucial point in discussion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equirement of the students,the heuristic physical teaching,through many methods,continually upsets the balance of the students’ old re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ntinually excites the need for cognition.It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students’ reorganization structure,and to complete tasks of teaching.
teaching mode;heuristic teaching; mental health
2010-03-10;
2010-05-20
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于同(1953-),遼寧錦州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理論。
G807.0
A
1672-1365(2010)04-0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