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剛
(南京大學 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93)
從風險管理角度談學校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安全保障
陳 剛
(南京大學 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93)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fā),結合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實際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出了該課程的安全保障體系、流程,以保證課程的健康發(fā)展,保障課程組織者的合法權益。為其他體育課程的安全保障體系建立,提供一個相對完善的、可借鑒的操作流程。
風險管理;野外生存訓練課程;安全保障
生存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西方國家一直存在著的“童軍制度”,使得學生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已經很好的接受了安全和生存教育,而這一點是我們國家教育體系的缺失。
教育行政職能部門也敏感的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2002年,由教育部牽頭對“野外生存訓練課程”進行了科研立項。2002年從7月,總課題組在湖北神農架、黑龍江帽兒山和浙江大明山3個基地進行了為期1周左右的“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實驗研究”。2004年7月18至23日在黑龍江省帽兒山舉辦“2004年中日韓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活動,增加南京大學等高校進行實驗。2006年5月13日在杭州成立了“全國大學生野外生存研究會”。目前,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有160余所高校開設了相關的課程。
目前開設的野外生存課,主要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上強化安全意識,教授學生關于定向越野、攀巖、速降、漂流、溯溪、徒步穿越、野營等各項技能。實踐方面,首先在校內進行小規(guī)模、短時間的模擬實踐,然后組織學生到野外(或校外定點的基地)進行綜合實踐。
在學校體育運動的范疇中,不論是體育教學、體育活動、運動訓練、運動競賽、運動場地設施開放及運動經營管理方面,都含了許多潛在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與傷害。由于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特殊性,對課程進行風險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體育作為一門開放性的課程,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安全隱患的存在。野外生存訓練作為一門新興的體育課程,課程的時間與空間得到拓寬,潛在的危險性相應增加。既然存在隱患,就應該在事先有相應的對策,合理做出預防。
風險可表述為在一個系統(tǒng)、場所或活動過程中具有發(fā)生事故潛在能力的特性。[1]1931年美國管理協(xié)會首先提出“風險管理”的概念。1963年《企業(yè)的風險管理》一文在美國發(fā)表,引起歐美各國的普遍重視。此后,對風險管理的研究逐步趨向系統(tǒng)化、專門化,成為企業(yè)管理中一門獨立的學科[2]。風險管理是二十一世紀經營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理念,但是,目前在體育運動領域,特別是體育教育提倡的并不多。
風險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一般情況下,當無法消除風險時,通過識別已知和潛在的威脅提高自身的防護能力,也可達到降低風險的效果。”[3]
野外生存訓練課程風險管理的目的是評估課程發(fā)生事故的風險水平,對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化,并為進一步確定風險控制措施提供依據[4]。風險管理,可以使課程的組織者在風險最低的前提下,追求課程的最大化效益。根據風險管理理論,在將風險管理理念引入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過程中,要注意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處理4個步驟。
3.1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是課程風險管理首要的和最重要的步驟。對課程的安全實施具有重大的意義。課程的風險識別可以通過對各種客觀資料的感性分析,歷史經驗的積累,相關案例來歸納、判斷等方式,找出各種明顯和潛在的風險及其規(guī)律[5]。
風險識別包括確定風險來源、風險產生的條件、描述其風險特征和確定影響課程的可能事件。通過課程的風險識別,大致可以分為人身、財產風險和責任風險兩大類。造成人身、財產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大的方面,物質危險因素和心理危險因素。在野外生存課程活動中,學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的日常管理機關,同時又是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其行為是否得否直接可能增加或降低風險,所以,法律強行加之較重的風險責任[6]。
風險具有可變性,因此風險識別是一項持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的工作。同時要求課程管理者密切注意原有風險的變化,并隨時發(fā)現(xiàn)新的風險。
3.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包括5個步驟。1)找出可能的危害事物??梢院拖嚓P的教師、戶外運動領隊,對上課的場地進行實地走訪、考察,了解情況,考慮可能引起危險的東西,加以記錄。比如,山地的坡度濕滑;營地較為狹小,容易造成火災;水源地可能存在的污染;交通不便,救助點較遠等。2)留意最易受到傷害的人。需要標注出戶外活動經驗缺乏、運動能力較為欠缺的同學;以及留意在平時的課程當中不太遵守規(guī)范、表現(xiàn)較興奮的同學。3)考慮現(xiàn)行的預防措施是否足夠。區(qū)分各種可能的危險造成的傷害的程度,做足預防工作,需求外界支援。4)記錄評估的內容和列出相關的知識。書面的文字記錄保存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作為很好的參考。這些記錄提醒課程的組織者密切注意危害事物和相應的預防措施。如果牽涉到民事責任,是證明課程組織者已作為的很好的憑證。5)檢查和修正已有的評估。邀請不參與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有經驗的體育工作者對課程進行評估,有助于避免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危險,同時可以檢查出預防措施是否能有效地控制風險。
由于新的場地、器材不斷地引入課程,要不斷地修正評估,每次課程結束后,要根據存在的問題適當的修改評估結果,確保各項預防措施依然有效。
3.3風險控制
在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之后,需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控制這些風險,以達到減少意外事故概率和損失程度。
具體到課程的實施,應該從課程的組織者、課程的參與者、課程的實施過程三個方面入手,對課程的風險進行控制。在事故發(fā)生前,降低事故的發(fā)生概率;在事故發(fā)生時和發(fā)生后,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達到降低課程風險預期損失的目的。
3.4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的決策有:風險回避、風險減輕、風險轉移、風險自留。每一種都有側重點,因而在實際操作中具體采用哪一種方法,取決于課程風險的具體情況。
根據風險管理的相關要點,集合實驗活動經驗積累,以及課程開設實際的需要,結合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特殊要求,初步建立一套貫穿于課程始末的相對完善的安全保障流程,并充分考慮學校安全保障義務的切實履行。
圖1 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野外生存訓練課程安全保障流程圖
在選課之前,明確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相關要求,包括生理、心理、運動能力等方面內容。
入選的同學需要填寫一份《自愿聲明》,《聲明》應載明該課程的內容及選課要求和注意事項,要求保證在充分知曉上述載明內容的前提下,對可能影響自身安全的任何事項(身體或心理狀況)未有任何隱瞞,并充分了解了該過程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簽字確認符合該課程的所有參加要求,同意自愿參加該項活動。學生填寫了這樣一份聲明,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效力,一方面可以明確學校在活動開展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及履行告知義務;另一方面可以明確學生在在對活動內容及風險充分評估判斷后做出參加活動的理性決定,從而達到固定學校履行教育培訓和告知義務的目的,從而達到相對責任免除的效果。
填寫完《自愿聲明》的學生,將參加學校組織的系統(tǒng)課程培訓。須突出強調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和戶外安全知識的教授。課程完畢后,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書面考核,確認考試合格方能進入課程的后續(xù)階段。系統(tǒng)培訓和書面考核的落實,是學校進一步履行日常培訓的相關義務。特別是書面考核的資料,在相當程度上可以作為學校盡其責任的正式依據。
為了配合最后的課程考核和戶外實習,我們會在之前安排2至3次的近郊的戶外體驗。不論近郊的戶外活動,還是最后的課程考核,我們都會拿出詳盡的活動方案,這其中,應急預案是非常重要的?;顒臃桨赴ɑ顒訒r間、地點、參與人員(詳細的聯(lián)系方法)、活動的路線、路線附近的醫(yī)院、派出所的聯(lián)系方法、交通工具接應點、路線上最近的居民點的位置等等。
在上述的野外生存訓練課程考核及訓練全部完成后,要求學生、家長同時簽署《同意聲明》,其中附有詳細的活動方案,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應急預案。在活動開始前再次確認學生及其家長對將要開展的野外生存活動是否已充分了解并自愿參加該活動,這樣可最大限度減輕學校的責任風險并確定學校已履行的義務。
同時,我們認為對安全保障的重視還應該體現(xiàn)在與社會保障的緊密結合上。應該充分利用“保險”這樣一個規(guī)范的社會保障資源。如前面談“轉移風險”所提到的險種。根據實際情況,學校投保時,可與保險公司具體商談特約保費,而保險公司最終是否愿意承保,取決于學校提供的項目的風險控制和評估的方案,所以,學校須充分完善風險控制流程,有效地降低意外發(fā)生的概率,以達到保險公司承保并降低保費的目的。
活動進行過程中,組織者應提供充分必要的安全措施,應準備必要的應急措施,如應急醫(yī)治設備和應急方案。上述措施的充分落實到位,也是學校履行正常的安保義務和謹慎注意的義務。活動的總結也屬于安全保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需要在總結的基礎之上不斷的完善、充實。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屬于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多方面不斷的努力和支持。
5.1結論
風險管理應當貫穿整個課程的全過程。課程安全保障應該牽涉到各方面的力量,如學生自身、教師、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
從學生和課程的組織者角度,課程的組織者要加強對教學物質條件的檢查和評估,對可能存在的問題有一個預測,對突發(fā)事件要有相對的預案[7];學生首先要對自身的身體情況和心理狀況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是否能適應帶有一定挑戰(zhàn)性和危險性的戶外活動,其次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既要考慮自身興趣同時也要考慮課程的特殊性。
作為學校應該營造支持性的教學環(huán)境,盡其所能提供良好的場地設施條件和相對寬松的人文關懷環(huán)境[8]。野外生存訓練課程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筆者認為,應該將其脫離體育課程的大概念,納入學校大課程的體系,將其定位為拓展性的新型課程。
5.2建議
1)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鍛煉學生出色的身體、心理素質是我們課程開設的目的之一,也是課程能夠順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2)將安全知識教育貫穿課程的始終。安全教育應該貫穿我們課程實施過程和活動過程的始終,加強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和安全知識的教育。
3)將風險管理意識融入課程實踐中。加強課程的風險管理,可以使的課程的組織者在風險最低的前提下,追求課程效益的最大化。
4)選擇合適的險種,規(guī)避風險。 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積極和保險機構溝通,在保險的附加條款上爭取最大的利益,在社會層面上獲得最大的保障。
5)加強相關文本的保留和管理。 加強與法律界人士的溝通,最大程度的保障活動組織者和學生的合法利益;重視相關文本的保存和管理。
6)重視活動基地建設。在課程的開設過程中,我們覺得,如果從學校層面上利用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與相關單位(如林業(yè)局、旅游局)共建活動基地,使我們在活動中的不安全或者說不確定因素降至最低。對于安全保障體系來說,體系將會更加科學和完善。危險出現(xiàn)的概率也將大大降低,也更加利于支持性課程環(huán)境的形成。將對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1] 佟瑞鵬.大型社會活動事故風險管理程序與方法[J].自然災害學,2007(8):158.
[2] 洪錫熙.風險管理[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12.
[3] 范明.美國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及啟示[J].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2(11):65.
[4] 周紅偉.我國戶外運動安全保障系統(tǒng)的構建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2):92-97.
[5] 邊宇,馬燕,呂紅芳.我國臺灣地區(qū)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措施的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7(6).
[6] 武傳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產生因素及防范措施[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8).
[7] 教育部.關于加強學校體育活動安全防范工作的緊急通知,教體藝[2005]12號[R],2005,12.
[8] 劉勇新,楊江明,劉顯.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與大學生安全保障問題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3):99-103.
ReviewabouttheSecuritySystemofSchoolFieldSurvivalTrainingCoursesintheViewofRiskManagement
Chen G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s of school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this article researched on the security system of school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 in the view of risk management,and introduced the progress that the security system of school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 was operated.The author expectedthe school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 should go well,and also be in a purpose of guarantee organizers' rights and interest.
risk management;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security system
2010-02-06;
2010-04-05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BLA10104)研究內容的后續(xù)研究。
陳剛(1977-),男,江蘇高郵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
G807.4
A
1672-1365(2010)04-0115-03